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报在战争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植物与昆虫的“战争”中,昆虫也会“窃听”植物发出的求救信号,提早做好准备,应付植物即将采取的防御计划。植物被昆虫啃食时,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一是吸引这些昆虫的天敌来捕食昆虫,二是告知植物自身防御系统加强“军备”,制造对昆虫有毒的物质。例如芹菜被美洲棉铃虫的幼虫啃食时,会产生茉莉酮酸酯和水杨酸酯等化学警报信号,促进植株内毒素的合成。研究人员发现,美洲棉铃虫幼虫会“截获”这些信号,在植物产生毒素前,棉铃幼虫体内有4个称为“细胞色素P450”的基因会…  相似文献   

2.
杨新春 《河南科技》2009,(10):15-15
每年进入7月,在浙江省的很多地方,就有一种外来入侵植物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蔓延。到了十月,它就会开出黄色的花。这种植物就是“一枝黄花”。由于这种植物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毒草”。  相似文献   

3.
翻译过程中“忠实”与“通顺”要兼而顾之,这在理论上说简单易懂,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却十分不易.提出翻译过程中有“愚忠”与“明忠”之分.“愚忠”是“死译”、“硬译”之法,会导致受众阅读过程不愉快、误读、产品滞销等不良后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外宣实效.“明忠”则指在充分考虑译入语受众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忠实于原文形式并完美传递原文信息,或者在译入语生硬或受众无法接受的情况下采用忠实原文意义的翻译方法.译者要消除“愚忠”坚持“明忠”.  相似文献   

4.
现在消费选购水果,包括商家进货,都很注意“三感”:一是“美”感,即看起来漂亮,未吃先有三分醉;二是“口感”,即酥脆,上口,另加酸甜可口;三是“嗅”感。即闻起来“香”。如一些高档水果,吃时满嘴溢香。满室飘香,理所当然会受到消费欢迎。这一消费趋势.自然会受到商家的关注。从而迅速推出“香”味品种。现已上市的品种有:  相似文献   

5.
杜振东 《河南科技》2003,(6X):35-35
目前一些地方在科技兴农过程中,推广“傻瓜技术”,取得了效益,深受农民欢迎。所谓“傻瓜技术”,指的是把先进的农业科技变成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的技术,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样的技术虽名为“傻瓜”,却没有丝毫的贬义。因为科技成果能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能不能推广转化,而推广转化的  相似文献   

6.
口语里的有些“六”意义玄虚。《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释:“表示对别人的话的否定”,引苏叔阳《左邻右舍》:“‘桦子,睡觉去吧!’‘睡个六!”’为证。《北京方言词典》则注:“(1)表示否定。(2)用在反驳句里,可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某些词素,表示‘零’、‘什么也不是’。”例证依次为:“他知道个六!”“你会六!”“好?好个六吧!”“喝香片?喝香六!”“六”为什么会有否定、虚妄不实的意义?张清常教授认为:“中国的市井赌博掷骰子,在口语中留下影响很大。例如—…·‘呼台喝六’‘六猴’‘六’‘没料到出了个…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生意都不好做,卖气球的也不例外。但如果是“蜘蛛侠”上街卖气球,生意会不会好很多呢7在郑州的二七广场上,就有一个这样卖气球的人。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技》2008,(10):34-34
一些养殖户在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时,总认为用量越多效力越大,效果越好。但实践证明,绝大多数饲料添加剂用量过多时,不仅对畜禽无利反而有害,轻者会使畜禽患病,抑制生长;重者会引起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那么畜禽饲料添加剂究竟“添”多少好呢?  相似文献   

9.
“即”甲骨文写作,左边象盛有食物的器具形,右边象人形,表示人正在饮食的意思。“既”甲骨文写作,左边象盛有食物的器具形,右边象一个扭过头来,表示饮食完毕。由此可见,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都是动词。前者是“就近”“就在”“走近”“靠近”的意思,后者是“完毕”“完结”“终了”的意思。“即”“既”作副词和作连词都是从动词义引申虚化而来的。下面就这个问题作具体分析,提供一些鉴别的方法。一、“即”“既”作副词辨1、“即”和“既”作时间副词,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先说相通之处;“即”“既”都可表示动作行为发…  相似文献   

