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的宝宝大都靠父母捕食喂养或靠吸食妈妈的乳汁为生,但下面几种动物妈妈的独特喂食方式一定会把你雷倒.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科学家在圭亚那新发现了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没有鼻孔、肺或腿的两栖类巨"虫"——实际上是一种蚓螈,而此前科学家仅知有—种蚓螈无肺。  相似文献   

3.
“这就是蚓螈,一种如同恐龙一样古老的动物.然而,恐龙在几千万年前就死光了,蚓螈却还隐秘地生活在地球上”,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学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一边向来访的记者介绍,一边展示着装在塑料饭盒里的动物.在若干记者的好奇目光中,饭盒里的几条黄褐色动物不安地扭动着身体.“这不就是蚯蚓吗?”有记者小声地嘟哝道.比朱听到这句话,笑着说:“它们的确很像蚯蚓,所以名字中有一个蚓字.不过,你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嘴巴,有眼睛.它们还吃蚯蚓呢.”  相似文献   

4.
正在欧洲的许多洞穴中,生活着一种从蝾螈进化而来的洞螈(两栖动物)。成年洞螈长30厘米,重20克。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导致它们的视觉退化,眼睛被皮肤覆盖,它们只能感知光线,无法视物。2010~2018年,欧洲科学家对波黑东部多个洞穴中的大量洞螈进行了标记。科学家在进行了8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洞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5,(9):8-9
无处不在的螨虫螨虫是一种长0.1-0.2毫米,专靠刺吸人或动物和昆虫的皮肤皮脂隙分泌的油脂等为生的寄生虫。螨虫在叮咬人的皮肤后,可使毛囊出现创面,毛孔扩大,皮肤变粗变黑并产生炎症,使皮肤早衰。螨虫无处不在,遍及地上、空气中、水中和生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古生物学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只生活在2.9亿年前的“奇怪”动物的化石。2004年。这副化石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被再度发现。科学家最近经过研究发现,这只体长不到12厘米的动物兼具蛙类和蝾螈的双重特征,因此戏称它为“蛙螈”,并推测它是两栖类进化树上缺失的一环。从外形看,蛙螈有点像蝾螈,但却有短而粗的尾巴,  相似文献   

7.
尚磊 《科学之友》2010,(7):50-51
有关"吸血鬼"的传说经久不衰,让人毛骨悚然。虽然那些传说往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有些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靠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成了动物王国里的"吸血鬼"。  相似文献   

8.
有关"吸血鬼"的传说经久不衰,让人毛骨悚然.虽然那些传说往往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有些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靠吸食其他动物的血液为生,成了动物王国里的"吸血鬼".  相似文献   

9.
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是产自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侏罗纪有尾类,标本数量均数以百计且多保存为较完整的骨架.本文报道了11件保存胃中食物的有尾类标本,其中2件为奇异热河螈,腹中保存有大量叶肢介壳体;9件为天义初螈标本,腹中保存不同数目的划蝽.在已命名中生代有尾类属种中发现胃中食物,为恢复侏罗纪湖相动物群的生态面貌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新的化石证据还表明侏罗纪有尾类已对食物的大小和类型有显著的选择性:幼年热河螈仅捕食2mm左右的幼年叶肢介,而幼年初螈仅捕食5~6mm的成年燕辽划蝽.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与其上下颌及舌器结构差异相适应的有尾类生态学特性,即侏罗纪有尾类已具有食性分异并可能占据不同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我们在浙江镇海、义乌采集到两种罕见的蝾螈——镇海疣螈和中国小鲵。这两种蝾螈自1932年以来,报导极少,这次我们采集到镇海疣螈8雄2雌及各个时期的幼体;中国小鲵6雄2雌、幼体及卵胶带,并对它们的生态作了初步的观察研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段军 《科学之友》2005,(9):45-47
回想儿时听过的故事《小壁虎找妈妈》,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小壁虎在寻找妈妈的途中,失去了自己的尾巴。可是不久它又有了一条新尾巴。后来,我们长大了,知道许多种蜥蝎都是靠尾巴活命的。当一只饥饿的大鸟紧紧抓住一条可怜的蜥蝎的尾巴的,蜥蝎只有一种逃生办法——甩掉自己的尾巴,逃到安全的地方。动物的尾巴有大、小、有肥、有瘦、有长、有短,但是它都是动物身上不可缺乏的部分,一旦失去了尾巴,就会给它们生活带来麻烦,它们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更是无穷。  相似文献   

12.
正有时候,判断动物是否是好母亲的标准与我们想象得完全不同,下面列出的也许是自然界最怪异的育儿方式。鸡鸡妈妈非常恪尽职守,为蛋壳制造大量碳酸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如果小鸡通过饮食未能摄入足够的钙,鸡妈妈们就会溶解自己的骨骼,用来合成蛋壳。这也是它们产后继续保持苗条身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段军 《科学之友》2005,(17):45-47
回想儿时听过的故事<小壁虎找妈妈>,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小壁虎在寻找妈妈的途中,失去了自己的尾巴,可是不久它又有了一条新尾巴.后来,我们长大了,知道许多种蜥蝎都是靠尾巴活命的.当一只饥锇的大鸟紧紧抓住一条可怜的蜥蝎的尾巴时,蜥蝎只有一种逃生办法--甩掉自己的尾巴,逃到安全的地方.动物的尾巴有大、有小、有肥、有瘦、有长、有短,但是它都是动物身上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旦失去了尾巴,就会给它们生活带来麻烦,它们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更是无穷.  相似文献   

14.
埋葬虫妈妈:吃掉亲生骨肉 埋葬虫妈妈绝对是动物世界中"坏妈妈"的典范,在一场致命的"抢座位"游戏中,它们会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 通常情况下,埋葬虫幼虫会爬进爸爸妈妈埋葬的死老鼠体内,母亲会用反刍的方式喂食老鼠肉给孩子.加拿大温尼伯大学生物学家斯科特·福布斯表示:"幼虫来回摆动身体,乞求妈妈喂食.最先抢到‘座位'的幼虫得到食物,最后的不幸儿只能苦苦乞求,在没有食物可分之后,埋葬虫妈妈便残忍地吃掉自己的亲生骨肉."而事实上,这种吃掉亲骨肉的策略能够提高幼虫的整体存活率,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许多动物都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叫做定向力.定向力是动物的一种特殊本领,依赖于感觉器官才能实现.但是,靠哪一种感官来定向,却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3,(12):9-9
在2.3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波兰的克拉西约地区是盘古大陆的一部分,那里生活着大量体重达500千克、体长超过3米的巨型两栖类——方额龙螈。就像今天的两栖类一样,这种巨型龙螈的生存离不开水。  相似文献   

17.
靠紫外线求偶的动物。动物的求偶方式十分有趣而呈多样化,但总的说来,不外乎利用气味、声响和体姿等。然而,美国动物学家不久前发现,紫外线也是某些动物应用的择偶手段。科学家发现以紫外线求偶的动物,是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安乐蜥。几年前,曾有人发现安乐蜥的眼底视网膜上,长有对紫外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表明,战争不仅人类之间有,而且在动植物之间也存在.植物靠自己特有的"感知"和特有的方式,调整体内化学反应去合成一些使动物望而生畏的化学物质,散发和接收化学"警报",协调集体力量抵抗动物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20.
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学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一边向来访的记者介绍,一边展示装在塑料饭盒里的动物。饭盒里的几条黄褐色动物不安地扭动着身体。“这不就是蚯蚓吗?”有记者小声地嘟哝道。比朱听到了这句话,他笑着说:“它的确很像蚯蚓,所以名字中有一个蚓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