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喀斯特山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将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以2000年、2010年大方县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和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基于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大方县2000~2010年土壤侵蚀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计算并对比2000年,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且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和水域用地面积增加;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面积明显增加,主要来自于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强度大小为:耕地草地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2000~2010年,大方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向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方向发展,土壤侵蚀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是水土流失研究中的重点领域,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水土流失变化进行分析能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提供评价依据,对下一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信息,为研究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变化及成因做出努力。通过GIS、ENVI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水土流失现状。总结得出:果木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19.99 km~2降低到18.42 km~2;由期初以中度侵蚀为主降低到期末以轻度侵蚀为主。其变化原因是:1)土地利用变化;2)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的主要成果,揭示了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各相关因子分析、水土流失的模型预报系统、水土流失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最后,提出了今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的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特征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彭琴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6-70,80
贵州喀斯特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以及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0%以上,由于贵州特殊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环境、以及人口压力过大,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水土流失以及土地石漠化已成为贵州省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自1980年以来贵州广大科技工作者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使局部地区得到改善,但总体不容乐观.本文在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地制宜,提出经济、有效、合理的适宜贵州喀斯特地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黔中喀斯特山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期以来,由于樵采、放牧、生产用火等人为干扰强度大,喀斯特山地的植被多次遭到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不断加剧,土地石漠化,立地生境恶化,造林困难地段的面积逐渐增加;表现出岩石裸露率高,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性大,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溶量小,抗外界干扰保持系统稳定的阈值较低,受破坏后自我修复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复极端困难等特点。喀斯特山地农业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有赖于岩溶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与重建。以黔中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为对象,在研究和分析喀斯特地区森林植被退化的成因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筛选适于喀斯特山地的造林树种,提出了森林植被恢复、保护的技术措施,以期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73%,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其矿业经济产值占全省GDP的48.8%,是全省经济的支柱。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土地占用和破坏、水体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矿产开采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平塘县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以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数据,分析了平塘县2014年水土流失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塘县的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率达到33.92%;900 m~1 200m的低山区是发生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区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66.99 km~2,占总水土流失面积的59.37%;全县坡度大于35°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为344.14 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6.04%,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增加,坡度与水土流失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侵蚀面积为216.02 km~2,占坡耕地面积的93.62%,梯坪地和水域以微度侵蚀为主,几乎不产生水土流失;石灰土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55%。研究结果说明平塘县水土流失虽以微度流失为主,但不容小觑,应当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视果品产业在西北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果树是西北地区改善环境与保持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之一。自然条件与人为活动已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主要是“侵蚀”现象十分严重 ,侵蚀有2种 :风蚀和水蚀。遇多风或大风天气 ,在植被稀疏、地表干燥、沙尘丰富的西北地区易引起风沙天气或沙尘暴 ,不仅导致沙化面积扩大、侵蚀良田 ,也会给华北、东北地区带来危害。西北多数地区平均降水很少 ,但季节性降雨强度却很大 ,易引起水土流失。解决侵蚀的主要手段是“种树、种草” ,但长期以来成效不大 ,原因之一是种树…  相似文献   

10.
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皖西大别山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讨论了侵蚀强度与海拔、坡度、坡向等因子的关系.基于信息熵模型评价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皖西大别山区2010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844.30×10~4t,平均侵蚀模数为1415.05t/km~2·a.区域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2.95%和31.99%,侵蚀强度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加剧.(2)坡度和海拔主导着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随着坡度和海拔增加,侵蚀强度不断加剧,强度侵蚀的面积比例增加,微度侵蚀的面积减少;在坡度15-25°区域、海拔200-500m区域的土壤侵蚀总量最大.坡向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较小,土壤侵蚀强度在东南坡向较其它坡向略强.(3)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强弱为:坡度海拔坡向.坡度是安徽省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强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