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曹淑芬 《科学之友》2003,(10):18-18
据《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蛇形侦察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运用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即当它被敌人的炮火损坏后还能继续移动。这种蛇形机器人目前还只是一个实验室原型,科学家们将它设计成可以被直升机空投并在战场上爬行,同时利用光学、声频以及其他传感器来侦察敌人的活动。由于紧靠地面并像蛇一样向前爬行,因此这种蛇形机器人将会比依靠轮子或履带缓慢移动并缺乏防御能力的一般侦察机器人更具隐蔽性,功能也更齐全。  相似文献   

2.
一种拥有水蛭功能的机械小装置可能很快就会被放置到心脏病人的胸腔中。这种装置看上去像是一个机器人毛毛虫在跳动的心脏表面蠕动爬行,它可以使心脏病患者摆脱传统心脏手术的痛苦,轻松地重获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折纸艺术历史悠久,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折纸艺术在科学领域也大放异彩,研究人员从它身上获得灵感,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难题。可以"折叠"的蟑螂机器人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一直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折纸的艺术形式。近年来,一些科学家也开发了这种艺术形式在科学研究中的许多实际应用。例如,龙卷风、地震和爆炸事件过后,倒塌的建筑物废墟下都有可能埋着被困者,救援人员  相似文献   

4.
明月 《科学之友》2004,(4):27-27
一个硅片微型机器人不久前在美国洛杉矶一家试验室里实现了爬行突破,其所依靠的动力是活体心脏肌肉组织的脉搏动力。这个机器人体积非常小,宽度只有人类一根头发丝的一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利用肌肉组织驱动机器人前行。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对此次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该局希望未来有一天,这些靠肌肉力量驱动的微型机器人能在太空中帮助人类维护太空船,弥补太空船体上由于微小陨石撞击而产生的小漏洞。不管这种微型机器人最终将被应用在什么领域,负责此次研究的工程师卡洛斯·蒙特马哥诺(CarlosMontemagno)和他的研究小组成员对于它能实…  相似文献   

5.
与地震共存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短短80秒内,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将一座座城镇变为废墟,让无数家人阴阳两隔. 就人类而言,地震是灾难,在所有自然灾害中,地震是最具破坏力的,它在短短数十秒甚至数秒内突然降临,使人们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它所造成的破坏要花许多时间才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美国旧金山坐落在世界最著名的断层--圣安地列斯断层之上,是地震的多发区,历史上有过多次地震发生.1906年4月18日旧金山再次发生大地震,地震引起大火,将整座城市变为废墟.  相似文献   

7.
全球深海生态研究计划未来将使用一种新型机器人,将海底影像传输到国际网络,这种深海机器人将部署在北太平洋海域。德国最近推出深海履带式机器人的原型,即一架连接到光纤电缆的网络摄影机,可将6000米深的海底影像与测量结果,直接传送到网络上公布。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设计少不了依赖费用昂贵的研究船。深海观测机器人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实验阶段,未来将部署在美国西北岸无人深海研究站附近。此外,在地中海东部,也将展开类似的地震研究计划。未来也许将用来从事近海石油勘探。新型深海机器人@明月  相似文献   

8.
点点滴滴     
一场大地震过后,原来那座繁华的城市已变得面目全非。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残垣断壁。 那些侥幸逃了出来的人尽管惊魂未定,但还是会同前来救援的人们一道投入到紧张的救难活动之中。 可是,怎样才能进入废墟,尽快找到遇难者呢? 日本NEC机能电子研究所研制成一种蛇型的小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用能活动的万向接头  相似文献   

9.
韩国政府计划2015年-2020年,全国机器人普及率达到1户1个。据悉,这种机器人和互联网密不可分,因为可用于家庭生活的机器人不再是单一操作的,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控制的。这项计划包括2007年年底前将一种网络机器人投入批量生产。这种网络机器人有很多类型。其中一种家用的机器人可以代替父母教他们的孩子说英语、唱歌或者跳舞,从而避免父母因为心情烦躁而在孩子身上撒气。另一种机器人则可以胜任导购之类的工作,甚至在公共场所巡逻,搜寻那些形迹可疑者,并将画面回传给控制中心。这种机器人的成本大约在1000~5000美元之间,与1台大屏幕电视机…  相似文献   

