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郁达夫作为一个浪漫抒情作家,其小说大胆直露的性爱描写是作家主观情绪的自然流露,表现出深刻的启蒙意识.具体说来,人的发现是启蒙意识的核心,返归自然是启蒙意识的精神旨归,忏悔意识是启蒙精神的自我升华,批判封建意识是启蒙思想的终极指向.从启蒙的角度观照郁达夫小说的性爱描写可以看到郁达夫小说的深广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郁达夫“自卑情结”的形成及其对他小说创作影响.并对郁达夫小说的历史贡献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进行了两种相异的解读 ,指出这种相异性源于作者双重文化心态而造成的双重创作身份 :既是新文学者 ,又是旧式文人 ;并进而探究影响作者双重文化心态形成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以描写性爱题材的小说登上五四文坛的。纵观其一生的创作,爱情一直是他探讨的一个基本母题。由初期表现的灵与肉的交锋,善与恶的搏斗,到后期强调的自然对肉欲的净化,人格的自我塑造,这是他爱情小说的一个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的变态艺术人格与性爱描写的艺术选择中文系921班骆晓荣五四文学是中国新文学的开端。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以反对封建道德礼教为己任,喊出了“追求自由,要求人性解放”的口号。在这个“人”的觉醒时代,青年知识分子最先把“性爱”作为文学的突破口,性爱文学遂...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沉沦》出现在一九二○年的文坛,其独特的内容和格调,立刻惊世骇俗引起轩然大波。到一九三六年的《出奔》止,郁达夫以表现自我、感伤咏叹的基本风格,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作家兼评论家的郁达夫,在十几年的小说创作中有着自己的艺术探索和美学追求,尽管他没有专门文章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但从他的作品、他众多的文沦和序跋里,我们可窥视到这种追求的火花和真知灼见。任何事物都非一成不变,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也是动态的、变化的历程,但笔者以为对真、美、情的追求在郁达夫小说中一  相似文献   

7.
对郁达夫小说的研究,学术界已有了多方面的建树,但仍有挖掘的余地。试从叙事话语、叙事视角、结构模式三方面对郁达夫小说的体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一生除写了大量的诗词、散文、评论外,还创作了四十多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大胆的自我暴露”、“露骨的真率”(郭沫若《论郁达夫》)对封建道德和旧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在这四十多篇小说中,最可代表郁达夫创作主张和创作特色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写知识分子,一类是写妇女的。郁达夫在后一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受压迫、受侮辱的下层妇女——“弱女子”形象。其中,有忠厚善良、饱尝生活艰辛的旧式妇女:有弱小无依,受尽资本家剥剥的贫困女工;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中,小说的现代革命是经由鲁迅、郁达夫等先驱者的创作实践才得以形成气候的。郁达夫以他愤激的控诉、伤感的喟叹、对自然美的沉醉与散文式的行文笔触,使中国现代小说较古典小说相比具备了更齐全的花色品种与更开放的疆域。正是这种对传统小说的规定性的超越,成就了郁达夫的文学生命的个性,并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中,小说的现代革命是经由鲁迅、郁达夫等先驱者的创作实践才得以形成气候的。郁达夫以他愤激的控诉、伤感的喟叹、对自然美的沉醉与散文式的行文笔触,使中国现代小说较古典小说相比具备了更齐全的花色品种与更开放的疆域。正是这种对传统小说的规定性的超越,成就了郁达夫的文学生命的个性,并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前期小说风格是以《沉沦》为代表的自我暴露、主观抒情的自叙传,但后期以《迟桂花》为代表的小说追求人性美和理性节制的风格,与他前期的小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体现出作者写作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在中西文化强烈碰触、冲撞下产生的一位现代作家。他是以表现个人孤冷感伤情绪的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在他的作品中,对自然的渴望与追求与他张扬个性、表露自我情感不断冲撞、时刻纠结。他笔下的自然深深地打上了个人感伤情绪的烙印。他的“回归自然”带着一种士人逃避现实的矛盾。这种喜好自然而又不能从中愉悦自我的情绪在郁达夫的作品中多有体现。文章旨在从郁达夫的身世、创作理论以及同陶渊明的自然主义相比较等角度出发,对郁达夫作品中这种自然的移情特征进行一番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是向并不存在或业已逝去的理想境界注目凝眸,以抒情笔法追寻与展现自然人性之美,以想象另一个桃源世界来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抵制与否定。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郁达夫的怀乡体现着从儒子到名士的转变;废名、沈从文两人回首乡关时的理想家园同中有异;萧红则以向童年回眸的形式开始怀乡之旅。这些差异反映了浪漫评论小说作迥异的文化身份及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才华横溢且颇有争议,他的小说、散文、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人格精神也值得后人探究。本文试从他的成长历程和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斗争意志与必胜信心探讨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散文创作贯穿着他短暂的一生。郁达夫虽以小说闻名于世,但是“郁达夫散文的艺术成就,实不在他的小说之下”,在他的散文中,始终蛹动着一个“述叙者”的形象,无论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开风式的格调,而最重要的是其散文忧郁隐藏着对祖国凝重的爱。这些独特性,是郁氏散文最为闪亮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与郁达夫恰如其自比的"孤竹君之二子"携手而立,在20世纪中国文坛留下了深远的足迹.数十年来,研究者们既对两人引人瞩目的友谊怀有不减的兴趣,更将研究的目光转向探考两位文豪文学创作和艺术个性的异同和互动.现对郭沫若、郁达夫比较研究作一个梳理,透视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挖掘此项研究的价值和可持续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关于郁达夫的研究很多,但迄今以来少有从文学史视域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而事实上,文学史中的郁达夫不仅折射出郁达夫研究的基本走向,而且也呈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为此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出发,先纵向地将其分为发轫期、形成期、停滞期、转折期及沉稳期五个阶段进行史的扫描,以勾勒郁达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变更,从侧面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跌宕起伏及与郁达夫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而就影响郁达夫研究的有关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郁达夫生活的客观世界相似,但主观心灵不同,一个信奉“中和主义”,一个具有“达夫气质”。他们用不同的主观心灵去感受相似的客观世界,创作出的散文都充满感伤。从中可以看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内心的情感流程,其作品体现出一种文学的苦美。  相似文献   

19.
论文运用个体心理学理论分析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沉沦》体现了郁达夫自卑情结的形成、展露、超越等三个层面。由于郁达夫的自卑情结,《沉沦》引起了"五四"青年的共鸣,它以"感伤的基调"唱出了沦为国际社会中"老幺"的中华民族不甘沉沦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