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微积分中辩证法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话形式,以微分三角形的弧弧同一或曲直等同,曲边梯形与“诸矩形元素之总和”及回转体体积与“诸元圆柱之总和”如何达到极限同一,δ-ε语言如何把握潜无穷的逻辑确定性,数学中包括微分与积分在内的各种对立运算如何辩证地相转化,以及关于微分方程的否定之否定等丰富案例,并且借助于数学与逻辑之间的巧妙类比,试图多视角多层次地阐明微积分的辩证法内涵。  相似文献   

2.
弗雷格认为,"a=a"和"a=b"这样的同一性命题明显具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后者有意义地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因为"a"和"b"的意谓相同,但意义不同.克里普克不赞同弗雷格的观点.他认为,应该把同一性看作是某个东西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样的专名之间的同一性命题是后验的又是必然的.克里普克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不同的可能世界指示同一对象".不过,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出发,能够证明象"长庚星是启明星"这样的命题是必然命题,却使得这样的命题具有先验命题的嫌疑.这是克里普克的理论所必然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哥白尼革命和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评介了库恩对哥白尼革命根源和性质的"纯数学解释".由于纯数学是由数学哲学思想决定和规划,所以,理解哥白尼革命有必要开启数学哲学的视野.在伯特思想的启发下,从数学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哥白尼革命的根源以及性质,提出了与库恩有本质不同的观点,为理解近代科学的数学性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梁希泉教授研究方向是微分拓扑学,他是我国数学、数学问题计算机证明等方面的专家,也是国际Mizar-Group的重要成员之一,近10年来,他进行基于Mizar语言的自动推理与证明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利用Mizar语言和其它相兼容的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证明了矩阵论、数论、BCI和BCK代数、四元数代数、差分、微分、积分等诸多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Z1):128-132
关于数学的必然性和确定性的讨论,一直囿于各种实在论或经验主义的框架之内.在分析哲学时代以来,诸多由形而上学规定的"本质"和"基础"都遭到质问,而数学独免其难,似乎成了硕果仅存的超越真理.若不对此进行彻底分析,我们对数学的态度将无疑类似于一种迷信.维特根斯坦将日常语言分析方法用于此处,得出重要结论数学的确定性存在于我们的态度之中,而非存在于它的"超越本质"或外部的"超越事实"之中.本文进一步实践这种分析方法,以表明哲学的意义也在于使用.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20世纪较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思想,也是极富争议的理论思想.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证伪进行了重新理解和诠释,认为证伪是逻辑与实践的双重必然;证伪的淘汰规则并非是通过单个反例即完成对理论的摈弃;证伪不是否定理论,而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证伪的同时也意味着接受并认可理论;最后,证伪所表现出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科学观的新发展--科尔的实在论的建构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尔针对西欧建构主义的过激倾向,提出了一种"实在论的建构主义".这种理论既承认科学知识是社会地制造出来的,又承认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作用.科尔认为要说明社会和自然界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必须区分"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考察,并注重经验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26岁中科大数学家陈杲破世界难题的消息全网刷屏。据悉,陈杲攻克的是一道复微分几何领域的"世界难题",论文在世界知名数学期刊《数学新进展》在线发表。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年轻教授曾经被称作"天才少年",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就赴美攻读博士,有着超高的"人生起点"。"别人家的孩子"究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引发了舆论热议。  相似文献   