10.
<正>早在200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就研发出一种仿壁虎机器人,它在吸附原理、运动形式及外形上都比较接近真实的壁虎,被称为"粘虫"。"粘虫"身手不凡,能"飞檐走壁"……茫茫太空垃圾泛滥成灾受壁虎能够在垂直光滑墙面自由爬行原理的启发,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共同研发出了一款"壁虎漫步"机器人。实验证明,它能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轻松自如地抓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爬壁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热点课题. 大壁虎是研究爬墙机器人的理想模型. 在仿壁虎机器人的研制过程中, 脚掌(趾)的设计是关键技术之一. 采用高速摄像和电生理学方法, 观测了大壁虎前、后脚在不同界面爬行时不同的运动模式; 研究了5个脚趾的黏-脱附运动及其感觉信息传入的神经支配; 发现了5个脚趾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不同分区, 黏附和脱附行为及其感受传入的分级调控现象. 这些结果为当前仿壁虎机器人, 以及其他4足和多足机器人脚掌(趾)的结构和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了一种"电子鼠",能够通过遥控装置完全控制其行动.目前,有关研究人员正对这些"电子鼠"进行训练,希望利用它们灵敏的嗅觉在非常狭小的空间执行搜寻任务,比如发现隐藏的炸弹,或在地震废墟中寻找被掩埋者.  相似文献   

13.
颤动的大地     
蔡途 《科学》2001,53(5):54-55
1995年1月17日清晨,日本神户,东方刚刚破晓,一向忙碌很晚的日本人大多还在睡梦中.突然,伴随一阵阵蓝光闪动,大地随之激烈地晃动起来,一次可怕的地震降临了.随着大地上下左右激烈地颠簸摇晃,几万栋房屋倾刻成了一片废墟,倾刻间一切都面目全非.地震引起的火灾将神户市上空映得通红,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这次地震震级7.2级,造成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图片新闻     
《知识就是力量》2009,(5):F0004-F0004
5.12汶川大地震使处在龙门地震带的北川成为废墟。然而震后的次生灾害仍然不断,2008年9月23日,一场大雨过后,灭项之灾的泥石流向北川逼进。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向灾区父老乡亲表示由衷的问候!  相似文献   

15.
地下噼啪作响,地上五彩弧光,顷刻间房倒屋塌,废墟一片,刹那时友爱亲朋生离死别,阴阳隔世。幸与不幸从来没有这样面对面地靠近过。不用再说,你也能猜得到:地震了。 俯视地下 “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地壳中产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世界范围内,震灾频频。1995年1月17日凌晨,日本神户地区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有5000余人被夺去生命,使一座现代化城市在须臾之间瘫痪。两天后,日本北海道又发生6.2级地震。1995年5月27日,俄罗斯的萨哈林岛又传来地震噩耗,1200余人被埋葬在废墟之中。6月15日,西腊南部的科思林湾爆发里氏6.1级地震,19人死亡,80人受伤,1500人露宿街头。接着,美国的洛杉矶继1994年1月强震后又响起地震警  相似文献   

17.
美国航空航天局最近宣布,他们正在研制一种可用于探测外层空间的蛇形机器人。设在加州的艾姆斯研究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蛇形机器人将在5年后做好太空旅行的准备。 负责这项计划的工程师加里·黑思(Gary Haith)说:“这种蛇形机器人在太空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坚固性。它可以在崎岖、陡峭的地形上行走,而带轮子的车形机器人很可能会被卡住或被绊倒。” 到目前为止,工程师一直在研制蛇形机器人的雏形,这种初级机型带有一台主计算机“大脑”,它通过电线与组成机器人身体的各个体节相连,指挥每一体节中的小发动机行动。…  相似文献   

18.
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顷刻间楼倒房塌,在睡梦中的人们被压在瓦砾堆下,一座城市成为一片废墟。京津唐地区均受到较大影响,几个月内人们无法安居。那情景虽历经30年却仍让人记忆犹新。针对地震预报方面,尽管我国已经有像1975年辽宁海城等一批地震在发生前预报出来,但仍有一批破坏性地震没有预先被告知。无论在事先作了预报,还是没有预报的地震,都需要开展紧急救援,专业术语称地震应急。地震应急最主要的工作是围绕救人为中心,其中最困难时期是地震发生的早期,细数应有十大困难。1.测震时造成的震中不确带来时间损…  相似文献   

19.
夏汝函 《自然杂志》2011,33(2):117-120
在刚刚经历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一系列灾难的日本,春天并没有因此而放慢脚步,满树樱花还是如期开放。灾难也丝毫没有挫伤科学家们探索自然的信心,反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去揭示规律。人们发现,石英矿可作为地震和火山爆发的“预报员”;念珠新月藻可成为核污染的“清理工”;防化机器人可作为灾难现场的“机械战士”;无人潜水器可成为优秀的“科考队员”。  相似文献   

20.
破坏了这个国家的首都和使它的核心成为一滩废墟的墨西哥城大地震一年后,地震学家们开始揭开了围绕这一事件的几个恼人的秘密。这些科学家们说,最终,他们的研究可能修正他们对地震破坏城市的方式的理解。这次墨西哥地震是从太平洋底爆发,通过几条山脉和穿越250哩后才带着被减弱的力量冲击首都,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