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下能量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多轴向经编增强结构本身的特点出发,利用我们自己建立的一套落锤冲击试验装置,对玻璃纤维/DTY多轴向经编增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板进行了低速低能量的冲击试验研究。通过传感器技术及其相应的信号处理装置记录落锤冲击试验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直接计算冲击动能和材料所吸收的冲击能量,通过数学处理得到各种冲击试样的能量吸收系数,对多轴向经编结构复合材料的冲击失效过程和影响能量吸收特性的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SMA拟弹性增强复合材料梁抗低速冲击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形状记忆合金SMA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为研究对象,根据SMA拟弹性曲线的特性,确立了一种SMA拟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段线性化模型;根据SMA的能量吸收特性,采用分步能量平衡法,求解了SMA增强复合材料梁受低速冲击时的横向位移和应力;分析了SMA的拟弹性特性对复合材料梁的低速冲击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MA的能量吸收特性能有效地增强复合材料梁抗低速冲击响应性能,梁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都有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面内冲击载荷作用下不同形状单胞的动态变形机制及能量吸收特性。在相对密度及单胞边长尺寸一致的条件下,讨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单胞(三角形、正方形和六边形)的冲击变形模态。在该基础上,分析了一定冲击速度下,几何拓扑结构对单胞能量吸收特性的影响,对于蜂窝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胞材料独特的力学性能和微结构可设计性强的优势,提出一种多段三角形和六角形蜂窝填充能量吸收复合结构模型.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对该模型的动力响应特性和比吸能进行研究,重点讨论了不同恒定冲击速度下,蜂窝结构的排布及其相对密度对复合蜂窝结构宏观变形、动态平台应力、冲击载荷一致性和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段填充复合蜂窝结构能够让轴力和弯曲变形共同参与整体变形,实现I类和II类能量吸收结构的优势互补.通过对各段内微结构及段长的合理选择,复合蜂窝结构的冲击载荷效率明显提高,冲击应力波动幅度明显降低,能够有效地提高并控制蜂窝结构能量吸收效率.本文对完善多胞结构的耐撞性设计方法和控制能量吸收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轻量化及多功能一体化设计成为武器装备性能提升的迫切目标需求,以金属点阵和金属泡沫为代表的金属多孔材料由于具有超轻、超强、高能量吸收率及多功能可设计性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金属点阵结构的屈曲及泡沫金属的低强度问题成为制约其工程应用的瓶颈。通过将泡沫金属填充到金属点阵孔隙中的方法获得3种不同几何构型的多层金属多孔复合结构——泡沫铝填充双层金属波纹板,并对其承载及能量吸收特性进行了面外压缩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新型金属多孔复合结构单位质量峰值压缩强度及单位质量能量吸收可分别高达其对应的空心结构的9.3及21.8倍,甚至和泡沫铝这一优异吸能材料相比仍可分别提高19%和20%。耦合增强机理表明正是泡沫铝的填充改变了波纹芯体的屈曲变形模式,使其转化为更为复杂高阶的屈曲变形模式,产生耦合增强效应,从而引起强度及能量吸收效率的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铝蜂窝夹芯三明治结构的弹道防护特性,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速度在100~250 m/s之间的弹道冲击实验. 研究了在不同冲击速度、面板厚度、芯层密度和弹丸头部形状等条件下,该结构的能量吸收特性和弹道极限. 结果表明,铝蜂窝夹芯能有效提高三明治板的抗弹能力,并且对高速弹丸防护能力的提高作用更加显著. 在弹速相同的条件下,结构对平头弹丸的能量吸收低于圆头和尖头弹丸.  相似文献   

7.
选用玻璃纤维作为经纬纱,高强涤纶作为针织纱,编织机织针织复合(CWK)织物,并以其为增强体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作增强复合材料.对该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纵向和斜向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各个方向的弯曲载荷-挠度特征曲线及其弯曲断裂形态.研究结果显示:该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轴向弯曲性能,其横向和纵向弯曲性能均优于斜向,且弯曲断裂都表现出一定的塑性,横向的弯曲能量低于其他方向.  相似文献   

