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人体健康所确认的正式定义之中.其中在评价人体健康的十大重要指标之一则明文指出“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该组织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还表明:在黄种人中.面部皮肤处于健康状态的不到10%.处于病态的超过20%.而处于健康与病态之间的亚健康皮肤竟占70%。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鲁迅小说病态人物形象之前,首先要弄清小说人物病态和纯精神病态的关系。本文所要分析的鲁迅小说人物的病态性格中的“病态”,指的是人物的精神常态被社会压迫扭曲后形成的心理病态,而不是象法国耶勒、美国普林斯、英国麦孤独等变态心理学家所讲的那种纯生理性的精神病态。那种丧失自我调节、自我综合能力的意识分裂,那种纯生理性病态的疯子性格,严格地说不能构成文学艺术的表现对象。不能构成审美客体,也很难有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所谓小说人物被社会压迫扭曲后形成的心理病态,指的是小说人物原来是个正常的身心发展健康的人,心理处于常态的人。由于受到病态社会的压迫、迫害,心理发生异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DPSIR模型的原理,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5个方面建立衡阳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衡阳市2004--2008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衡阳市的总体健康状况2004年处于病态状况,2005--2007年处于不健康状态,2008年处于亚健康状态,衡阳城市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状况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4.
针对实际间歇空调运行情况的体现,依托某实际空调房间,基于人体进入空调房间之前热经历以及空调环境变化的随机测试工况,通过人体主要部位皮肤温度等生理参数和室内环境参数的测试以及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意向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空调环境中处于静坐状态人体的生理热反应及其与空调关闭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四肢和颈部几乎暴露于环境的条件下,空调环境中人体脚底皮肤温度变化明显,并对人体热感觉产生重要影响,伴随脚底皮肤温度的降低,人体热感觉从热中性开始,之后以"阶梯降"的形式逐步降低.同时,尽管空调关闭时的人体热感觉存在差异,但从统计角度分析,决定空调关闭动作产生的关键因素仍是脚底皮肤温度.脚底皮肤温度又最终由人体的环境暴露状况(热环境经历和当前所处环境)所决定,空调环境温度越低,人体对空调环境的热不可接受度越高,空调关闭的动作越容易发生.与脚底相对照,颈部、胸部、手背、大腿和前臂的皮肤温度对人体热感觉和空调关闭行为不产生统计上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茅洲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通过2018年对茅洲河流域31个样点的水文、水质、地貌形态、水生生物和社会功能等指标所做的调研,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31个样点中,有19.35%为健康,61.29%为亚健康,16.13%为脆弱,3.23%为病态.茅洲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总体处于亚健康,最高分为4.32,在茅洲河12(MZH12);最低分为1.98,在排涝河(PLH).茅洲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和干支流差异性,整体看来上游好于下游,干流好于支流.  相似文献   

6.
囊虫病(cysticercosis)是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在人体寄生所致疾病,随寄生部位不同有不同表现,寄生于皮肤肌肉,可成为皮肤肌肉囊虫病.大理地区部份人群喜食生猪肉,生皮及未熟猪肉等,因而易发皮肤肌肉囊虫病,本组选择260例有食生猪肉病史,和临床症状者,作血清囊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捡测结果211例阳性,阳性率81.1%,58例健康体捡血清全部阴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失重条件下人体出汗所发生的变化,采用航天医学领域的-6°头低位卧床(HDBR)实验与常规热舒适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12种空气温湿度下对6名男性受试者进行不同部位皮肤微电流的实验测量,将皮肤微电流作为人体出汗的指示信号.研究结果表明:HDBR模拟失重时,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RH=30%)人体皮肤出汗比HDBR卧床前需要更高的空气温度刺激,并且出汗率相比卧床前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中等湿度(45%)条件下,模拟失重时的皮肤出汗率随着空气温度增高而增加,但是显著低于HDBR卧床前的水平;高湿条件(80%)下且环境温度高于29℃时,模拟失重时人体皮肤出汗率显著增高,其值低于HDBR卧床前的水平但与其差值逐渐减小.此外,在实验环境下所有受试者的皮肤出汗敏感度降低,并且大腿、小腿、上臂皮肤出汗率显著低于额头、胸和背部皮肤处的出汗率.研究证明,模拟失重条件下人体皮肤出汗与正常重力时存在不同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载人航天时人体热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人体处于动态时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情况,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建立了步行和跑步两态的非均匀的三维动态人体模型,在0.9 GHz和2.4 GHz下采用半波偶极子天线贴近人体皮肤表面处对人体的SAR值进行仿真,得到其在不同频率和不同位置下的SAR值.仿真结果表明,无论在人体步行还是跑步过程中,频率越大,人体对电磁辐射的吸收越多,对人体危害越大,同时步行和跑步过程中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冬天,由于外界气温很低,人体为了抵御严寒,皮肤长时间处于“收敛含蓄”状态,血管收缩,减少了体热的散发,以维持体温。因体表血管的收缩,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给大脑  相似文献   

