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赟 《科技信息》2011,(25):133-133
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破坏严重,为加快古建筑加固保护步伐,本文探讨了古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古建筑加固保护中常用的化学技术手段及岩土加固技术在古建筑加固保护中的运用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清末到民国是梅州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清末,梅州女子学校教育以西方教会在通商口岸开办的女子学校作为开端,至民国得到较为系统的发展,形成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和残疾女子教育均有所发展的基本架构,为新中国女子教育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梅州女子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和区域文化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建筑信息构成及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古建筑与现代信息概念相结合,以古建筑分项信息作为古建筑信息构成的要素,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和等量代换,得出古建筑信息总量控制模式,提出主历史信息和后续历史信息概念,根据两者的差异性对古建筑信息总量控制公式进行二次分析,初步阐释该公式对于古建筑价值评定、保护修缮和工作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古建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古建筑资源丰富,古建筑凝集了人类智慧和历史文明,成为一种可以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古建筑开发必须注重它的文化性.在开发古建筑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保护好古建筑.目前,古建筑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古建筑受毁的原因,除了古建筑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破坏的原因外,古建筑的住户的素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与古建筑的存在产生矛盾,此外,古建筑的保护缺少资金和相应严明的法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保护古建筑必须尽量减少拆迁,保护好周围建筑聚落或者街区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形态,利用民间捐助或投资保护古建筑.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是铭刻自己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对于人类来说。建筑不仅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血统。它折射着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凸现的是民族表现精神。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这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关注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探讨建筑文化本源不仅是一个学术命题,同时也是一种系统的社会工程和民族工程。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世界各国对古建筑保护的力度正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6.
古籍主要是指清末以前历代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民国以来影印、排印的线装古籍也属于这个范畴,我国存世古籍有十五万种。古籍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图书馆藏书中占有特殊如何科学、妥善地保护古籍,最大限度地延长古籍的寿命,越来越成为图书馆及有关方面关注的问题。古籍保护分为直接保护和再生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逐渐全面开展的广州139个城中村大范围改造过程中,城中村内大量有价值的古建筑能否得到妥善保护成为一道严峻的命题。本文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论及广州城中村古建筑的存在价值与对其保护的重要意义,对目前改造实例中以城中村祠堂为主的传统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古建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悠久,古建筑、古村落分布广泛,多为木质结构和土木结构,火是其最大的威胁。构成古建筑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历史,每一块构件的损毁都是无法弥合的损失,保护古建筑的行动无异于一场迫切而持久的战争。充分认识古建筑及古村寨的价值,增强保护意识,改善人防物防技防手段,既是保护看得见的有形建筑,更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传承。该文针对云南的古建筑、连片古村寨提出火灾预防和扑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由于木结构古建筑其本身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其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其结构力学性能对现阶段的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更具重要意义。本文对木结构的材性及结构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加固维修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目前大部分古建筑物未得到有效地防雷保护,保护古建筑物的防雷意识还比较淡薄,手段相对滞后,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雷电灾害仍在不断发生。该文就关于古建筑的防雷评估及雷电防护措施进行了阐述,为避免雷击对古建筑的危害,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古建筑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西见才 《科技信息》2010,(22):I0328-I0329
古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因此,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一、我国古建筑消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所有古建筑的危害当中,火灾无疑是首当其冲。数据表明:2000年全国文博单位、古建筑发生火灾6起,烧毁城楼一座、牌楼一座、  相似文献   

12.
省制变革是行政区划中重要的问题,清末民国一直有人倡导在徐州设省。文章拟对清末民国以徐州为省会的建省问题做一专题论述,着重考察各种动议的前因后果,以期对此问题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邬江 《科技资讯》2013,(24):49-49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致使其耐火等级较低,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蔓延迅速古建筑起火后均在2h内便化为灰烬,由此可见古建筑的消防保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探讨细水雾系统在古建筑防火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丁永苗  孟祥武 《甘肃科技》2013,(24):117-119
作为历史古城的金城兰州,在千百年来留下了众多的古建筑遗迹,然而却随着时代的更迭毁失殆尽,而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但是随着国内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各方政府等相关部门开始加大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普查并且加快完善保护与利用的机制。为此,面对兰州市仅存不多的古建筑,如何更好地保存、保护,使其与城市远期发展相结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通过研究兰州辖区的典型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吸取国外的一些保护经验,提出几点保护建议,旨在对兰州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脉络的整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异地保护是实现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衢州市龙游县古建筑资源丰富,通过使用传统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主体结构测量,水准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距离和角度测量时采用等外级标准;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壁画、纹理和层面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测绘,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品测绘,实现龙游古民居的异地保护.通过对龙游古建筑的水准测量、控制测量和建筑物内部的碎部测量,获得大量真实数据,通过数据误差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还原古建筑的施工图,为古建筑的异地保护提供工程参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古建筑和古园林的保护和修缮对继承与发展古建筑技术和古传统工艺及古园林造艺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重点地介绍了沈阳故宫、昭陵、福陵的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17.
围绕清末时期、袁世凯"新政"时期、民国初期与日占时期等不同阶段天津近代工业发展,概括出天津近代工业格局的形成、演变与特征,通过田野考察得出天津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建议,旨在为天津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青岩古镇的古建筑分阶段实施规划保护与临危历史建筑,协调改造原有建筑风格,达到城镇合理布局,保持古镇的历史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2011年实施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积极推动了民国文献的普查、整理、研究、出版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民国文献是反映我国民国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从民国文献所具备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入手,简要阐述我国民国文献的收藏和保护情况,之后结合长春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馆藏民国文献的内容以及表现出的特色,希望可以为我国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焦作苏家作村是苏家作龙凤灯舞的发祥地。这种独特的民间灯舞形式始创于清道光六年,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其地方色彩浓厚,风格粗犷奔放、明快大气,表演时刚勇豪爽,龙凤共舞,场面宏伟壮观。在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龙凤灯舞经历了从鼎盛、衰落再到重新焕发生机的不同生存状态。在当前"非遗"保护和传统礼俗活动复兴的大背景下,龙凤灯舞的传承保护工作又获得了新的进展,其作为国家"非遗"项目,今后的传承和保护还需要社会的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