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层水岩作用特征及库岸失稳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红层岩十体水岩作用特征,分析库岸失稳的过程,通过统计获得三峡库区红层滑坡的分布规律,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矿物进行分析,结合崩解试验观察和滑带土微观结构扫描,分析红层岩石遇水崩解、软化(泥化)和膨胀的水岩作用特性.以三峡库区典型库岸为例,分析红层水岩作用引起库岸失稳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富含亲水膨胀性矿物是红层岩土体具有特殊水岩作用特征的关键,红层岩石崩解首先沿缺陷发生,在干湿循环过程中不仅存在失水收缩的拉破坏,还存在吸水膨胀微裂隙尖端压应力集中引起的压剪破坏;红层滑带土在遇水膨胀前、后其矿物自身无明显变化,但矿物间连接结构被破坏,孔隙数量和孔径均有所增加,致使滑带土强度极低:巴东城区北侧库岸太矶头--旧县坪段巴东组第2段(T2b2)崩滑堆积体是互层状红层岩体差异崩解所致;红层膨胀性滑带土的抗剪强度极低,以及后缘水压力的推动作用使万州区近水平地层古滑坡群形成,古滑坡前缘堆积体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所研究的堆积体位于澜沧江中游某水电工程坝前近坝部位,该堆积体一旦失稳将直接影响到大坝的安全.为了正确评价堆积体的稳定性和制定有关工程处理措施,选取堆积体四条主要的剖面建立计算模型,对四条剖面进行了最危险滑面搜索,确定了最可能发生滑动的局部滑体的范围和位置,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为重点支护部位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峡库区江面漂浮垃圾的治理背景及相关需求,分析了三峡库区的水域特征,包括其地貌特征、水位周期交变特征及水环境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自2003年首次蓄水135米水位至2009年11月蓄水175米水位以来江面漂浮垃圾的形成、分类及特征,最后对三峡库区江面漂浮垃圾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库岸堆积体斜坡降雨过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降雨入渗及其引发边坡失稳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运用延伸的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对某库岸堆积体斜坡进行了降雨过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计算和稳定分析.表明降雨是导致库岸堆积体滑坡的主要外动力因素之一,并得出了在采用实际可能降雨特征时,库岸堆积体的最小安全系数发生在雨后一定时间内的结论,这与实际工程情况相吻合,可更合理的解释因降雨引发的库岸堆积体滑坡问题.  相似文献   

5.
滑坡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理论可用于滑坡失稳预测的新方法,目前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已经较成功运用于降雨型堆积层滑坡中进行预测预报,但该理论在水库型堆积体滑坡稳定性交化规律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三峡库区某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以月库水变化量及对应的月水平位移速率分别作为滑坡的加卸载参数和加卸载响应参数,建立滑坡库水位-位移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应用于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滑坡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一种基于非线性理论可用于滑坡失稳预测的新方法,目前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已经较成功运用于降雨型堆积层滑坡中进行预测预报,但该理论在水库型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三峡库区某堆积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基本原理,以月库水变化量及对应的月水平位移速率分别作为滑坡的加卸载参数和加卸载响应参数,建立滑坡库水位-位移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应用于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三峡库区医疗垃圾现状及无害化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疗垃圾属于一类危险废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文章论述了医疗垃圾的特性和危害性,对重庆市三峡库区目前医疗垃圾管理和处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特点,提出对三峡库区医疗垃圾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进行分区集中处理,具体分析了医疗垃圾处理技术方案:分类收集、密闭运输、预处理、焚烧、完全填埋等。通过无害化处理后,杜绝医疗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以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针对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工程地质务件,在室内剪切试验、工程类比、参数反演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岩土体力学参数及其统计分布规律.采用基于黏聚力c与内摩擦角φ相关抽样下的蒙特卡罗法对堆积体典型剖面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了其未来的变形失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堆积体B-B'剖面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破坏概率为2...  相似文献   

9.
争岗滑坡堆积体滑坡灾害数值模拟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云南省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地质调查,根据现状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同时利用颗粒离散元方法进行宏观细观参数标定,建立了滑坡细观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滑坡过程、滑坡速度、滑坡堆积、冲出距离与滑面摩擦系数的内在关系,并根据堆积体天然含水量试验进行了滑坡灾害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勘查的拉裂隙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及失稳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滑坡堆积体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某水电站左岸的大型松散堆积体在汶川地震中出现了局部变形破坏,但未产生整体破坏现象。应用FLAC3D软件对该松散堆积体的地震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其在强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特点进行分析,表明该堆积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良好,只会在局部出现变形破坏,整体失稳的可能性不大,并且模拟结果与地震后该松散堆积体的实际稳定状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