10.
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人体、动物实验基础上,对有可能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重要生理参数进行探讨.人体热反应实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对不同环境温度下受试者的生理参数和主观感觉同时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受自主性体温调节活动影响的生理参数如人体皮肤温度、心率变异性、新陈代谢率、脑电波、肌电、排汗率与人体热舒适具有较好的生理相关性,并且在人体处于热舒适与不舒适状态时差异显著,具备作为人体热舒适客观评价指标的生理基础;平均皮肤温度反映热舒适程度的灵敏性较高,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而且其测量与计算较为简单,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客观指标来评价稳态热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化妆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妆品中对人体皮肤有害物质的含量会影响个人的皮肤健康,常用的检测手段——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HPLC在化妆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为以后在化妆品检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外对氨基酸代谢与动物健康及病态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一个健康动物的饲料中,糖、脂类、蛋白质三者之间显示出强烈的依赖关系,在这些相互关系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代谢系统的平衡,一个健康动物当饲料被消化后,总是使整个有机体代谢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中,因此代谢良好的组织蛋白中缺乏任何一种必需的氨基酸,就必然会导致整个有机体代谢紊乱。在许多情况下,动物的病态与氨基酸的存在显示直接关系,通过对各种病菌、癌细胞和宿主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以及对各个氨基酸的生理特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发  相似文献   

13.
正水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组成,正确的饮水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正常生理代谢,还能让身体更健康如果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人体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人体缺水1%~2%,我们会感到渴;缺水达到5%的时候,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缺水达到15%,往往甚于饥饿。水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组成,为保证正常的生理代谢,人每天必须适量饮水。因此,饮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每天最常有的举动。联合国卫生组织曾经指出,人类所患疾病的80%与饮水不当有关,由于人们  相似文献   

14.
徐敏  张迨  熊珊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8):50-50,58
河流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河流就承担起为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延续服务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承担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但是人们在开发利用河流时并没有很好的遵循它的自然规律,使得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河流都处于"病态"之中。对于不同的部门来讲,河流健康意味着不同的含义,我们在了解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指导思想以及原则后,根据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运用河流生态修复措施对"病态"的河流进行修复,并且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健康的基础每个人都说健康重要,都在追求健康,但许多人又在蚕食健康,消耗健康,甚至损害健康。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水平在总体上已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另一方面,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却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有70%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的专家做过不少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也是一样。在2002年4月底举行的“2002年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的人处于健…  相似文献   

16.
黄河濮阳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濮阳段多环芳烃的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多环芳烃通过饮水、皮肤接触和食用水产品3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濮阳段人群由于多环芳烃暴露引起的致癌风险为1.85×10-6~5.51×10-6a-1,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指数最高.多环芳烃暴露引起的非致癌风险为2.14×10-8~2.10×10-9a-1,平均为1.17×10-8a-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水平.不同暴露途径导致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食用水产品是水体中多环芳烃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饮水和皮肤接触.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化妆品的开发研究相当热门,符合消费者追求年轻、漂亮、健康的趋向,产品达数千种。化妆品原料趋向天然化,讲究功能化。 1.V_E的应用。V_E是天然抗氧化剂,在人体中能阻止不稳定生理物质退化,以D型的V_E活性强。V_E经过皮肤吸收后,能降低细胞膜中脂肪与脂蛋白质的氧化,有保湿、缓和皮肤老化作用。V_E还能阻止皮肤经太阳光中UV线照射形成的自由基伤害,减少日晒后红斑生成及皮肤增厚,减少脸部因日晒造成的细纹,延后因年龄增长产生的皱纹,增进皮肤的平滑度。人体皮肤内不存在V_E,须从化妆品中得到V_E。  相似文献   

18.
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之晖  韦扬  江红 《应用科技》2000,27(3):27-29
对室内(办公,住宅)几个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后指出,目前抽排“油烟”不能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甚至会加重污染,室内装潢带来的看不见的污染物正日夜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办公环境的“病态建筑综合症”及室内各种辐射和建筑色彩的“视觉污染”也日益给身心带来危害,文中讨论了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后提出了防治这些污染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体中的微生物菌群做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并与宿主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通过研究,菌群可以在皮肤和鼻腔、眼腔、耳腔、口腔、消化道、生殖泌尿道等人体体外和体内环境的界面,构筑了一道隔离致病微生物和各种毒素的系统化的微生物膜性聚合物——人体"益菌膜"生态防御屏障.这层生物屏障能有效保护宿主,使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侵袭,在维系人体健康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系统阐述"益菌膜"生态防御屏障的形成建立、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为探究"菌群平衡"的人体微生态系统与健康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对滥用抗生素引发的细菌耐药性、人体生态平衡等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际市场对纺织品和服装的要求,除精美、高档外,还要求有益于健康。太阳中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害,可使皮肤过早地出现皱纹,甚至有造成皮肤癌的危险。所以,各国女性极需防晒纺织品,市场前景广阔。这些防晒纺织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