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1.28万年前,一颗彗星的残片撞击地球,叙利亚一座旧石器时代村庄可能因此遭遇了重创。阿布胡赖拉是叙利亚的一个重要考古遗址,那里出土的物品记录着该地区的早期农业情况。考古学家2020年4月6日宣布,阿布胡赖拉也可能是已知被彗星残片间接轰炸而击毁的唯一的人类定居点。两个遗址阿布胡赖拉遗址如今已被阿萨德湖的湖水淹没。1972年到1973年,在一座大坝淹没该遗址之前,考古学家对该遗址进行了匆忙发掘。在这次发掘期间,考古学家意识到这里实际上有两个遗址——下面一个是旧石器时代的采集—狩猎者  相似文献   

2.
古代杀戮     
正一个匆忙建造的避难所,一场恐怖的屠戮——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在瑞典东南部厄兰岛上一个名为"桑比堡"的遗址,考古学家正在发掘1500多年前发生的一场大屠杀现场。这个场景仿佛来自于北欧犯罪小说:钢铁色的天空下,冰冷、潮湿的地面上浮现出6具人骨架。在来自波罗的海的风中,一条黄蓝色带子摆动着,把好奇的旁观人群隔离在发掘现场外。建筑工地外常见的那种移动围墙,在发掘场地四周围了两圈。黄色塑料桩标记着尸骸出土的地点,  相似文献   

3.
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坡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於滻河东岸约800米左右的一个河谷阶地上。这是一个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它的范围南北约200米;东西也在100米左右。1952年冬季,西北文物清理队发现了这个遗址。1954年秋季,第三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选定了这里作为遗址发掘实习的地方,训练班结束後,由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继续进行发掘。直到同年12月17日工作才告一段落。这次发掘的范围,只有650平方米左右的范围,仅仅是这个村落的一部分。这次发掘工作,对居住遗跡的揭露或文化遗物的探寻方面,都作了比较全面的注意,因此能够把当时人们实际生活所遗留下的住址和用物,比较全面而正确地顯  相似文献   

4.
河南登封颍阳遗址考古土壤中的植硅石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钦华 《科学通报》1994,39(8):727-727
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的生产活动.本文将对河南登封一个仰韶时期遗址的考古土壤进行植硅石分析.河南登封县颖阳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淮河水系的颖河上游,处于暖温带内.具体位置是颖阳镇南的一块台地上,东经112°45’,北纬34°25’.其残存面积为十万多平方米.80年代初,在文物普查中发现该遗址.1991年由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90m~2.遗址周围四面环山,遗址就座落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民的身高,与古人相比,是增高了还是降低了?不少人认为增高了,其实变化不大。不妨依据考古发掘的事实作一比较,时间从原始社会末期算起。新石器时期江苏省高邮市一沟乡龙虬庄,有一处著名的原始社会后期遗址。1993年9月至12月,对该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其中出土古人类骨架近400具,骨架保存情况十分完好。这些骨架,以性别区分,男性约占  相似文献   

6.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与古人类文化遗物.埋藏学分析表明了古人类在这一动物群聚集、改造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基于动物属种分布及丰度、死亡年龄模式、骨骼表面改造痕迹与骨骼单元分布等动物群特点,并结合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证据,灵井许昌人遗址被解释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狩猎-屠宰遗址而非古人类的居址或中心营地.这一遗址中数量较多的人工石制品的出现,可能反映了古人类在生存策略和行为活动方面的计划性和前瞻性.灵井许昌人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中期唯一一处经过系统埋藏学分析确认的狩猎-屠宰类考古遗址.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11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在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太山龙泉寺,发现了一处建筑遗址,经有关专家发掘证实,为唐武周时期佛塔基址.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考古本身并没有那么惊险。可能的危险多数来自于自然环境,比如塌方、泥石流等。而考古真正的难点,在于对遗址本身的解读。"—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王芬考古人通常会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个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分工挖掘,这些正方格被称为"探方"。深掘下去,每个探方都藏着  相似文献   

9.
李年林 《世界科学》2012,(5):17-18,23
土耳其东南部的一座山上坐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神庙。哥贝克力石阵有大量的T型石柱,上面雕刻着动物图像,它的存在对长久以来文明起源的假想提出了挑战。尽管考古学家还在发掘线索,对线索的意义仍存有争议,但是该遗址的重要性却是大家公认的。在遗址中没有发现任何与农业有关的迹象,这可以解释为该古建筑是于11500年前由狩猎采集  相似文献   

10.
文明起源     
早在距今180万年前,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一带的先民就已经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第一堆篝火,从而也照亮了我们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发现之旅。现已查明山西省的旧石器文化遗存近400处,其中旧石器早期遗址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这些遗址的发掘和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探索山西在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有着关系全局的意义。从18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到80万年前的匼河遗址,再到13万年前的丁村遗址、2万年前的柿子滩遗  相似文献   

