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的台湾岛,其轮廓像一片树叶,与福建隔海相望。陆地面积3598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300万,人口密度高达632人每平方公里。因此台湾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在城市里,人口密度更大,70%的台湾人集中居住在基隆、台南、台中和台北等城市。基本上说,台湾已无立锥之地,但是人口密度大这一特点却很适合直销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就地理位置对意大利城市的发展和衰落中扮演的角色进行简要的分析,认为中世纪意大利城市有着不同于欧洲大陆的特点,那就是位于意大利半岛这样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造就了意大利中世纪辉煌的历史,同时也是这样的优势最终改变了意大利城市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推进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临汾为例,阐释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优化发展的产业、空间、管理和旅游4种转向,并对旅游业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型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机制。结果表明:(1)临汾市产业由第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型,空间上农业用地适度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管理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旅游由单一要素向多元要素转变;(2)临汾市探索出乡村旅游实践模式,即明确定位,重塑旅游形象,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探索发展工业旅游,重建乡村生态环境,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从农业、农村和农民3个维度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资源型城市乡村发展亟需转型,资源型城市乡村应注重旅游形象的重塑,明确自身定位,开发新型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本地完整旅游产业链条,以谋求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与都市旅游相对应的旅游形式,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业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风景区旅游共同构成现今的旅游空间格局,成为三大旅游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十字军东征为契机,意大利城市国家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约自13世纪末期起开始全面繁荣。14和15世纪时,意大利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进入16世纪后,欧洲商业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城市国家经济日趋衰弱。16世纪中后期,意大利城市国家经济虽再度繁荣,但不久又趋衰弱。  相似文献   

6.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东科技》2012,(3):78-78
作者:(美)彼得·海斯勒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寻路中国》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本人驾车漫游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经历。。首先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地位在区域抬升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基本产业部类快速发展的历史,正是因为城市参与了外部的分工协作与流通,使城市在区域中心地位得以凸现并取代乡村一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9.
诗人陈有才几经磨难,越发成熟.他的山歌唱自己家乡的山水,唱自己的劳动生活,而且带着 旺盛的生命力唱进城市.陈有才的山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架起了永不消失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地位在区域提升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历史就是一部基本产业部类快速发展的历史,正是因为城市参与了外部的分工协作、流通,使城市在区域中心的地位得以凸现并取代乡村一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城市建设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消除噪声、吸烟滞尘、美化生活。从长远看,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科学规划,统一管理,逐步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因地制宜地引导城市发展。把城市逐步建设成为既适宜于人类生存,又适宜于经济迅速发展,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的必备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亟需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当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稀缺与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的矛盾突出,致使城市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污染城市环境。该文中,笔者主要阐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寻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对策,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张一帆 《科技潮》2011,(10):32-39
即使工业发展、城市扩张对土地需求巨大,世界城市也依然保留着广阔的农业空间,在强化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融入城市系统是世界城市农业持续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农业在技术、经济、生态方面的影响比乡村农业更大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4.
乡村公共空间的萎缩和空心化是乡村衰败的重要原因,重构乡村公共空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以成都市明月村为案例,研究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从城市流入乡村的生活方式型移民的日常生活实践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明月村的移民通过乡村制度性公共空间的参与、非正式公共空间的重构、节庆事件空间的打造、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灵活转换等日常生活实践,重构了旅游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尤其是强化了乡村的社会关系和村民的地方认同。研究为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路径;同时也将以往对生活方式型移民日常生活实践的观察范畴从私人或家庭领域扩展到了社区公共领域,丰富了生活方式型移民对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最低温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统计分析南昌、太原1956-2010年长序列最低温度资料,研究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最低温度的影响程度。1990年前的30多年里,两地下半年最低温度变化趋势倾向率十分小,最低温度变化缓慢,说明城市工业发展规膜的适度控制可以防止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倡导绿色消费,以延缓城市最低温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城市品质蕴含于物化的城市形式和市民生活之中,集社会生活质量、社会信誉、社会责任和文化于一体,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品位。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美誉度是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大趋势。合理借鉴国内外品质城市如新加坡、成都、乌镇建设的经验,营造古朴与现代相融的城市格调、休闲时间与休闲空间兼备的淡雅闲逸人文梦境、开放包容的君子气象,是高品质长沙建设的三个重要维度。其中,城市格调强调开发与保护并重,现代科技与城市文脉水乳交融,打造出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与魅力;城市人文梦境强调低碳生活,保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提供市民高品质生活所需的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营造市民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既能追梦又能圆梦的人文梦境;城市君子气象则强调以人为本、与人为善、民胞物与、谦恭礼让、平和大度、淡定从容、热情好客的市民素养。  相似文献   

17.
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已经从乡村地域转变成高度城市化地域,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性质与功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决定了必须确定新的非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原则、导向和空间布局结构,并对传统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政策和策略做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建国前后的城市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他适时提出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思想,为我党制定了“原封原样原接收”的城市接管方针,并提出了恢复和发展城市生产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具体政策,领导中共对城市进行了成功的接收和有效的管理。这些思想、方针和政策给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乃至国家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为我国上世纪90年代乡村小说带来新的创作资源和新的创作格调。它在三个方面促进了乡村小说的变化:城市化所致的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城市文化对乡村的进逼使部分作家拒斥城市、皈依乡土;城市化使乡村的人文状况受到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传统价值观的处境、乡村在经济、政治方面显现出来的文化劣势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带来了近年乡村小说审美格调的变化,如城市生活描写成为乡村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乡土色彩淡化、文风趋向质朴平实等。我国乡村小说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歌剧的产生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就。这并非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一、16——17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影响1.歌剧兴起于16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末期,意大利有两种从神灵赞歌曲发展而来的宗教戏剧:一是在乡村演出的神迹剧,一是在城市演出的神迹剧。在意大利的宫廷戏剧里还有田园剧,情节剧,幕间剧和用牧歌风格写的戏剧。这些戏剧品种都是歌剧的前身。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那时有一些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进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