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西兰的喀斯特景观特征及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0 引言新西兰喀斯特分布面积虽然不大,但喀斯特景观的类型组合、形态结构及其发育演化都有其区域性特征,成为当地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本文试图从新西兰环境保护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对喀斯特景观特征的论述,探讨新西兰在喀斯特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南华北地区奥陶系古喀斯特广泛发育,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野外露头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奥陶系古喀斯特主要发育于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和奥陶系顶部,表现为不整合面(风化壳)残积物、喀斯特角砾、溶蚀孔洞缝等特征.将奥陶系古喀斯特划分为同生期、表生期和埋藏期喀斯特三类,同时讨论了影响和控制奥陶系古喀斯特发育的因素,其中构造、岩性、气候和古地貌为主要因素.研究区受构造隆升控制的表生期喀斯特和同生期喀斯特在横向上分布连续,有利于喀斯特储层发育;另外,奥陶系埋藏期喀斯特广泛发育,也有可能形成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分析对喀斯特发育程度的理论研究、人类工程活动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分形方法对云贵高原南东部丘北区的峰丛洼地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多边形洼地的空间排列为随机至簇状分布,干巴地以北洼地成簇状分布,其余地区为随机分布,部分洼地沿断层发育,面积较大.(2)洼地形态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有两个标...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石漠化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基岩裸露的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具有分布范围广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利用Landsat8影像,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凤山县石漠化信息.以NDVI值、植被覆盖度和凤山县坡度分析为分类条件,运用决策树提取凤山县石漠化信息,利用Google Earth对最初的分类结果存在错分和漏分的情况纠正,最后得到2021年凤山县不同等级石漠化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021年凤山县石漠化面积约为197.307 1 k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1.32%,总体分类精度为87.4%,Kappa系数为0.865 1.从精度评定结果可知,该方法提取石漠化信息精度可靠,同时也提出了凤山县具有石漠化较为严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自然概况.祁县位于山西省太原盆地的南部,汾河的东岸;东与太谷,榆社接壤;南与武乡相连;西以平遥、文水、交城为界;北与清徐县毗连东西宽约28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总面积810平方公里.就平面轮廓看呈西北——东南方向的长条状分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县地形可分为三大块:东南部为山地区,主要为太行山余脉不台山(因有六个山峰而得名).全日平均海拔达1776米左右,是祁县地势最高地区,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8.6%,包括来远乡全部峪口,任村两乡的南部分和左县东南一少部分,植被以山地灌丛及人工林为主.北部平原区,属于汾渭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在750米以下,包括城关,西六支,城赵里村、贾令,晓义六个乡和东观,左县两乡大部分,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0.8%,该区大部分地区已开垦为农田,部分地区分布有小片人工林.平原与山地之  相似文献   

