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宗法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本文就中国宗法制度的存在形态、发展阶段和历史作用,社会经济形态和宗法形态的关系.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制度的关系,“世系群”和宗族、宗法的关系,宗法文化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礼记》的大小宗理论就是周代的宗法等不符合史实的观点 ,以及当前宗法的改造和村治等问题 ,提出自己的新见  相似文献   

3.
宗法文化与宗法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制度与宗法文化是既有区别却又相互联系的学术概念。“宗法文化”是我国龙山时代以祖先崇拜为载体,以西周宗法制度为典型的经历代儒学家们不断改造而绵延下来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以父(夫)权、族权(家长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统治内容的宗族或家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宗族渊源于父系氏族而又有别于氏族。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古典宗法制度,合族权与政权为一,成为商末周代的主要政治技术之一。然而,由于旧宗族自身解体的冲击,古典宗法制度的政治功能也逐渐趋于消解。此后,宗法文化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并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特殊内涵,阐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探讨如何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确保"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建立新的工作思路,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是中外学界持续争论的热点议题。作者对"中国模式"的含义、基本内涵等进行深入的探讨的同时,对各种误解和歪曲进行了辨析和澄清;指出:"中国模式"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丰富内涵:在经济建设方面,表现为形成了"四主型经济制度";在政治建设上,形成了"三者统一、四层制度"的架构;在文化建设上,形成了"一个体系、五个主体"的制度格局;在社会建设方面,形成了"三个互动、五层制度"的总体格局。"中国模式"是一个已经相对成熟,对相关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发展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丧服经传》是《仪礼》第十一篇。礼乐制度的根本功能在于确立君统,建立一种有差别的等级宗法社会秩序。东汉中后期,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和宦官专权,使得皇权陵夷、纲纪沦丧。作为东汉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与反抗者,一代经学大师马融也通过注释《丧服经传》,曲折地表达了他试图强化宗法礼制、借以重建纲常秩序的社会变革理想。  相似文献   

8.
列宁领导创立的苏维埃制度具有多重内涵。它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民意代表制度,还是一种崭新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有效的社会管理系统,更是一种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的全新的国家制度类型。苏维埃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蕴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特别在古代,礼仪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家庭、社交、宴饮、服饰、居住等日常生活,也延伸到国家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生活中。中国古代礼仪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礼,丧礼是凶礼中最为重视的一部分,它属于人生的最后一次礼仪。丧礼既表达生者对于死者的眷恋,也是原始宗教中对死者的尊敬。同时,中国社会推崇孝道和家庭伦理,因此古人对于丧葬礼仪极为重视。以《唐律疏议》中关于居丧期间的禁止事项来探讨丧服制度法律化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统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王的选任和继承制度是古代官制的核心。南诏王的选任制度,史料中有神授说、禅让说、胜者为王说、部落酋长蜕变说几种不同的观点。南诏王的继承制度以嫡长子继承为基本原则,代位继承和兄终弟及为补充,在非正常情况下视具体情形选择适用代位继承和兄终弟及原则。  相似文献   

11.
唐鸿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3):152-154
在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来自社会、同行、学生等层面的多重"严酷"考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忠实"守望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程度上罹患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新的时代境遇下要增强自身的生存力,有赖于一定的制度关照和顶层设计,同时也有赖于自身角色的重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个体定位上实现由"单向度"向"双向度"的现实跨越。  相似文献   

12.
徽州,产生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500年的徽商,也产生了影响中国思想千余年的理学,因而徽商具有“左儒右贾”“贾而好儒”的特征。儒家倡导的“礼”,理学宣扬的“三纲五常”是与宗法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的。宗法制度是贯穿中国社会的重要制度,它左右人们的行为准则,在徽商的生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丧服制度是古代社会区分尊卑、贵贱、长幼名分的尺度;简介了“五服”的服制和丧期;论述了服制与封建社会“礼”法的关系;指出服制不仅是我国古代法律用以定罪量刑的依据和标准,而且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温佳豪  张敏 《科技信息》2012,(29):209-20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文侧重于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概念内涵的深入探讨与分析,分别从深层内涵与概念特点进行论述,较科学的界定了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与内涵,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与人类行为有限理性相联系的调节各种经济、政治利益关系的社会行为规则的集合,其本身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当前我国民生的问题化,从制度经济学上进行探究,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层面。以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为主体的正式制度和以社会行为习惯、意识形态为主的非正式制度所存在的羁畔,困扰着民生发展进程,也滞缓着整个社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敦煌法藏文献《丧礼服制度》写本残卷内容多本唐人杜佑新制《唐礼图》,该卷是研治唐代《丧服图》的存世罕见的重要文本,尤其是杜佑撰《唐礼图》十五卷,今不详,唯见于此残卷.文章结合相关礼书对残卷内容及杜佑礼图之作进行考释,认为残卷有部分错误,然《丧礼图》内容较之前代有不少创新之处,又杜佑《唐礼图》为礼学史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实施,律师在政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彰显。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也使律师作用的发挥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旨在研究现代社会律师在国家政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相关律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文革"语言研究主要涉及其修辞特征、语言风格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性别语言特征等。这些特征是"文革"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其根源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群众的特定心理状况。"文革"语言镌刻着特殊的文化印记,具有格式化、刻板化、标准化、粗野化的特征,这种语言固然通俗易懂、平白上口,然而强烈的政治色彩遮蔽了语言使用者的个体情感,因而语言内涵日益苍白,表意功能日益弱化,语言活力日益萎缩。  相似文献   

19.
治国平天下始终是传统中国社会精英的最大理想,南宋"甬上四先生"也不例外。他们既提出过一些较为宏观的治国措施,也对改善南宋社会的底层状况建言立策。自执政者而言,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的伦理实进工夫与政治理想的落实,是合而为一的工作。"善性"是一切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得以实施的根本。因为"善性"的存在,才与同样由善而发的伦理教化和政治措施获得一种内在的共通性,使这种外在的客观化的运作,获得一种内在的主观化的认同。这种认同感,使得人们自觉而自愿地服从政治治理,从而使政治理想得到落实。政治理想得到落实的关键,是君主的善心必须得到彰显,如果君主之心有不尽合于圣贤之心者,必须"格君心之非"。基本原理既定,还需有具体的制度来促成理想社会的实现。当政者要深切地体认传统儒家"民为邦本"的思想意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就是指制度的创设和安排。制度设置必须符合"道心"的要求,如若不然,制度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伤害到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合理的制度有时必须的,因为人的政治与经济及社会行为惟有遵循制度,才能保持可持续性,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平衡的原则。"甬上四先生"重视教育,对南宋的书院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也使陆学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了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系列制度,形成了特殊背景下的动员式的政治参与形式;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而且造成了大量非程序性的政治参与的发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完善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地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反映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