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累积距平法和气候倾向率对1956-2000年开封市气温、降水量和径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封市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来开封市气候倾向率为0.175/10a,春季、秋季、冬季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为0.391/10a,夏季呈缓慢降温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067/10a;降水量的年代变化有两个阶段,从1956年到1980年代之间共减少了156.92mm,198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是增加了22.00mm,四季降水中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负趋势,春季冬季呈正趋势;径流和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表现出大致但并不严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Mann-Kendall的济南市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Mann - Kendall检验方法,通过对1951 -2007年济南市气温数据的分析,发现济南市年均气温存在十分明显的上升趋势,线性增温速率为0.24℃/10 a,其中50、80年代年均气温增温迅速,60、70年代呈相对稳定的波状起伏,1983年之后升温趋势十分显著,2000年之后升温趋稳并呈微小下降态势.研究时段内年均气温存在两次突变,分别发生在1975年和1984年.对于四季气温,春季和冬季增温趋势十分显著,两季的升温速率分别为0.31℃/10 a和0.43C/10 a;秋季气温增温显著,夏季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增暖的趋势不明显,两季的升温增速分别为0.156℃/10 a和0.055 °C/10 a.四季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和秋季整体呈现缓慢波状上升,而夏季和冬季则起伏较大.分析表明,1969年的夏季和1986年冬季是季温发生突变的节点.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利用凉城县气象局1989—2018年的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的观测资料,对近30年凉城县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凉城县的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185℃/10a,历年平均值为6.1℃;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凉城县主要为偏冷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以来主要为偏暖期,特别是近几年气温增暖趋势明显;春季、夏季、秋季三季平均温度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呈上升趋势,但是线性倾向率有所差异,分别为0.584℃/10a、0.374℃/10a、0.003℃/10a,春季平均温度的上升幅度最为显著,夏季次之,秋季增温幅度并不明显。凉城县冬季平均温度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2℃/10a;凉城县的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8.489mm/10a;凉城县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夏季降水量最为集中,占年降水量的61.7%,秋季和春季次之,分别占年降水量的21.0%与15.3%,降水量最少的为冬季,仅占2.0%;日照时数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为-40.754h/10a,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4.
笔者利用多种方法对山东省1960—2009年的年平均气温、季节平均气温进行了特征分析以及突变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7℃/10a,并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增暖趋势的显著性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季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35℃/10a;夏季增温缓慢,以0.08℃/10a的速率增加;秋季增温略低于春季,增温速率为0.23℃/10a;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为0.45℃/10a.季节突变分析表明:春季平均气温在2000年发生突变,秋季均温在2004年发生突变,冬季均温在1986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5.
利用沙雅气象站1960~2009年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县近50年来的日照、气温、降水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近50年来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11.83h/10a,减少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和秋季,而春、夏两季呈增高趋势;近50年来年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增长倾向率约为0.42℃/10a,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近50年来年降水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倾向率约为5.25mm/10a,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近50年来年蒸发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倾向率约为49.93mm/10a,年内蒸发量增长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和春季,而冬季蒸发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商丘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11年的季、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冬季负积温等资料,得出结果表明,商丘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温度年和春、秋、冬三季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166℃/10a,三季中以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温度则略有下降;年降水呈增多趋势,其倾向率为14.93 mm/10a;年日照时数、冬季负积温、≥35℃日数、≤-5℃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其倾向率分别为:-180.15 h/10a,-127.00 mm/10a,-11.84℃·d/10a,-2.27 d/10a,-3.81 d/10a;蒸发量分两个阶段分析,1961-2001年年及四季蒸发量均呈减少趋势,2002-2011年年和春季蒸发量呈上升趋势,夏、秋、冬三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近50a皖北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皖北地区5个代表气象站1957~2007年的逐月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累积距平等方法,研究了皖北地区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近50a皖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约1.3℃,增温率0.25℃/10a;20世纪90年代开始气温快速升高,增暖明显.②四季气温的变化有明显差异,除夏季外,春、秋、冬3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分别升高了1.7,1.4,1.8℃;增温率分别为0.34,0.27,0.36℃/10a;增温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和秋季.③皖北地区东部的宿州和东南部的蚌埠增暖明显,增温幅度较大;皖北地区西北部的砀山、西部的亳州和西南部的阜阳增温幅度较小.气温异常偏高年份多出现在90年代以后,1991~2007年的17a中,气温异常偏高及以上等级出现10a,占59%.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甘肃省及周边43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62-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进行均值处理,得到12个月份的站点月均气温;利用AUNSPLIN进行插值处理,生成1-12月的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图;并进一步利用ArcGIS10.0的空间分析工具,得到50年来甘肃省四季代表月份: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月)和全年的平均温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趋势特征分析.结果如下:(1)甘肃省1月平均温度最低,达到-9.18℃,7月平均温度最高,达到17.62℃.(2)在不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的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中夏季(0.39℃/10a)春季(0.35℃/10a)秋季(0.22℃/10a)冬季(0.19℃/10a);(3)从近50年温度倾向率来看,甘肃(0.34℃/10a)全国(0.23℃/10a),略小于青藏高原(0.37℃/10a).总体来看,近50年甘肃省的气候变化整体呈现出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近51 a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51 a博斯腾湖流域平原区平均温度以0.313℃/10 a的速度上升,高于整个南疆地区,与全疆变化一致;流域山区增温趋势较快,平均以0.328℃/10 a的速度增温,冬季增温显著,暖冬趋势明显;2)近51 a平原区降水以2.639 mm/10 a的速度增加,年际变化比较大,降水量的增加显著于温度的增加.