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 《科学之友》2011,(10):46-48
2009年10月,动物学家戴娜来到维多利亚州南部的海边森林.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有袋类动物--袋鼯,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是一妻多夫的典型代表,雌性在交配季节里和不同的雄性交配,而每一雄性都可能持续交配5~14 h.  相似文献   

2.
在动物王国中,有些动物,如螳螂、蜘蛛和蚂蚱,还有青蛙等,雄性的个体一般都较小,这主要是由于交配竞争造成的。因为交配时雄的要爬到雌的背上,而且往往是一面交配一面觅食,一面还要逃跑躲避天敌的袭击。如果雄的太大,即使背得动,跑起来也会很慢,降低了逃生的概率,容易丧命,被淘汰。所以,这类动物雄性的个体变得愈来愈小,以适应生存竞争的需要,这被动物学家们称为倒性二型。而有些动物,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兽类,像狮子、老虎、海象和麝牛,还有狒狒和猩猩等,雄性必须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得到交配的机会,所以身体就变得愈来愈  相似文献   

3.
正对雄性寡妇蜘蛛来说,交配是一种暗藏杀机的行为。寡妇蜘蛛包括黑寡妇蜘蛛和红背蜘蛛等种类,个头大的雌蛛经常在交配过程中吞噬个头较小的雄蛛,这就是这些蜘蛛种类被称为寡妇的原因。一些情况下,雄蛛在试图逃生时被雌蛛抓住。但更常见的是,雄蛛看来自愿赴死,主动跳向雌蛛的长牙。这种自杀举动看来是有理由的。加拿大科学家梅迪亚尼1996年发现,如果雄性红背蜘蛛愿意让自己被雌蛛吃掉,那么交配时间会长一些。通过牺牲自己,雄蛛  相似文献   

4.
动物世界,无奇不有,雄性蜘蛛的献身就是一例。一些蜘蛛交配后,雌蜘蛛就会把雄蜘蛛吃掉。但过去人们一直不清楚蜘蛛“新郎”是否自愿作出牺牲。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至少有一种蜘蛛,即圆网蜘蛛,是心甘情愿地让雌蜘蛛吃掉的。这种蜘蛛的雌性蜘蛛比雄性蜘蛛大得多,通常需要交配两次,其中第二次交配受精的可能性最大。当它们第一次交配后,“新娘”就想吃掉“新郎”,但很难成功,因为“新郎”尽力地躲避这一厄运。而第二次交配后,当“新娘”再次尝试吃掉“新郎”时,“新郎”并不逃脱,有时还贴在“新娘”身上让其吃  相似文献   

5.
一条雌性菱斑响尾蛇在5年未交配的情况下,利用储存在体内的精液成功受孕并产下幼蛇。除了昆虫之外,这是动物界内已知最长的体内保存精液的纪录。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条蝮蛇处女生育的现象,这是首次发现这一物种中也存在着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一案例中,一条从未交配过的雌性蝮蛇繁衍了后代。这一发现证实某些动物不需雄性参与便可实现生育,或者可以将雄性提供的精液保存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3,(10):76-76
蜘蛛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动物,而有些雌蜘蛛在交配后吃掉“丈夫”,使得雌蜘蛛更显神秘和恐怖。 科学家发现,雄蜘蛛的以死相随似乎是有目的的。雄蜘蛛的死可能是一种策略,是为了让它们的尸骸能够进入雌蜘蛛的生殖器,并且阻断其他雄性竞争者与“她”交配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金朝阳  丁兆兵  龚和 《科学通报》2001,46(14):1151-1155
交配导致雌性昆虫的行为和生理发生深刻变化,包括促进卵子成熟、产卵增加、再交配受到抑制等。调节交配效应的物质基础主要来自雄性的生殖附腺(MAG),MAG中的蛋白因子(简称生殖因子)在调节交配效应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生殖因子与激素的协同调节为交配效应的主要调节机制,评述了不同生殖因子的研究工作进展,探讨了生殖因子研究对进一步阐明生殖调控机制和控制害虫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婚育     
安尼 《科学之友》2005,(3):48-49
世界上大约有4300种哺乳动物,大多数哺乳动物并不是以一对成年雄性和雌性共同照顾后代这样的核心家庭模式生活的。相反,很多种哺乳动物的成年雄性和雌性都是“分居”的,至少在产仔期如此,两性相会只是为了交配。即便是大多数群居的哺乳动物,例如狮子、狼、黑猩猩和有袋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9.
美国德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些雄蛇能伪装成雌性。这些雄蛇能散发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只有准备交配的雌蛇才能发出。这些雄蛇能用它来隐瞒其性别,为它与真正的雌蛇交配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前的研究人员曾发现,一些雄性昆虫、鸟类和鱼类能以某种方式起雌性的作用,但发现雄性能发出与雌性一样的求偶信号还是第一次。雄性生物有许多求偶的方式。雄性老虎往往坚守它的领地不受其他雄虎的侵犯,雄鹿会为争夺雌鹿而相互决斗。但这种雄蛇却没有侵略性,它不为雌蛇而直接争斗,而是靠伪装成雌蛇与雌蛇接近,从而达到交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条雌性菱斑响尾蛇在5年未交配的情况下,利用储存在体内的精液成功受孕并产下幼蛇.除了昆虫之外,这是动物界内已知最长的体内保存精液的纪录.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条蝮蛇“处女生育”的现象,这是首次发现这一物种中也存在着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一案例中,一条从未交配过的雌性蝮蛇繁衍了后代.这一发现证实某些动物不需雄性参与便可实现生育,或者可以将雄性提供的精液保存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1988年初,成都动物园的雄性大熊猫强强患消化道疾病,无法进食,不治身亡。强强是近年来人工饲养条件下交配能力最强的雄兽,8年来,先后与成都、上海、重庆、昆明、福州等地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多次自然交配,使雌兽怀孕分娩达19胎之多。 6月23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的欢欢分娩一仔,是用采自雄兽飞飞的新鲜精液经过3次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2.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6,(12):4-13
对雄性寡妇蜘蛛来说,交配是一种暗藏杀机的行为。寡妇蜘蛛包括黑寡妇蜘蛛和红背蜘蛛等种类,个头大的雌蛛经常在交配过程中吞噬个头较小的雄蛛,这就是这些蜘蛛种类被称为寡妇的原因。一些情况下,雄蛛在试图逃生时被雌蛛抓住。但更常见的是,雄蛛看来自愿赴死,主动跳向雌蛛的长牙。  相似文献   

