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了能给prion这一外文术语确切的中文译名,学术界多年来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2008年4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生物学三个分支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协调会议上,prion的定名仍然是一个热点,观点分歧较大。笔者作为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委员,在此再次阐述我们的观点,同时,对“朊”字进行申辩。  相似文献   

2.
简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于2004年10月22~2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周筠梅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2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由祁国荣主任和王克夷副主任主持。会议主要讨论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第二稿的有关问题。会上经过热烈讨论,大多数问题取得了共识,但在一些词的定名上仍存在分歧。如:prion一词,目前称“朊病毒”的人较多,但不科学。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参加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第二版)审定和《英汉生物学大词典》的编撰,同时笔者编写了《蛋白质导论》一书。在这过程中,深感蛋白质定名是一个非常复杂、令人烦恼和困惑的事。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年参加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第二版)审定和<英汉生物学大词典>的编撰,同时笔者编写了<蛋白质导论>一书.在这过程中,深感蛋白质定名是一个非常复杂、令人烦恼和困惑的事.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生物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植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 石油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定委员会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 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路交通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航空名词审定委员会铁道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航海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动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土木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水产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水利名词审定委员会 自然辩证法名词审定委员会船舶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工名词审定委员会 昆虫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 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冶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机械工程名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1990年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物化学名词》只有1531条。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1)较古老的“生物化学”与较新的“分子生物学”两门分支学科的密切关系已被广泛接受,两者相结合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自从1991年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改名为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IUBMB)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国家的和地方的生物化学学会都基本改名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同时,许多“生物化学系”、“生物化学学报”等也都相应改了名。(2)每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和化学奖的绝大部分奖项都是与生物化学领域相关的,例如,发现一种新型致病因子prion(朊病毒)是一类特异蛋白质、发现核糖核酸(RNA)具有催化功能,称作ribozyme(核酶)、发现NO(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以及发现断裂基因、发明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等等。(3)“人类基因组计划”已基本完成。假设1个基因表达得到1个蛋白质(酶)或者1个RNA,人体中的约30000个基因就至少产生30000个不同的蛋白质(酶)和RNA,因而,新的蛋白质和RNA名词大量涌现。(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大量更准确、更快速、更微量的技术与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于2001年6月决定成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一些微调,委员会现有顾问5名,委员31名(其中先后退休的委员15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1年9月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暨第1次会议,会上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待审定和释义名词区分为12大类(见下表),每大类设负责人1~2名。其后,分别于2002年9月、2003年11月和2004年10月召开了第2次、第3次和第4次会议。每次会议参加人数在2/3~3/4之间。经过4年的努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的审定,从收集名词、初选名词、一稿、二稿,现已得到了“送审稿”,并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复审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的审定和释义是在各小组工作的基础上,主要以会议形式进行的。每次会议后,各负责人则根据会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组织本组成员对条目具体讨论修改,并广泛征求同行意见。然后汇总给主任和秘书。主任和秘书则对各大类名词进行协调和平衡,指出可能存在的定名或释义错误,提出转变类别的意见,而更多工作则是进行技术处理,包括名词查重、查找出互不统一的定名和释义等。然后反馈给各大类负责人参考修改,为下次会议作准备。如此循环。每次会议不可能讨论太多问题,需要主任和秘书整理出一些最需要讨论、统一和解决的共性问题。经过多次会议讨论,我们总的认为:要基本确认1990年公布的第一批《生物化学名词》的定名;努力避免一词多名,尽量不用或少用“又称”;区别意义相近的名词或前缀的定名是很必须的,如repression(阻遏)、suppression(阻抑)与inhibition(抑制),response(应答)和reaction(反应),anti-(反)和reverse(逆),di-(二)与bi-(双)等。对一些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命名不一的新词,尤其需要进行取舍和统一,如:prion(朊病毒)、ribozyme(核酶)、ubiquitin(泛素)、shuffling(混编)、alignment(排比)等。对复合词、同类词的收集,很难制定一个统一标准,但达到了共识,即收集其中“重要的”。至于名词的释义,大家认为一定要准确或努力做到准确,宁缺毋滥;除少数外,释义不能过长;释义中一律不可以用“可能”、“可能是”、“功能未知”等字句表述(早先的几稿多次出现过)。还有,释义中一律不列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送审稿)于2005年6月完成,约5700条,分12大类(见表1)。这次审定和释义的词量是1990年审定出版的(没有释义的)1531条的3.7倍。其中,蛋白质和酶类约1700条,核酸和基因类约980条,技术与方法类约1000条,3类相加占总条数的65%以上。事实上,这次审定与释义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远不足现在理论上应该存在的名词的1/10,因此,任重而道远!来日方长!!此外,以我们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为基础,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台湾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双方协商进行的海峡两岸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的对照版本,也正在讨论和修改中。经过4年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和释义,有以下几点肤浅体会:(1)一定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审定委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的积极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老、中、青委员组成,他们知识渊博、一丝不苟。必须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尤其是老委员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2)科学的发展使真正的同行越来越少。有大同行、中同行和小同行。为了使各大类名词之间的委员们相互交流和加强协调,在经费许可情况下,组织会议集体讨论,甚至争论问题是有效的。所以我们4年开了4次全体会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需要有一个比较熟悉电脑软件的秘书,这对加快和完善名词审定和释义工作,非常重要。无论传递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绝大多数是以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形式进行的。除了主任、秘书外,各大类负责人最好也能自由地使用电脑。(4)除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拨款外,我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寻找赞助。我们争取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2个基金会,以及个人的一些赞助。推动了工作开展和进行。最后提一个建议:鉴于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新名词不断地大量出现,靠各分支学科10~15年一个周期集中进行名词审定,显然是满足不了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约定俗成”的名词往往不是好的定名,有时造成混乱,日后改也难。因此建议要定名于名词出现的早期、更早期。《科技术语研究》中有“公布科技名词”栏目,很好。但尚不突出、也不够集中。建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下设一个机构,专门负责联系各分支学科,进行新名词的收集和定名,定期(例如每年)出版不分学科(例如区分为理科、工科、医科等)的专集或专刊,以罄社会需求,而不是只将其“隐藏”在《科技术语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7.
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许智宏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韩贻仁邬江摄影 邬江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上海)第一次海峡两岸船舶工程名词对照研讨会(台湾·基隆)第五届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海南·文昌)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会(乌鲁木齐)“象”与“像”用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0月25—29日,"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由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主任李刚教授主持,会议特邀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李林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一室主任高素婷编审、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编写委员会全体委员参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06年6月22~25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五次审定工作会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委委员和全国科技名词委的高素婷等21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正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编写委员会成立会议(2018年3月1日,广东深圳)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麻醉学名词审定会议(2018年3月17日,浙江杭州)《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数理化卷、地学卷、医学卷召开主编会议(2018年3月23日,北京)  相似文献   

