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视网膜脱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2例108眼视网膜脱离使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观察。结果超声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符合率达97.9%,视网膜脱离在超声显像下具有特征性声像图:即玻璃体内见膜性光带,一端连于锯齿缘或球壁,一端连于视乳头。结论超声显像对视网膜脱离具有独特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与裂孔刘友兰(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730000)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是眼底赤道部与周边部视网膜多见的一种变性改变。格子样变性与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发生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眼科专家与学者们的关注。现将我科1990年元月~1993年12月底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0例(20眼)在术前用三面镜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放出视网膜下液做硅胶填压及环扎带,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证实裂孔位于的膜嵴前坡上,如眼压过低,则玻璃体腔力注入空气或C3F8,术后定期观察视力,玻璃体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随访1—6月,术后视网膜裂孔均闭,完全复位20眼,视力提高20眼,矫正视力〈0.3者6眼,≥0.3者14眼,视网膜下液延缓吸收3眼,7d后完全吸收。冷凝反应:0级2眼,Ⅰ级6眼,Ⅱ级11眼,Ⅲ级1眼。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振荡电位异常改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多种眼科疾病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Ops)的检测及分析,探讨了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眼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及评估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1例412只眼进行Ops检测,对Ops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及分支静脉阻塞、高度近视及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Ops总幅值改变。同时发现,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白内障、弱视、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轻、中度近视者,则Ops总幅值无明显改变。结论视网膜Ops的检测是临床眼科诊断及评估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以视物变形为首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67例以视物变形首诊的患者。进行详细病史再询问、详细眼底检查、B超或造影后得出最后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67例(67眼)以视物变形首诊患者中视网膜脱离8例(8眼,11.9%),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29例(29眼,43.3%),黄斑水肿(10眼,14.9%),老年性黄斑变性(20眼,29.9%)。8例视网膜脱离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n=4,50%),视网膜色素变性(n=2,25%),黄斑水肿(n=2,25%)。8例视网膜脱离均进行了视网膜手术,术后B超复查视网膜平坦,术后矫正视力均好转(100%,P<0.01)。结论:症状不典型的视网膜脱离容易被误诊,系统的眼部检查和详细鉴别诊断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视网膜脱离病人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对52例55只眼全部患者给予了术前、术后耐心细致地健康教育,结果:50例53只眼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实施配合良好.2例2只眼术后配合不佳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结论: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除了应用光凝、电凝及冷冻封闭裂孔外,采用巩膜垫压可提高治疗效果。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人脐带做为垫压物治疗视网膜脱离9例(10眼),疗效满意、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无感染,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我科诊治39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经验。方法:39例均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36例行B超检查,为眼球内实质性占位。18例行CT扫描,示眼球内有不同形态的高密度块影,CT值增高。21例行睛球除后经病理证实。结果:39例均为单眼,好发于中年以上。36例眼底可见边界较清楚的球形实性隆起,周围有实性视网脱离,6例在肿瘤远处可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27例肿瘤呈棕褐色,28例肿瘤表面有不同形态的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简捷易行的方法.本组17例(17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入C3F8 及术后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随诊4.5±2.1月.结果表明 17例中16例痊愈(94.1%),1例术后2周视网膜脱离复发改用玻璃体切割术.此法简单易行,在冶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不破坏黄斑区视网膜,不影响视力,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减八珍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脱离和促进术后玻璃体混浊吸收的疗效.方法32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的情况.结果本组32例病人中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和术后玻璃体混浊的吸收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4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0~2002-10,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5例(25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5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促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周峥 《海峡科学》2007,(3):29-29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39例39眼视网膜脱离行硅胶环扎外加压术.结果 39例39眼出院时复位38例(97.4%),随访3-9个月,结果复位37眼(94.8%).结论 硅胶环扎外加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屏障功能障碍,脉络膜渗漏液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存,致使神经上皮发生盘状脱离为特征的一种眼底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86—1990年采用自制冷冻笔,以液氮为冷源,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5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8个月),治愈14例(其中2例为再次手术治愈),失败1例;治愈率93.3%;视力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无一例感染和垫压物脱出,无视网膜出血及色素上皮游离脱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视网膜脱离的范围,裂孔数量及分布等,采用冷凝、外加压、环孔、放液及玻璃体内注气等术式中2种或2种以上手术方式封闭裂孔,促使视网膜复位,术后采用中药、血栓通、沃通汀等活血祛瘀,改善微循环,增进视力。结果:痊愈56眼(94.92%),好转1眼(1.69%),未愈2眼(3.39%),视力增进57眼(96.61%)。结论:多孔性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在视网膜脱离的法医活体鉴定中,普遍存在着只凭临床眼镜检查为诊断依据,对视网膜脱离与外伤的因果关系和衡量操作程度的标准缺少客观实际的病理、生理及详细的病史调查,同时也缺少辅助性的仪器检查措施,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膜破裂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视力结果.病例为解放军总医院眼科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因老年性白内障实施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囊膜破裂64眼;囊膜完整164眼.结果表明视力在0.8或以上病例囊膜完整组明显多于囊膜破裂组.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囊膜破裂组明显高于囊膜完整组.囊膜完整组视力明显好于囊膜破裂组.囊膜破裂组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眼压升高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并发症比较常见.因此,这些病例应该给予较长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眼科患者的心理反应,可因年龄的差异、疾病的类型、疾程的长短和视力障碍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名专科医护人员,应了解重视他们的心理活动,运用我们的语言和行为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早日康复创造条件。 我院眼科平均每天要做大小不同的手术2—3例,大部分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的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青光眼、白内障等手术,其次是眼部其他各种眼疾。术者中上有八旬的老人、下至数月的婴儿,不同  相似文献   

20.
邢华平 《甘肃科技》2005,21(7):173-173
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 Hydrobromide)是一种复合制剂,眼科主要用于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治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2004年6月遇到一例。对该药疗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