9.
从欧拉方法发展到拉格朗日方法,其中蕴含着变分法的重大变革.在研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以"为什么数学"为切入点和主要目的,对欧拉和拉格朗日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重点探讨拉格朗日δ-算法产生的数学背景、形成过程及重大影响.拉格朗日以摆脱几何直观和简化计算为目标,以消除欧拉方法中微分符号d的双重意义和混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引进符号δ,借助于形式的类比和反复的推演,提炼出运算规则,最终发明了δ-算法.因此拉格朗日对变分法所作的变革,是形式化改造的产物.而这种形式化改造的成功,对18世纪微积分学从几何形态向"代数分析"形态的过渡、几何论证向分析论证的转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增进了对符号的信任程度.对变分法历史的这种探究,为全面理解18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语用否定使人们对否定的认识进一步拓宽,本文运用现代逻辑方法对否定预设和否定话涵这两种重要的语用否定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否定预设可运用三值逻辑和"否定的几何图"来描述,而否定话涵则要针对四种不同的情况给予具体的分析.语用否定更新了人们关于否定的传统观念,使我们看到否定角度和否定方式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11.
《存真图》与《存真环中图》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医家杨介所著《存真图》与《存真环中图》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人体解剖图谱和继《铜人图》后出现的十二经脉穴位图。惜两图早佚,现已难窥其原貌。作者根据宋代以来的有关典籍与日本的《顿医抄》、《万安方》等医籍,对原书进行了考证,主要就其成书时间、相关人物、相关书籍、源流与历史贡献作了讨论,特别对搜罗到文献中保存下来的脏腑图、十二经脉穴位图加以揭示比较,以求再现原图的轮廓。  相似文献   

12.
在蒯因的著名口号“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实体”中,“同一性”究竟指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不恰当地被忽视了的问题。本文力图表明蒯因对同一性问题并没有作出合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四分历步气朔公式,求历元公式和“借半日法”对包山楚简历法材料进行计算,证明包简主民日干支全部合历,楚国行用丑正殷历,产针“借半日法”的使用提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4.
划界问题:康德与前期维特根斯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他在前期所进行的"语言批判"更多地受到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影响."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之异同,指出"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的划分是二人共同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作者曾论述过四象观念起源于华夏族的图腾崇拜,即东方苍龙源于东方东夷民族的龙图腾,北方龟蛇源于北方夏民族的龟蛇图腾等。近发现战国以前四象文物图案北方是鹿而不是龟蛇。该文因此作出补充研究,论证了北方神鹿也是北方民族的图腾,并且论述了从神鹿到龟蛇的演变过程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然观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人类第一阶段的自然观是人类敬畏自然的自然观,人类考虑不到生命和环境会有系统地进化或衰退。这是客体高于主体的自然观;第二阶段的自然观是生命的进化观,认为持续进化的人类可以主宰自然,战胜自然,是主体高于客体的自然观;第三阶段是生命的诞生,发展到衰亡的全过程的自然观,是人类主动尊重自然规律的自然观,演化又回归了客体高于主体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7.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主体的加入和原有主体的改造结合模式,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的对接模式,科技项目投入和社会资源的创新整合结合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加大创新主体的培育,既要注意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更注意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既要注意科技项目的投入,更注意社会资源的创新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按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戴晖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7):17-21,26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从属于他对人性历史的阐释工作。权力意志是尼采对生活世界的根本理解,从这一视角出发科学及其真理成为服务于生命斗争的工具。理论是理论的人的生存形态,它曾表现为神性的理想,最终堕落为要虚无的意志。  相似文献   

19.
科技时代的人性自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时代,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离不开科技,科技甚至成为使一切问题都成为问题的总问题,特别是人性这个人们一直都在进行自我关注和探索的古老问题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显得格外醒目.我们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实践深入研究现代科技与人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包括人性异化的科技根源和科技异化的人性根源,以及人类走出这种双重异化困境的途径,进而获得深刻的人性自觉,重塑科技,重建文明.  相似文献   

20.
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初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作者认为,这两个时期共产党发展科技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即:强调发展科学技术为现实需要和国家建设服务。其原因在于:在这两个时期共产党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同时延安时期培养的科技干部在建国以后的科技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这一强调科学技术功利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还指出:延安时期就已萌发的对科技工作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思想,在建国初期吸收了苏联的科技规划工作经验后,终于使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了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还论及中国共产党为更好地领导科技事业而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和利用所作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