8.
冲击荷载下半刚性护栏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半刚性护栏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并将护栏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吸收情况以及加载头的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有限元方法是研究护栏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护栏体系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能量吸收特性及护栏体系的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薄壁吸能结构质量、提高结构能量吸收性能,制备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试样。对方管试样进行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研究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的变形模式和机理。提出分段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方管的设计方法;并对其轴向吸能特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外层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内层铝合金材料的界面出现脱层断裂,内层铝合金材料对方管变形起到了引导作用,外层碳纤维复合材料阻碍铝合金材料的折叠变形,碳纤维增强层合方管较原铝合金方管有效压缩能量提高了35.79%,压缩力效率提高了28.38%;而分段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层合方管还能有效降低初始峰值压缩力,提高薄壁结构压缩力效率,压缩力效率较原来提高了13.53%,进一步提升碳纤维增强薄壁结构的吸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类蜂窝结构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不同冲击速度作用下该结构的面内冲击力学性能及能量吸收能力,并与传统的六边形蜂窝结构在不同方向冲击作用下的变形模式、比吸收能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下,类蜂窝结构先后表现出V形、X形、K形及I形等局部变形特征;在中高速冲击下,类蜂窝结构中的六边形与四边形胞元交替压溃,并从冲击端的I形局部变形逐步扩展到固定端;随着冲击速度增大,类蜂窝表现出更强的能量吸收能力,且与六边形蜂窝相比,其能量吸收过程不受冲击方向的影响,更加稳定可靠。研究结论可望为进一步研究同一结构模型不同布置方式的类蜂窝结构的动态冲击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Thecurrenttrendinthecompositematerialindustryistoex pandtheuseofcompositesfromsecondarynon load bearingtoprimaryload bearingstructuralapplicationsinaerospace,automo bile ,marine ,civilengineeringandotherindustries.Thisrequiresasignificantimpro…  相似文献   

12.
研究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失效机理以及抗侵彻性能.通过静、动态压缩测试掌握了材料在0.001~5 200.000 s-1应变率范围内的力学性能,揭示了该材料的应变率效应,结合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该材料在静、动态压缩下的断裂机理;通过弹道枪试验掌握了该材料与Q235钢面板层叠构成复合结构及12~18 mm厚Q235A钢板的弹道极限速度及极限比吸收能.试验结果表明,Q235A钢/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结构的极限比吸收能是12~14 mm厚度范围Q235A钢板的1.79倍,34.10 mm厚石墨烯增强铝基SiC复合材料的极限比吸收能与16.70 mm厚Q235A钢相当.   相似文献   

13.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针织面料舒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物与棉针织物物理性能,同时对其针织内衣进行了穿着对比实验,并主观评价了两种面料的穿着舒适性能.认为大豆蛋白弹性针织物的服用舒适性能良好,其优良的接触舒适性和热湿舒适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好于棉针织物,是加工贴身针织内衣的理想面料.  相似文献   

14.
The specification of laid-in and warp yams,thedensity of fabric and the specification of groundyam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when the bi-axialwarp knitted fabric being knitted.In this paper,the tearing property of the reinforced plastic filmwith bi-axial warp knitted fabric skeleton istested and analyzed.The resuits show thatamong the three factors,the specification of laid-in and warp yam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the tearing strength of the reinforced plastic film,while the rest of them has secondary and lesseffect respectively,and there is exponential re-lation between the tearing strength of the rein-forced plastic film and the number of yams in thedirection of force.  相似文献   

15.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的加工制造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玻璃纤维编织一种新型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织物,采用轻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LRTM)制作了该新型结构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在经纬向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制作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复合材料的关键是织物在厚度方向上不被压扁;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面层衬经衬纬纱的拉、弯性能.压缩性能不仅与纤维束的压剪组合破坏有关,还与纤维束与基体的界面黏结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简单介绍了农用棚膜的发展及目前状况,介绍了经编增强棚膜的生产,并对增强棚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knitting condition and technology for PBT/PET composite fibre on loop wheel machine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knitted fabric structure and stitch parameter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erties of high elastic plain knitted fabric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运用正交试验和单因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以双轴向经编针织物为骨架的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衬经衬纬纱的品种影响最大,其次是织物疏密,编链纱品种影响较小;增强塑料布的撕裂性能与受力方向上的纱线根数呈指数相关。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连续复合螺旋箍混凝土柱的连续节点,这种节点的构造为:组合梁混凝土中的负钢筋贯通节点核心区,而组合梁的钢梁部分靠直筋和X筋连接,钢筋连接的节点不但传力明确,还便于核心区混凝土的浇筑,而且X筋能克服本身的滑移,为了研究该节点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对这种节点进行了足尺的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节点坡坏前梁端形成了明显的塑性铰,对节点的强度,延性,滞回性能进行了分析,表明该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同时根据实验提出了节点核心区承载力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