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鹤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6年发表的世界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上,白鹤是世界15种鹤类中惟一被列入极危的物种。2004年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我国9种鹤类中惟一被列为极危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简介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2002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的产生和作用,据此查出福建濒危物种共有92种,其中极危(CR)6种、濒危(EN)15种、易危(VU)33种、近危(NT)29种、数据缺乏(DD)9种.经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是至今在中国没有或较少关注的分类单元,因此希望今后能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保护濒危物种,建议主管部门系统整理福建野生动物分布名录,加强湿地与海岛濒危物种的调查研究等,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将重庆特有极小种群植物缙云黄芩Scutellaria tsinyunensis为评估对象,以其生存现状及近年来衰退趋势为基础,依据《IUCN红色名录等级和标准》及在地区水平上的应用指南和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前者濒危等级为极危(CR),后者濒危等级为Ⅳ级濒危,与物种现行无危等级存在较大差异.该研究为缙云黄芩的濒危等级评定及实施有效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安徽濒危野生动物在世界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IUCN2000年红色名录,将安徽省有关的濒危动物列表标出其受胁等级,并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比较,从中分析IUCN红色名录列出的安徽野生动物物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地位,提出进一步做好安徽濒危物种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年调查的基础上,以国家及辽宁省发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为依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植物.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确定的濒危物种,建议增加10种濒危及易危植物列入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提出了针对保护重点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主要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的《2000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分级标准体系,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正在编制中。2000年7月在四川召开了第一次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研讨会。2001年7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研讨会。《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濒危动植物保护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并广为濒危动植物研究与保护部门所使用。而另一种重要的濒危动植物评价工具——《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下简称“红色名录”)预计初稿将于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片区水禽资源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出水禽57种,隶属于7目13科.共发现冬侯鸟34种,旅鸟10种,留鸟9种,夏侯鸟3种以及迷鸟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水鸟3种,其中濒危等级2种,易危等级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水鸟5种,其中易危等级2种,接近易危3种.对该保护区水鸟分布格局特点的调查表明,大片连续性沼泽地成为水鸟安全越冬的重要生境,应作为保护区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金斑喙凤蝶     
金斑喙凤蝶(Teinoplpus aureus Mell)是我国Ⅰ级保护蝶类,IUCN2006年将其列为数据缺乏,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濒危。  相似文献   

9.
对施秉喀斯特兽类初步调查,发现兽类56种,隶属于9目21科46属,以啮齿目和食肉目的种类为主,分别占该区兽类总种数的33.9%和30.4%。区系分布上以东洋型种类占优势。珍稀濒危物种较丰富,有IUCN红色名录物种5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物种11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3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收录浙江受威胁植物共134种,其中极危(CR)10种,濒危(EN)34种、易危(VU)90种.综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等保护植物的名录,不同名录在等级标准、评价程序和数据采集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收录的浙江受威胁植物,存在评估面不平衡、基础数据不充足、种群规模和种群的变化动态了解不多和许多非常稀有的种类未列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施秉喀斯特是世界上白云岩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在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孕育了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该区分布珍稀濒危植物39科76属97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66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4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植物有15种。这些植物主要包括银杏(Ginkgo biloba)、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瑞安红双林场植物资源的全面调查,发现林场内共有自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23种,隶属于18属、13科.其中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稀有1种、渐危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Ⅱ级7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极危1种,濒危1种,易危17种.林场的各个林区均有珍稀植物的分布,但种类最多的是花岩林区,其次是大洋坑林区.对红双林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组成、保护价值、分布现状与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微环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很丰富的兰花资源,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Tang et Wang)生于海拔800~1 500m的石灰岩山丘荫蔽多石之地或岩隙中,被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属于IUCN濒危物种等级濒危(EN)。