流域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以13.045 mm/10 a的速度增加,相关系数为0.387;3)温度和降水在平原区没有明显相关性,但在山区温度高时降水量大,温度低时降水量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4)平原区温度和降水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没有达到突变水平,山区温度在1997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降水在1990年发生了由低向高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分宜县气象站1959年1月至2009年2月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分宜县近50年气侯变化特征,得出近50年来分宜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82mm/10a),春季下降明显(-14.05mm/10a),夏季上升明显(19.46mm/1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165℃/10a),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最明显(0.275℃/10a);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0.606℃/10a)远大于年极端最高下降趋势(-0.013℃/10a).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冷、暧两个阶段,前为冷期,后为暖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0-2010年神农架林区国家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资料,对林区近21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雨日数、大雨日数、降水量、干旱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神农架林区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以春季最为显著;最高气温趋势与平均气温趋势基本一致,全年、春季、夏季及冬季均呈上升趋势,而秋季最高气温有所下降;最低气温亦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最低气温倾向率低于全年水平,春季、夏季和秋季最低气温倾向率高于全年水平;雨日数及大雨日数均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全年倾向率为正,春夏2季亦为正,秋冬2季则为负;干旱指数各年均〉1,且有变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黄河孟—兰段南北两岸降水变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黄河孟兰段南北两岸1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气象资料,对38年来两岸年、季平均降水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①两岸年平均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但存在南北差异,南岸降水明显多于北岸,但北岸较南岸增多幅度明显.②两岸春、冬季降水都呈增多趋势,北岸较南岸增多幅度明显.③两岸夏季降水呈增多趋势,南岸增多幅度明显高...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上海、杭州和南京3个气象站1951~2001气温与降水器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对3站年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序列作突变分析.同时利用滑动t检验以及Yamamoto法(子序列n=10年)对突变研究结果作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年均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明显突变,而年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该区四季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秋季和冬季气温均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而秋季降水量则呈明显减少趋势.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及其未来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全国甚至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降水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和SPI指数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徐州地区干旱发展趋势,结合实地调研结果,给出近年干旱形成的原因。降水趋势分析表明,徐州地区1951—2013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其中春、秋和冬季更显著。年尺度的SPI指数结果显示,徐州地区干旱有显著增强趋势。从季度尺度SPI指数分析来看,春、秋和冬季干旱程度整体有增强趋势,夏季相反但并不明显。计算了2009—2013年徐州地区的逐月SPI指数,发现除2011年各月主要呈现为中旱外,其余年份各月则以轻旱为主。自然降水过程通常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水量,需要灌溉补偿。部分县乡存在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缺乏合理灌溉措施等问题,这也是加重其农业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46年临汾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临汾1962年~2007年0cm~20e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t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6年临汾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异常年份和气候突变等.结果表明:近46年来临汾各季节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为显著的变化趋势(-0.07 ℃/10a~0.53℃/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浅层年平均地温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平均每1-年升高0.15℃-0.26℃,以表层地温增温率最大;春季、秋季和年浅层平均地温表现为“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浅层地温春季、冬季多异常年份,年平均地温异常偏高发生在2000年后,异常偏低发生在1996年;用滑动t检验法和Yarnamoto法发现地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了突变,用M—k法发现地温在2002年附近发生了突变;气温升高是导致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1951—2014年淮河流域29个站点月均温为研究对象,运用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距平、累积距平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均温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1—2014年,年和四季均温具有升高趋势,年、春、秋和冬季升温趋势较显著,夏季升温趋势不显著,响应了全球变暖大背景.(2)20世纪90年代中期,年、春和秋季均温发生暖化突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冬季均温发生暖化突变,1960年夏季均温发生降温突变.(3)空间上,流域内自南向北年均温逐渐降低,且各地具有暖化趋势.(4)受海洋影响,山东省和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春季和夏季均温低于流域内同纬度内陆地区,秋季和冬季均温高于流域内同纬度内陆地区.(5)山东省东部和江苏省年均温升高与年降水量显著减少有关,郑州和开封等地区年和四季均温升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降水变化趋势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汉平原1958年~2004年各气象站点降水量资料,对近47年来江汉平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汉平原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5.7~78.9 mm/10a.江汉平原平均年降水量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年降水量以39.9mm/10a的速率增加,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增幅较大.平原夏、冬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春、秋季降水则呈减少趋势.另外,60年代和70年代旱年较多,而80年代以来涝年较多,且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1951—2014年淮河流域29个站点月降水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小波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降水量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1—2014年,年、春、夏和秋季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则具有不显著增加趋势.(2)春、秋和冬季易发生旱涝灾害,夏季降水量变化控制年降水量变化.(3)年降水量具有准2a和6a振荡周期.(4)东南部年和四季降水量多于西北部,这与我国年和四季降水量分布模式一致.(5)空间上,年和四季降水量变率中,年和夏季最大,降水量减少区域呈半环状包围降水量增加区域;整个流域冬季降水量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