12.
“朊病毒”这一译名已成大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prion是美国科学家S.B.Prusiner(S.B.布鲁西纳)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物,被认为是疯牛病、羊瘙痒病的致病因子。Prusiner因此发现而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此词的中文名一直比较混乱,曾出现过朊病毒、朊蛋白、毒蛋白、蛋白病毒、蛋白粒子、蛋白感染粒子、蛋白侵染因子、感染蛋白子、朊毒体、锯蛋白、普利昂、普恩蛋白、普赖子等。 全国科技名词委曾组织prion中文名的讨论,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有的赞同朊病毒,有的提出了普朊、感染朊、染朊子、朊、朊毒等名称。 全国科技名词委2006年公布的《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将pfion定名为“普里昂”,又称“朊粒”。但在其他学科名词审定过程中,专家们对此词的中文名仍有很多不同意见,赞同“朊病毒”等译名的也比较多。同时,近年科技界对prion本质的理解仍存在分歧,这对如何定中文名也有一定影响。名词使用混乱必然影响科技的交流,定名不统一将使使用者无所适从。为规范prion的中文名,全国科技名词委拟研讨协调此问题,征询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并在本刊展开书面讨论,作进一步探讨。本刊欢迎专家、读者来稿来函提出pnon的中文定名意见。这里先发表部分专家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简讯     
●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于 2 0 0 1年 9月 13日在上海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名词委办公室主任刘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祁国荣、副主任周筠梅和王克夷及委员王琳芳、周海梦、陈苏民、沈士弼、明镇寰、裴钢、李伯良、龚祖埙、查锡良、陈诗书、郑仲良、吴家睿、李茂深、张惟杰、袁士龙等。会议由祁国荣主任主持。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首先致词 ,介绍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 ,并代表全国科技名词委向委员们发了聘书 ;名词委办公室主任刘青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于2015年11月正式公布。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由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审定完成。本次公布的名词共计2034条,均有定义或注释,涵盖医学美学、美容医学心理学、美容医学生物学基础、美容外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皮肤科学、美容中医学、美容医疗应用技术、美容化妆品学等领域。2001年5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的"基本名词"619条。2003年,重新  相似文献   

15.
简讯     
●第二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审会于 2 0 0 2年 6月 2 6日至 6月 2 9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与会者有新增的顾问张树政院士和 2 3名委员 ,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的邬江和高素婷同志、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王同喜副秘书长也参加了会议。祁国荣主任和张蘅、周筠梅、王克夷副主任等主持会议。会前 ,委员们作了很多准备工作。祁国荣主任和袁士龙同志整理出一份“初选名词库”发给了全体委员。委员们对“初选名词库”中所分工的名词进行了挑选和补充 ,并将意见反馈给他们。在此基础上 ,整理出“二选稿”。“二选稿”共…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肿瘤医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海峡两岸动物学名词对照学术研讨会议语言学名词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18日,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谢地坤等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余涌主持。刘青副主任在发言中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特别是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概貌,阐述了开展哲学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与研究室主任邬江讲解了《审定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2007年9月3日,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对电力名词第二稿进行了审定。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若梅,中国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周孝信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院士,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辛德培、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室主任邬江和审定编辑赵伟等55位专家参加了审定会。会议由李若梅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李若梅副秘书长介绍了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工作情况,表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各方面全力支持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工作。陆延昌理事长进一步重申了电力名词审定的基本原则,如完整性、时代性、准确性、单义性和权威性等。邬江主任强调了第二版电力名词要做好与第一版的衔接,尽量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补充修订,要注意协调好与国际标准的关系。随后,辛德培主任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介绍了需要重点讨论的电力名词。会议就这些有争议的重点词汇进行了集中讨论。随后,各位专家和委员按照电力系统及输配电、通讯调度和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火电、水电和新能源、核电等五个专业分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小组讨论。依据第三届电力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工作安排,第二版电力名词的审定工作将于2007年年底完成。 (赵伟)  相似文献   

19.
群策群力,把名词审定与释义工作做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生物化学名词》只有1531条。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其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1)较古老的“生物化学”与较新的“分子生物学”两门分支学科的密切关系已被广泛接受,两者相结合成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20.
魏星 《科技术语研究》2013,(5):13-13,F0002
2013年9月12日,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华医学会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青、审定与研究室主任邬江;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饶克勤书记、王宇主任、罗玲副秘书长,委员陈杰、沈悌、曾正陪、杨伟炎、屈婉莹、魏丽惠、王汝宽、王永明,办公室主任李刚、孙伟,名词审定办公室张玉森;放射医学与防护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主任李开宝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