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2006年6月~2011年9月,采集到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标本670号.鉴定到天蛾56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26属.其中有保护区7个新记录属和2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分布的天蛾占甘肃省天蛾科总属的81.25%,总种数的70.0%.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9属24种,属的优势度为34.62%,种为42.86%);面形天蛾亚科为次优势类群(有7属11种,属占26.92%,种占19.64%);透翅天蛾亚科为罕见类群(有2属5种,属占7.69%,种占8.93%).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17.86%;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29.2%;两界兼有的种类占53.57%.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天蛾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脊椎动物调查是从1990年8月~1992年1月进行的,总共记录了154种和亚种,隶属于23目49科。 从我们获得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材料初步分析,有93种和亚种属于古北界,占61.18%,有9种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5.9%,其余50种和亚种,占32.89%为广布种,显然古北界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陇东子午岭林区尺蛾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道上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区系的研究,区获标本1000余号,经鉴定为75种(亚种),隶属于61属5亚科,其中甘肃省新纪录24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界的种类7种,占总种数的9.3%,古北界46种,占61.3%,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的22种,占29.3%,显然以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并有相当数量的方布种。  相似文献   

4.
于1994-2013年间采集到甘肃省境内的天蛾科昆虫标本1 050号,经鉴定有天蛾85种及亚种(包括2个未定名种),隶属5亚科35属(其中分布于小陇山以南地区的属种占到甘肃省总属的91.43%、种数的88.24%),有4个甘肃省新记录种.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11属33种,属的优势度为31.43%,种的优势度为38.82%;透翅天蛾亚科有4属6种,属的优势度为11.43%,种的优势度为7.06%,为罕见类群.区系特点是:属于东洋界的物种有25种,占31.25%;属于古北界的物种有21种,占25.00%;两界兼有39种,占43.75%.结果表明,甘肃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由于甘肃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地跨东洋和古北两界,因此,天蛾科昆虫物种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甘肃鸡类分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记述甘肃鸡类19种,另9个亚种,占国内鸡类57种的33.33%,国家保护的珍稀种类11种,占种数的57.89%。古北界种类占优势,占63.16%,其中以高地型种类为主。区系组成与青海、四川二省更接近。山地阻隔,差异悬殊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分布区广,进化趋势强烈的种的亚种分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兽类的生态分布和区系组成。这项调查是1981─1991年进行的,共记录兽类78种,隶于21科7目,在区系成分上属古北界种有21种,占26.92%,东洋界种类41种,占52.56%,其余16种为广布种,占20.52%,显然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根据自然地理、地势、气候、植被和兽类分布等特点,这里兽类可划为4个生态分布带:(1)阔叶林带;(2)针阔混交林带;(3)针叶林带;(4)高山灌丛草甸带。  相似文献   

7.
整理了1996年~2008年间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尺蛾(Geometridae)标本1950号.共计鉴定出尺蛾187种及亚种(包括3个未定种和48个新记录物种及亚种),隶属5亚科110属.其中灰尺蛾亚科(Ennominae)有65属114种,为优势类群,属的优势度为59.09%,种的优势度为60.96%;花尺蛾亚科(Larentiinae)有25属42种,为次优势类群,属的优势度为22.73%,种的优势度为22.70%;常见类群为姬尺蛾亚科(Sterrhinae)和尺蛾亚科(Geometrinae),分别有3属7种和15属21种,种的优势度分别为3.78%和11.35%;星尺蛾亚科(Larentiinae)为罕见类群,有2属3种,属占1.82%,种占1.60%.结果表明,尺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丰富,群落结构复杂.区系组成特点是,属于古北界的有12种,占6.42%;属于东洋界的有52种,占27.81%;两界兼有123种,占65.78%.结果显示,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8.
一、南阳市科技人才现状 1999年南阳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达112941人,为1989年的1.91倍。 1.学历结构。本科以上学历11646人,占总数的10.31%;大专学历 40988人,占36.29%;中专学历48590人,占43.02%;高中及以下学历11717人,占10.37%。 2.职称结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667人,中级职称37412人,初级职称62714人,三者比例为 1: 10.2: 1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级跨世纪学术、…  相似文献   

9.
甘肃天祝小三峡旅游区蝶类调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记述作者自1992-1999年,在甘肃祁连山东段天祝小三峡地区采集蝴蝶标本2000余号,分别隶属8科56属80种及亚种,其中15种为甘肃蝶类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此次调查:广东省目前有古树名木共有23179株(群).其中一级古树693株,占3.0%;二级古树2387株,占10.3%;三级古树19964株,占86.1%;名木135株,占0.6%.按地域分:在城市生长的有3239株,占总株数的14.0%;生长在农村的有19940株,占86.0%.按生长环境分:生长在单位庭院的有1574株,占6.8%;个人宅院的有631株,占2.7%;寺院的521株,占2.2%.其它的有20453株,占88.3%.广东省古树名木共有珍稀濒危植物24种,其中渐危种14种、濒危种1种、稀有种9种。  相似文献   

11.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跳蛛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1992-1993年4-10月甘肃境内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所辖区内跳蛛科的区系研究,共获标本300余号,初步鉴定为34种,隶于22属。在区系成分上古北界种5种,占总种数14.7%,东洋界9种,占总种数26.4%,广布种20种,占总种数58.5%。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按照调查线路和固定样地,分四个季节对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的主要天然林、优势树种——白桦、杨树、山桃、华山松林的害虫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到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有害虫286种,隶属于昆虫纲的7目51科198属.其中鳞翅目(Lipidoptera)24科117属174种,占总种数的60.84%,为第一大类群;鞘翅目(Coleoptera)11科42属61种,占总种数的21.33%,为第二大类群;半翅目(Hemiptera)21种,同翅目(Homoptera)17种,分别各占总种数的7.34%和5.94%;其余有直翅目(Orthoptera)10种、膜翅目(Hymenoptera)2种、竹节虫目(Phasmida)1种.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甘肃的昆虫区系与分类研究几乎是空白。建国四十年来,广大昆虫学工作者在农业、林业、牧业和医学昆虫的区系与分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科研、教学和防治提供了大量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年来国内几种主要书刊共发表采自甘肃的昆虫新种和新亚种共127种。本文概述了我省四十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甘肃产马先蒿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甘肃产马先蒿属52种、7亚种、6变种和1变型列了分种检索表,并在括号内记载了产地,为开发该属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2005年7月,对柘溪水库及其周边区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标本4000余号共81种和亚种,隶属54属13科4目.其中鲤形目鱼类58种,占71.6%;鲶形目11种,占13.6%;鲈形目11种,占13.6%;合鳃目1种,占1.2%.鲤科鱼类有48种,占59.3%;鳅科9种,占11.1%;鱼尝科6种,占7.4%;其他各科共18种,占22.2%.盎堂拟鱼尝(Pseudobagrus ondan)和司氏鱼央(Liobagrus styani)为湖南鱼类新记录.江河平原复合体和热带平原复合体构成该地区鱼类的主体.该地区鱼类小型化和低龄化明显,资源已呈衰退趋势,需要加强保护.柘溪水电站对鱼类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蝶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报导了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蝶类97种及亚种,隶属于8科、67属,其中有27种及亚种为甘肃省新纪录,绢蝶科Parnassius属3种为我国珍稀蝶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