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匆匆的,又是一年过去了.《世界科幻博览》2005年创刊,今天已经走过整整两个年头了.星河在"卷首语"说《世界科幻博览》这一年来的进步实在不可以道理计,同时,他认为我们已经通过了初期测试.其他的一些作家和译者也认为《世界科幻博览》这两年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王晋康一直喜欢探讨有关生命哲理的问题,在《杀人偿命》中自然也不例外.这篇科幻原本是一个构思巧妙的精彩故事,但作者却在其中注入了大量的概念,诸如"人是什么"、"人的身份"、"人的法律定义"等等.  相似文献   

3.
长铗:湖南人,现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0年开始科幻写作,发表处女作《同情自己》.迄今为止在《世界科幻博览》、《科幻世界》等各大幻想类杂志发表科幻、奇幻20余万字.  相似文献   

4.
法国科幻名家让-克洛德·迪尼亚什迄今已出版长篇科幻小说7部、短篇科幻集6部.从上世纪80年代起,让-克洛德·迪尼亚什多次获科幻小说奖:法兰西科幻奖(1983)、罗斯尼·爱那奖(1992)、大幻想奖(1997)及迷幻奖(1997),与人合写的长篇新作<垂死的恒星>1999年同时获声望卓著的埃菲尔铁塔奖和该年度迷幻奖.他的短篇<地毯之谜>获科幻杂志1999年度最佳读者奖.<请在我入睡的时候守护我>获2002年度最佳幻想及惊悚奖.他被美国科幻作家兼科学家戴维·布林称为"迄今在世作家中想象力最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5.
虽然整整一年没为《世界科幻博览》撰写"卷首语"了,却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一直在心中蹦跳,每期到来时都要脱口而出:这一年来,《世界科幻博览》的进步实在不可以道理计.  相似文献   

6.
迟卉,女,东北白林人氏,出生于大雪纷飞的闰十月. 主要作品有:《独子》、《蓝色伊甸》、《十分之一的瘟疫》、《归者无路》、《荷莉卡》等,其中《归者无路》获2006年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  相似文献   

7.
7月4日,我坐在鲁迅文学院的课堂上,聆听作家陈建功的文学讲座.他在谈到文学审美取向的变迁时,提及一位年轻的科幻作家……不用说,我知道那个名字一定是柳文扬.早在20世纪80年代,文扬就与陈建功相识,而且关系甚好;这次文扬患病,陈建功还专门前往探望.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幻博览》自创刊以来,有一点一直令我深感敬佩,那就是系列地介绍了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历年获奖作品.这一举措,让我们对世界优秀科幻的了解,从一张张清单变成了一篇篇作品,这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长远和重要的影响.另外,从这些科幻佳作的特点来看,我们也应该大体明白这些奖项的价值取向:评委们还是尽力想使获奖作品文学化甚至文化化的.  相似文献   

9.
我叫毕泰玮,有时候也用文象、子弹这样的笔名,非常荣幸借《世界科幻博览》杂志来向大家介绍我和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大家好!非常感谢《世界科幻博览》给我这个机会来和大家认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世界科幻博览》并通过杂志来和我交流。我第一次接触漫画是在小学,当时由于父母不经常在家而我又是个内向的小孩,不怎么出去玩,所以比较孤独,总想找点事情来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杂货摊上看到了当时的动漫杂志《画书大王》,一下子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世界科幻博览》,总给人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尤其是作为每期主打的"雨果奖"和"星云奖"历年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2.
陈楸帆(以下简称"陈"):王老师您好,上次有机会在成都一会,实在是荣幸.其实说起来,当年正是从一篇《天火》开始,才激发我对科幻的热情,虽然这个故事您已经讲过许多遍,但我们的读者肯定还想听您说说,当年是怎样从睡前故事"误打误撞"踏入科幻界的?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欺骗     
<推销者>是美国科幻作家约翰·瓦雷(1947~)于1982年获雨果奖的短篇小说.作者写的是一个太空时代的寓言.一个宇航员,他只有在休假时才能回到地球--这已成了一个他不习惯的行星.他没有别的乐趣,除了找很小的地球女孩子玩.  相似文献   

14.
宋传奇中塑造了为数不少的以异类生灵为载体的女性,以李剑国先生所辑录的《宋代传奇集》为主考察这些女性,或追求真正的爱情,或向往情欲的满足,表现出了不同的美学品格,表达了作家们的真诚寄托,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科幻是面向未来的文学,但当我们仔细研读众多的科幻作品,拂去其中那五光十色的技术幻影,从它们最基础的世界设定来揣摸作者的心境,竟发现科幻是很怀旧的,其程度比起主流文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前者描写的至少是现实生活,而后者的世界,相当多的作品虽声称是星际中的未来,实质却是地球上遥远的或不太遥远的过去.<基地>的社会结构甚至生活方式都是罗马帝国的翻版,<沙丘>则把我们带到了中东沙漠上的封建王朝,科幻小说中那些在太空远航的宇宙飞船,相当部分是用超级技术制造却拥有古老精神内核的玩意儿,更像是大航海时代的帆船.科幻作家们设定这样的世界背景,可能是想让读者的想象力有一个坚实的平台,这样的平台是被传统文学千锤百炼的,能被大众的想象力很好地把握和欣赏,与<2001>、<站立桑给巴尔>和<重力使命>这类打造全新世界的作品相比,读者在其中更有脚踏实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杀人偿命     
笔者按: 下面这个故事与《星际传输的审判》(美国乔·马克思著,译文载于《世界科幻博览》2007年第5期)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不过请读者耐心读下去,你会看到一个不同的结尾……  相似文献   

17.
泽拉兹尼是一位游走于科幻和奇幻之间的大师,他的作品融神话与现实、宗教与科学、古代与现代于一体,创造了一个个色彩绚丽、意蕴深远的幻想世界.他的奇幻有着科幻的严密设定和逻辑,他的科幻则有着奇幻的浪漫和唯美,他似乎创造了一个新的介于科幻于奇幻之间的幻想文学体裁,有评论家称之为科学奇幻.  相似文献   

18.
《黑客帝国:革命》的上映,将一个空前的科幻史诗三部曲画上了句号.但是在代码组成的虚拟空间中,并不是只有尼奥一个人在战斗.《黑客帝国》不过是这些影片里最华丽最显眼的一部罢了.在这个所谓的"E时代",有关虚拟现实、网络空间、人机互联等题材的科幻电影不在少数.对于这个我们从未接触过,却又感觉并不陌生的虚拟空间,电影都曾作过哪些想象?故事中又包含了人们对它怎样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9.
1993年夏,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以一部科幻恐怖片《侏罗纪公园》横扫美国影坛,进而在全球刮起一股"恐龙旋风".  相似文献   

20.
《漳州师院学报》2017,(1):146-153
明人钱穀父子所收藏的《麟台故事》影宋抄本在嘉庆年间出现后,先归藏于陈氏西畇草堂,后因黄丕烈做跋而身价倍增,相继出现了陈樽、惠栋、王士祯、戴植、于昌进、蒋孟苹等诸多清代至民国年间的著名藏书家,围绕着一部残存不足三卷的《麟台故事》明影宋抄本,演绎出一段民间藏书史上文士与典籍珍藏相关联的一系列逸闻趣事,切实呈现出了该本在这一时期的流传与收藏经过。最终该本归于上海涵芬楼,由商务印书馆收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