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获得了小叶兜兰的光合反应日变化规律,分析植株和周围环境中微量的土壤,以及周围石灰岩的矿物质成分,得出结论,钙耐受和干旱耐受是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小叶兜兰原生地最显著的特点。周围环境的高温,湿润的空气,高钙的土壤环境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少见,这些特点是很多喜钙兰花在茂兰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提名预选地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28 295 ha范围内的生物物种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 352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高等植物有70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6种。共有脊椎动物298种,还有丰富的昆虫和洞穴动物。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脊椎动物有24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41种。该研究区的区系具有古老残遗的特性,植物区系是温带与热带亚热带区系并重,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则表现了亚热带特点。据初步统计,研究区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8个森林植被型组、61个群系;根据动物适应白云岩喀斯特环境的特点,大致将研究区内的动物群落划分为溪河动物群、河谷芦竹与河滩灌丛动物群、森林动物群、竹林动物群、岩岸动物群、灌丛灌草丛动物群、农田村寨动物群和洞穴动物群等群落类型。施秉喀斯特提名预选地初步反映了陆地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包含了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看具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基本满足世界自然遗产(ix)和(x)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红色名录”,再敲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28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正式公布了《2000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The2000 IUCN Red Listof Threatened Species)。这是对1996年“红色名录”的再修订。不难发现,名录又发生了许多变化:更多的野生生物被列入了这个名录,更多的物种走近了灭绝的边缘,它再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当今,保护自然、保护野生生物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谁能够说清楚包括野生生物在内的自然资源的现状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组织——IUCN,不遗余力地做着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组织编写和发布一个冗长的名单,即“红色名录”。许多知名的生物学家对地球现存生物种类做了预测,综合他们的资料,估计全球现生生物物种为1300万~1400万个,但是得到科学命名和描述的仅有175万个。显而易见,有种类繁多的物种还不被人所知,而人类的认知速度又远远慢于物种的灭绝速度。我们不否认物种的衰退有其自身的因素,但当今的物种灭绝已不仅仅是自然消亡的问题。因为在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6.
崖柏球花和球果形态特征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我国特有植物,为濒危物种,在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曾被确认为野外绝灭.已有文献中缺少对崖柏雌球花形态的描述,对雄球花小孢子叶数目和形态、每小孢子叶具小孢子囊数、球果种鳞数、可育种鳞位置、种子特征的描述也不够全面.本文根据野外居群的观察和标本研究对上述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同时,对不同发育阶段雄球花形态和种子败育特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7.
雨林精灵——海南黑冠长臂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臂猿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是中新世时的上新猿的后代,身材较为矮小,但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的重要材料,也是灵长类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有5种长臂猿,即白掌长臂猿、白眉长臂猿、西部黑长臂猿、海南黑冠长臂猿和白颊长臂猿,它们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黑冠长臂猿栖息在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它们天性机警、行动敏捷,而且居无定所,野外观测十分困难。据1998年的普查,其…  相似文献   

18.
鸟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完整的鸟类资源名录对于理解地区生物多样性及资源分布现状是十分必要的.《宁夏脊椎动物志》出版至今的30余年里,陆续有宁夏鸟类分布新记录报道,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新的现代鸟类分类系统下,宁夏的鸟类资源缺乏最新的资源名录,这给相关研究工作带来不便.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分类系统,以《宁夏脊椎动物志》中鸟类种类统计为基础,结合宁夏鸟类新记录文献资料,对宁夏的鸟类资源进行重新整理统计,形成最新的宁夏鸟类资源名录.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6月底,宁夏现有野生鸟类21目68科204属419种(446种及亚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9种.在区系组成上,古北种鸟类有290种(占总种数的69.21%)、东洋种鸟类有45种(占总种数的10.74%)、广布种有84种(占总种数的20.05%),古北种鸟类占绝对优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评估列入红色濒危物种名录的极危(CR)有2种、濒危(EN)有5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黑叶猴资源分布与保护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刚 《大自然》2011,(4):24-27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名录。在分类学上,黑叶猴属于灵长月猴科疣猴亚科乌叶猴属,因主要以植物的叶子为食而得名,又因其体被黑色长毛,所以在广西也被称为乌猿;在重庆被称为黑猴子;贵州境内的黑叶猴善于在悬岩峭壁上行走攀爬,在当地又被称为岩蛛猴。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首次在吉林省珲春保护区拍摄到野生远东豹(Panthera pardus orentialis)影像。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境内第一次拍摄到清晰的野生远东豹活体照片。远东豹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物种,同时被列入濒危动植物进出口贸易国际公约(CITES)附录I物种。在20世纪之前,远东豹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进入20世纪后,人类的剧烈活动破坏,导致远东豹的分布区急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