6.
研究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气水分布的影响.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和生产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结构特征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构型模式,分析了不同河道构型模式下的气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溪庙组为曲流河入湖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发育曲...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高原自然灾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十分发育的高原山区,可溶性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严重的制约了全省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有关资料分析,对贵州喀斯特高原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及防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探讨塔北Y地区海相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研究储层与裂缝的相互关系,通过单井储层建模及模型正演,分析有效储层的地震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构造裂缝为喀斯特发育提供有利通道,裂缝与喀斯特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有利储集空间。裂缝性储层能形成"串珠"状及杂乱状反射2种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振幅变化率地震属性对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裂缝发育规律吻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环江喀斯特和施秉喀斯特的发育环境、地貌特征和演化特征,探讨了施秉白云岩喀斯特是否值得提名"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地的问题。研究表明,施秉喀斯特具有与环江喀斯特不同的喀斯特发育环境、不同的地貌特征、不同的演化过程,与环江喀斯特不存在重复性的问题。同时,施秉喀斯特因其独有的造貌地层结构——质纯薄层细粒白云岩、典型的树枝状峰丛峡谷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的白云岩开放型演化模式等特征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态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价值。因此,施秉喀斯特的提名,将会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在白云岩喀斯特方面极其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土壤(喀斯特与非喀斯特)、不同龄组、不同立地条件(土壤厚度)天然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分配规律,进而对比分析了贵州省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区域天然马尾松林碳储量时空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子;同时通过实际调查,证实了土壤酸碱性是影响喀斯特区域与非喀斯特区域马尾松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马尾松作为酸性植被,在砂页岩、页岩发育的酸性土壤中能较好较快生长,反之在石灰岩发育的碱性钙质土上生长较慢。因此,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应充分尊重植被生长特性,因地制宜,在符合生长规律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喀斯特洼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六水村大型洼地为分析对象,在查明喀斯特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分别从岩溶发育条件条件分析得出了岩溶洼地内岩堆体形成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下奥陶统克里摩里组发育的古喀斯特洞穴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洞穴预测难度大,勘探风险高,需要准确认识古喀斯特洞穴基本特征与储层发育规律,降低勘探风险。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以及录井、测井、地震等手段分析表明,该套喀斯特洞穴主要发育在颗粒灰岩内,横、纵向分布稳定,依据岩石学、录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可分为垮塌半充填型和暗河充填型,后者进一步分成角砾充填和泥质充填2种类型。喀斯特洞穴具有加里东期大气淡水顺层溶蚀特征,其发育受到岩性、古地貌及古地质条件的共同控制,台缘礁滩微相颗粒灰岩是优先可溶性基岩,古喀斯特斜披提供了有利的水动力条件,加里东期同生微断裂提供了渗流通道,上奥陶统是否覆盖决定了洞穴类型及充填程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级别指数的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喀斯特高原山区,地面破碎,人地矛盾突出。依托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以大方县桶井村为研究区,从其影像上解译喀斯特石漠化空间分布现状,建立石漠化空间数据库,从景观空间分析方法出发,基于景观级别指数定量化分析石漠化景观格局特征,经统计综合分析石漠化景观的相关指数,得出研究区石漠化发育程度及其分布情况具有较大差异,整体破碎度较低、均匀度较高,石漠化发育程度较高的斑块面积较小,不连续,镶嵌在各类景观类型中。研究区土地石漠化现状对生态建设有较大的影响,可根据景观指数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风化物发育土壤(石灰土)中Cd元素的富集过程及影响机制是国内外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热点之一,了解喀斯特区域土壤Cd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Cd累积机制及制约因素,对喀斯特地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及生态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查阅目前研究文献的结果表明,碳酸盐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Cd含量明显地高于碎屑岩风...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地处东亚喀斯特中心,喀斯特发育复杂,类型齐全,集中分布面积大,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1.9%,加上部分掩盖的可达73%。喀斯特环境是一种承载能力十分低下,生态系统极脆弱,地形崎岖的自然环境。据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地表自然形态信息数据库显示,贵州喀斯特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500米以下地面仅占全省总面积的4.57%;500—1500米占  相似文献   

16.
马边大风顶地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边缘,是一个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新生代以来强烈褶皱隆起,新构造运动迹象随处可见。本文从区域地貌特征、层状地貌的发育及频  相似文献   

17.
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我国碳酸盐岩分布最广、喀斯特发育最强烈的省区之一,而其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为8 557.45km2,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92.45%.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成因与治理研究对重庆市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概述了重庆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和特征,着重分析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从重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入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黔西北地区构造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对黔西北地区构造演化特征、褶皱断裂发育分布特征研究,结合本区页岩的沉积环境、厚度、TOC和Ro等,对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参照页岩气藏保存条件评价指标,划分出了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有利区。同时,对其他地区页岩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认为黔西北地区褶皱断裂非常发育,发育了以隔槽式为主的褶皱和不同期次下4组走向的断裂体系,使页岩气藏的保存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页岩气藏保存条件有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北中部的大方县和黔西县大部分地区、黔西北东北部的桐梓县以及仁怀市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9.
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多物源背景下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不同物源背景对储层影响较大且勘探效果差异明显。以岩屑、岩芯等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观察及储层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沙溪庙组龙门山中段(近物源)及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远物源)两大物源沉积体系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源体系储层砂岩整体成分成熟度低、粒度较粗,有利储层为成分成熟度高、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裂缝发育的细粒砂岩,保孔效应的强弱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远源体系优质储层的特征主要为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长石富集的中粒砂岩,溶蚀作用的增孔效应强度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两大物源体系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远源体系的储层发育更优,其有利储层分布面积远大于近源体系。  相似文献   

20.
独山子背斜位于准噶尔南缘四棵树凹陷,背斜北翼陡南翼缓,北翼近于直立,造成背斜北翼地震剖面呈现空白区。通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和钻井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正演以及运动学数值模拟技术,提出独山子背斜构造模型:独山子背斜发育上、下两套滑脱层,下部滑脱层发育断层转折褶皱,上部滑脱层发育三角剪切型断层传播褶皱,构成一个叠加背斜构造。独山子背斜中上组合构造发育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构造演化序列,即早期(N2d沉积时期)转折褶皱、中期(Q1沉积时期)传播褶皱及晚期(Q4沉积时期)冲断改造。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构造演化序列控制了独山子背斜中上组合油气运聚与油气藏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