11.
裴树文  李潇丽  刘德成  马宁  彭菲 《科学通报》2009,54(19):2895-2901
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 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之一. 对该遗址2000~2001年发掘地层剖面的孢粉、粒度和磁化率以及氧化铁的分析表明, 该遗址总体属于湖滨沉积环境, 泥河湾层大致经历了4个环境变化阶段, 气候由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温凉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温凉较干的森林草原环境→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适宜古人类生存, 湖平面经历了相对较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 代表了泥河湾湖盆的扩展和收缩过程; 湖泊消亡后为冷干疏树草原环境. 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的时间发生在距今约1.10 Ma, 对应于环境演化的早期3个阶段; 古人类集中活动于湖平面相对较低的时期, 生存方式由零星的石制品打制→原料采集→集中的石器制作和狩猎并肢解动物等生活活动. 该项研究对深入探讨环境变化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早期人类对该遗址的利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蒲津渡是黄河著名的古渡口,史为秦晋交通之要冲,而今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公元79年,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大爆发,火山浮石从天而降,附近的庞贝城因此被埋葬。最近对庞贝遇难者石膏铸模进行的CT扫描揭示,被称为"庞贝两美女"的一对死者实际上是男性。1914年,在对庞贝隐廊别墅花园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这两名死者的骨架遗骸以及火山岩石中的空腔(因为尸体软组织分解而留下)。当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11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在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太山龙泉寺,发现了一处建筑遗址,经有关专家发掘证实,为唐武周时期佛塔基址。据了解,现基址下已发掘出地宫一座,地宫内藏有石函一个,石函内有木椁,木椁内有鎏金铜棺,历史、艺术、文化和科研价值极高。目前,太原市文物局已邀请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会同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完成对该遗址出土文物的清理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 《大自然探索》2012,(12):8-8
在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阿兹特克古城特诺奇蒂特兰遗址,考古学家最近发掘到50具被砍下的人头骨,它们是阿兹特克人祭仪式的最新证据据推测.这些人都是在祭奠死神的仪式中被杀死的。  相似文献   

16.
鸡年寻鸡祖     
正今年是鸡年,让人不免会想到生活中的鸡。款款向我们走来的"雄"鸡,也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家禽。下面,让我们跟随古生物专家张玉光教授去探寻一下鸡的老祖宗……达尔文推测,家鸡是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出现在印度大峡谷中的红色原鸡,然后再从这儿向东向西扩散到全球。我国考古学家根据磁山遗址中发掘的类似家鸡骨骼推断:我国驯养家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17.
白杉 《科学之友》2010,(4):44-45
<正>8000年前的骨笛在河南省博物院一楼展厅,摆放着一只约有8000年历史的骨笛,被称为"中华第一笛"。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中有房基、陶窑、墓葬及数千件遗物,其中带有契刻符号的一批甲骨及  相似文献   

18.
正1492年,克里斯多夫·哥伦布跨越大西洋,开始了欧洲人对美洲的发现。在他的第二趟旅程开始两年后,他和1500个殖民者在今天多米尼加共和国境内建立了伊萨贝拉定居点,成为欧洲人在西半球建立的首个永久性城镇。然而,伊萨贝拉却在建立后四年内被弃。历史学家一直把伊萨贝拉的衰落归咎于天花、流感和疟疾等疾病。从20世纪80年代起,考古学家一直在伊萨贝拉遗址进行发掘。他们对发掘到的船员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又一次聚焦在四川省广汉市。他们将镜头对准了“三星伴月”,因为自20世纪20年代末这里发现了古蜀王国的遗址后;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又在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开始了自1986年首次大规模发掘以来的第13次发掘。这次跨世纪的系统性发掘,将有望揭开三星堆文化的千古之谜,因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能够发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帮助人们解开有关古蜀王国的种种悬念。 在这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只残缺一侧“耳朵”的红”色双耳陶罐_据了解,这是自三星堆发掘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东西,初步估计这只双耳罐是用来盛水的,但其究竟具有多大价值还待鉴定。 而最令考古工作者惊喜的是从四号祭祀坑中出土的一套祭祀用的玉石礼器。这套礼器共有壁、琮、瑗各一个。这三个玉石礼器约为商代文物;分别用以祭天、祭地、祭社稷。目前,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一个叫燕道诚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竟在不经意间敲开了已经沉睡3000多年的古蜀历史的大门,成为发现三星堆古蜀王国的第一人。是他一家老幼五口的几锄几铲,改变了世界对整个巴蜀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把人们引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崭新的天地。 ...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新的遗址,我们经常想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它是什么年代的?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时间"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后,判断遗迹和遗物的年代,是研究的重要一步.时空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知道一处遗址的时间与年代,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到它的位置和坐标,才能对比不同遗迹和遗物出现的先后顺序.那么,考古学研究是如何判断一处遗址的年代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