10.
释“美”     
“美”字在汉字中是一个很古老的字,见于早期的甲骨文。而关于“美”字的原始意义,历来主要有三种解说:(1)“羊大为美”说。斯为东汉许慎所首唱。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许氏认为,“美”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个“羊”字,下面是个“大”字。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道很美,故“美”字的本义是味美。后来,五代末初的文学家徐铉在校订《说文》时补充说:“羊大则美,故从大。”(2)“羊人为美”说。此乃近人李孝定先生等人提出的一种新见解,李氏在《甲骨文集释》中说…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13-121
“首”“头”本义相同,且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两词都产生了多个引申义项,这些义项出现的时代早晚不同,演变的路径和方向也有同有异。结合历史文献详细考辨了“首”“头”各个义项产生的具体时间,重点比较了两词词义演变路径、方向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该状况的原因。研究发现,“首”“头”二词都可以扩展到人体构件、非人实体、等级、情感、方位、空间、时间、计量单位等范畴中,但二者在同一范畴中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原因在于,“首”“头”共享有[顶端][起始]的位置特征,而“头”还独具[圆球状]的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
“虚静”和“迷狂”是中西方古代艺术创作过程中两种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和心理状态,因而,中西方古代文艺理论家对它们给予高度重视。如陆机《文赋》云:“罄澄心以凝思”。刘勰《神思》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他们认为,“虚静”是艺术想象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柏拉图指出,艺术家若不达到“迷狂”状态,他就“没有能力创造”。“虚静”说产生于先秦时期,老庄以它为“道”的特征和体道方法,孔孟以它为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途径。“迷狂”说起源于古代希腊,柏拉图一开始便把它看作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并给予…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中,尤其在保护地栽培中,有的草莓植株在正式开花结果前,不时地出现花蕾。如果这种现象发生过多,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产量。“不时出蕾”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对羊“快疫病”若不及时防治,会给养羊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种病症的防治关键是务必早抓早防,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春节期间,河南省新蔡县紧紧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提前返乡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县成人中专、农技校、乡镇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等阵地,积极为返乡农民工党员免费“充电”,以备节后更好地求职务工。为确保他们“误工”不“误学”,该县及早制订出培训计划,公布了培训优惠政策、报名办法、注意事项、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单位名单、部分工种市场需求信息等。许多党员返乡后不是忙于会亲访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在使用植物激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PPM”或百万分之几这样的符号。“PPM”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代表溶液浓度的符号。例如,“5PPM”代表百万分之五的意思,“30PPM”代表百万之三十,以此类推。那么,如何配制“PPM”溶液浓度呢?首先要配制为“母液”。“母液”的配制方法,先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师院学报》2022,(1):93-100
粤方言词“细蚊仔”为“小孩儿”义,学界认为“蚊”的本字为“蛮”“民”或“蚊”。该词早期词形为“细蚊仔”“细文仔”,“蚊”当与“人”“农”意义相近,清代文献“文”“蚊”可做英文man的记音字,由此可知:“细蚊仔”为中英合璧词,“蚊”是man的记音字。所以,探求方言词词源、理据,应考虑词汇的系统性,关注同一方言区、周边方言区、汉语史中的同类词语,还应考虑方言区用字具有系统性、延续性。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官庄村,有一个占地1000亩的“绿色庄园”,园区内有以国家级面粉加工企业——华龙面业汤阴甲家面粉有限公司为首的8家龙头企业。说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龙头企业在一个小村庄落户,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西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军。  相似文献   

19.
“乡原”这个概念尽管在儒家典籍中并不多见,但是孔子在“乡原”问题上所持的意见却涉及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在“乡原”问题上的态度说明了孔子对人的内在心志与外在表现一致性的要求和期待,而对“乡原”的批判也是他的道德导向策略之一。他希望能够实现道德普化的世界却认为人的质素存在差异而加以区别对待,从而导致了其理论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唧唧”表“叹息声”曾为主流说法。由于没解决入声字可表示叹息声等音韵问题,而受到质疑,以致1979年版的《辞海》把释义由旧版的“叹息声”改为“织机声”。本文从语音的角度补证叹息说,认为: 入声字能表叹息声;“叹息声”、“虫鸣声”来源于不同的反切,后来合流;释为“织机声”在音理上无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