13.
动物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雄性动物常常为雌性配偶自杀。它们或者为了圆满完成性行为而在交配后立即死去;或者在交配后心甘情愿,也可能是无可奈何地让雌性配偶吃掉,充当雌性配偶养儿育女的营养食品;或者为了保护雌性顺利逃亡或保证家族繁衍而在“监狱”中自毁。这一场场悲壮而残忍的爱情故事,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要将一句古谚改为:“一生中只要爱过一次,即便死去,也比一辈子没有爱过好”。动物行为学家饶有兴趣地研究了这~类可怜而又可敬的雄性动物,企图揭开雄性动物自杀性性行为的谜底。一澳大利亚有一种绰号叫“黑寡妇”的雌性蜘蛛…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雄性动物在求偶时都会给雌性送礼物。这听起来似乎太过简单,不过事实就是这样,比如雄性翠鸟在求偶时会捕鱼送给雌鸟。然而,这种送礼行为中却不乏有一些耍小聪明的动物。如果能找到一份廉价的山寨货骗雌性交配,那为什么还要费心找一份真正的礼物呢?的确,很多雄性动物都选择送没有什么价值的礼物。一些狡猾的雄性还会重复利用它们已经送出去的礼物,甚至还有些雄性会用不能吃的东西冒充食物送给雌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雄性动物相互竞争主要是为了获得与雌性动物交配的权力,而在这一过程中雌性是无能为力的被动的一方。现在这种观点面临挑战。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认为, 生物并非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雌性动物实际上利用更多的技巧和圈套来主动选择自己的配偶。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种类中,当繁殖交配期到米时。雄性动物会集合到某一特定场所,用种种方式向雌性动物炫耀,以求得它们的青睐。本期封底照片显示了动物的这种求偶行为。左上图中一只极乐鸟正在展示自己华丽的羽毛。右上图是一只飞蛾,它的求偶方式  相似文献   

17.
雄性欧洲褐蛙"找对象"越来越难了。科学家最近发现,比利牛斯山脉水塘中的雄蛙数量已经是雌蛙的4到10倍。不过,那些在恋爱方面不走运的雄蛙却决不"轻言放弃"。在典型的交配仪式中,雄蛙会紧紧抱住雌蛙,直到后者产卵。这时,雄蛙会给卵授精,  相似文献   

18.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3,35(5):355-358
以粪蝇、黑翅豆娘、岩鹨、鲨鱼和海胆等各种动物为实例介绍了动物行为学中比较新的概念,即精子竞争理论。在某些混交制的交配体制中,雄性个体不仅要竞争与雌性个体的交配权,而且还要竞争其精子使卵受精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就会直接对动物的行为、精子的形态和大小等各种特征发挥作用,使精子处于强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下。为了获得精子竞争的胜利,黑翅豆娘进化出了极其特殊的形态结构,一只正在交配的雄豆娘的交接器会像一把丛刷一样把雌豆娘贮精囊中90%~100%的精子抽吸出来,然后才把自己的精子释放到雌豆娘体内。这些精子将会贮存在此前已被彻底腾空了的贮精囊内,供雌豆娘为其卵受精之用。在精子竞争中,雌性个体不只是简单地扮演一个只能接受雄性个体精子的不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它通过配偶选择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是目前动物行为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如果动物的行为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重组,就有可能改变动物的某种行为。目前,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老鼠“风流行为” 的改造就是其中一例。 英国广播公司去年8月18日报道说,科学家将一个从草原田鼠身上提取的基因,植入“生性风流”的雄性小家鼠体内,结果后者变成了更忠诚的“丈夫” 和更有爱心的“父亲”。 据《自然》杂志介绍,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使用了草原田鼠身上取得的一个基因。这种草原田鼠的雄性是忠诚的丈夫和充满爱心的父亲。而雄性小家鼠通常都会在交配后立即抛弃其伴侣,…  相似文献   

20.
广角镜     
长须鲸是海洋中无与伦比的“歌剧演员”,它们的低频歌声常常能传播数百公里。研究者使用固定在拖缆上的麦克风,搜寻长须鲸的鲸歌,一旦捕捉到鲸歌,就设法确定“演唱者”的位置。当“演唱者”浮出海面的时候,就采集它的一小块皮肤样本。通过分析其中的遗传物质就能够确定这头长须鲸的性别。研究者惊奇地发现,尽管在被调查海域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长须鲸,但是演唱者全都是雄性。据此推断,长须鲸的歌声很可能是一种求偶的信号。由于长须鲸习惯独自生活,这种歌声能够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交配。由于某些军用或商用声纳的频率范围与鲸歌几平相同,有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会干扰长须鲸的繁殖,使这种本来繁殖率就较低的物种处境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