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人许浑的籍里,学术界多认定是润州丹阳。考察许浑的诗作,自称是朱方、京口及丁卯桥人。朱方、京口皆古地名,相当于唐润州丹徒县,其所居之地有丁卯桥。即许浑是唐润州丹徒人。  相似文献   

3.
许浑是晚唐杰出诗人,他曾备受赞誉,也备受贬毁.誉者称其为“李杜之后当学者”,贬者斥其诗为“不如不做”.历代形成的丁卯诗优劣之争是晚唐诗歌研究中应给予充分注意的现象.近些年学术界对许浑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其家世生平、艺术成就、诗格气体诸问题的讨论尚须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4.
许浑是晚唐时期制作诗序最多的诗人,诗序一般很短小,点明作诗背景或原因,很少抒发感慨。诗序缺少中唐时代群聚赋诗的激情展露,而是遁入私人化的情感空间,挖掘内心感受,与李商隐、杜牧处于相同的主观化趋势之中;从诗序与诗歌关系看,存在序轻诗重的情况,但诗序使许浑诗歌总体上显得主旨明晰,诗序的简明扼要与诗歌的珠圆玉润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5.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许浑传》于传主出入御史台经历唯载大中年间一次,而根据笔者考证,许浑尝三入御史台。第一次为会昌二年,有清刊《润州许氏宗谱》卷一载会昌二年武宗“亲降监察御史许浑敕文一道”可证,敕文云: 朝迁设监察御史,明其振纲纪而励风俗,以弼成国家之活(《宗谱》作“活”,疑当作“治”),非得刚方清直之士曷克以称?尔监察御史许浑……早莅外任,及迁风纪,必效勤劳。是□赐□敕命,以示褒  相似文献   

6.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与许浑的创作罗时进许辉,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人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诗中,送别诗汁6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  相似文献   

7.
许浑诗歌清新浅切,但通览全集,许诗表现了模式化的倾向。他的诗歌多有雷同、相似之处,其章法、句法、律法、乃至意象的选择与组合都有一定的路数。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已有的模型来写作,并且在不断的重复中,形成稳固、少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许浑诗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多产诗人,许浑的诗歌尚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研究。本文试图从格律之美、意境之奇和“气格卑弱”辩三个方面,通过对许浑诗的具体分析,认为无论从格律还是意境而言, 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贡献,而多为前人贬抑的所谓“气格卑弱”我们也不能简单肯定。  相似文献   

9.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7,10(4):126-128
第一期西安历史文化三题———兼谈史学研究的动态及相关问题……杨东晨(1)古都长安对世界历史文化的贡献及其地位泛论…………………………………………………董平(5)略论西安地区社会风气的历史变迁……………王友福(10)“传奇”生成的“活化石”………………………王建堂(13)论东晋庐山佛教和山水游记的发展………………………………………王娟侠,杨遇青(17)论许浑山水诗的审美视角及“许浑千首湿”…续娟娟(20)论黄庭坚的审美理想及其与诗法之关系………王有景(23)1949———1979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浅析…………………………………………  相似文献   

10.
壮族是一个农耕稻作民族。“稻作文化”中,最重要的事象之一就是“牛耕文明”民俗,即“牛崇拜”与“牛图腾”文化。从考古学、民俗学的角度,对云南壮族“牛崇拜”、“牛图腾”等进行整体的考察,可以看出壮族的“牛图腾”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与他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本文首先从分析杜甫的两首“凤凰诗”入手,然后参之以其他材料和杜甫的大量诗作,证明杜诗的思想基础乃是一种超越了儒、道思想范围的“大爱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本历时地论述了徐成淼散诗的诗质内涵;徐成淼具有明确的散诗的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从浮华走向厚重沉醉、 浓郁的诗质内涵、由意境向意象发展、以情绪作为结构的依据和线索、追求刚柔相济的语言态势;徐成淼散诗表现了对现代意识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都市意识以及以热烈取代恬淡、以动态取代静态上。  相似文献   

13.
沈光文诗歌中的典故来源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作者善于以典抒怀,以史明志,体现了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水着盐、浑融无迹等用典技巧。沈光文诗歌通过对典故的娴熟运用,自然贴切而又含蓄蕴藉地表现了明清之际遗民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诗作古雅凝重、沉致深婉的审美风格,也折射了作者崇高峻洁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今所存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作进行具体的编年和必要考证,为进一步全方位地研究李隆基其人其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芳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28-29,32
劳伦斯的诗歌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爱情体验和哲性感受融入了诗歌创作之中。本文旨在分析劳伦斯诗歌中的“黑暗意识”,探寻他生活中的矛盾、爱情中爱与恨的冲突及晚年面时死亡的心境在其诗作中的表现,深入了解劳伦斯对生活、爱情和死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人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颜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心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辨说,迷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边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认力兼诗人的感司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并联处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8.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教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读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西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局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座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言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