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通报》1977,22(3):114-114
1974年5月,本文作者在《科学通报》上撰写了《“不断创造物质”的学说必须批判》一文,该文批评了F. Hoyle所鼓吹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任意破坏的“不断创造物质”的学说,批评了由F. Hoyle,J. V. Narlikar所提出、由唐孝威同志所支持的“电子静质量不断增长”的假说。此后,在《科学通报》、《复旦大学学报》上又陆续刊登了从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一  相似文献   

2.
α团簇在轻α共轭核基态及激发态中广泛存在,轻核的α团簇结构不仅对核天体物理中核合成过程和元素丰度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这些态的精确数据还成为检验各种新型多体理论和核力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简要总结了描述α团簇的不同理论方法,尤其比较了这些不同方法对12C Hoyle态的最新研究结果,各种理论都支持Hoyle态是一个具有较大尺寸的团簇结构,但对α团簇在Hoyle态中的存在形式——比如α凝聚,α气体或是α晶体结构,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进一步从实验角度介绍了α团簇衰变的高精度符合测量及转动态的集体激发.对α团簇结构尤其12C Hoyle态及16O类Hoyle态中α存在形式的确认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团簇态的集体激发行为,任何实质性进展不仅高度依赖高精度实验数据,而且需要新的多体理论解释,而这其中需要合理考虑核子-核子、团簇-团簇关联及连续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宇宙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这是一个多年来天文学中一直激烈争论的同题。只靠建立在引力理论基础上的宇宙学,无法从理论上加以回答,因为同时存在“开放宇宙解”和“封闭宇宙解”。但是,如果能从实验上证实宇宙中存在足够多的质量,那末根据宇宙学理论,这些质量所产生的引力,经过从现在起几十亿年的变化后,将把所有物质拉在一起以形成封闭宇宙。即由于引力作用,将使大爆炸后向外冲出的物质速度减慢,最后宇宙将依靠自身而开始收缩。  相似文献   

4.
佛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是剑桥天文理论研究所的创始人。他反对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不承认生命是有机粘质体所产生的,也不赞成进化理论。本文阐述了生命不是在地球上偶然形成的,而是来自于宇宙  相似文献   

5.
在汶川大地震的搜救现场可以看到搜救犬的身影.搜救犬寻人是用鼻子闻人味.人体的气味是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和人代谢出的物质有关.这些物质中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呢?经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人体气味,结果表明体味中所含的物质多达700余种.  相似文献   

6.
张国良 《科学通报》1974,19(4):145-145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捡来孔老二“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作为反党的理论纲领,阴谋篡党夺权,真是罪大恶极,我们必须彻底批判。孔老二极力鼓吹“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  相似文献   

7.
在未来的20年中,世界各国将发射一系列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对火星表面、彗星、彗核、小行星表面及太阳风进行采样。考虑到在回收的样品中可能存在生命物质,所以每次从外空采回的样品都需要特殊的盛装及处理方法,这和人类在地球上处理感染事件及移植新组织所采取的措施具有相同的道理。 保护每一个星球 当从太阳系其他地方取回可能藏有生命的样品时,需要细致周到的安排,以确保在每次执行任务的  相似文献   

8.
赵乐静 《世界科学》2010,(11):17-20
在2010年各项诺贝尔奖揭晓前夜,罗宾·麦基(Robin McKie)撰文回顾了恒星元素核合成理论开创者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有争议的一生,并以霍伊尔无缘诺贝尔奖为例,反思这一著名科学奖项所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5,(4):59-59
历史性的事件发生在1973年。当时,两名科学家从一只非洲爪蟾的DNA上提取一个基因,并将它移植到一个细菌当中。他们的实验创造了第一个在自己的DNA中有其他生物DNA的生活细胞。基因工程的一个普遍应用是将人类基因置入大肠杆菌。这些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随后会产生某种物质  相似文献   

10.
孙章 《科学》2013,65(1):1-2
正常言道:"三生有幸"。其中的"三生"通常是就时间而言,意指祖孙三代,或者是佛学中的"前世、今世、来世",它们都是沿着时间轴展开的。如果从"时空社会学"来看,幸福还存在于三维空间中,"三生"就是三根坐标轴,它们是物质生活、制度生活和精神生活。一个人的物质生活比较富裕,并且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态,他就会感到幸福。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在笔者看来,对于幸福的国家而言,这一论断恰好相反。人们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奇观。一个不可见的“恶魔”——超质量黑洞在星系际空间横冲直撞。如果它在太阳系中,那么它只需14分钟就能从地球飞到月球。在这个质量可能相当于2000万个太阳的黑洞后面,跟随着长达20万光年(相当于银河系直径的两倍)、主要由新生恒星形成的一道“凝迹”(飞机飞行或轮船航行所留下的尾迹)。科学家说,他们在取得这一新发现之前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宇宙奇观。那么,这样的奇观缘何产生?  相似文献   

12.
<正>失踪的大行星在幼年的太阳周围有一些尘埃气体,它们是太阳形成后的残留物。这些尘埃环绕在太阳的周围,成为一个巨大的圆环,这个圆环就是未来形成大行星的原料。在这个圆环中,挥发性的物质变成了气体,只留下坚硬的岩石成为较小的行星。还有另一些挥发性的气体,在更远的地方变成  相似文献   

13.
传闻一华裔物理学家在一次实验中把光速提高了300倍。众媒体直言:"这个实验直接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的‘光速恒定’挑战,并将动摇如今的物理学大厦……"云云。这个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不过实验本身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物理学自身发展及相关方法论的机会。实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人类在认识自然、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历经曲折.正是实验方法在科研中普遍、系统的运用,才使人类的科研步伐大大加快。从那著名的比萨斜塔坠落的两个铁球到α磁谱仪的升空,从阿基米德的澡堂狂呼到超导实验室里的每一次突破——科学实验,在科研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知道,科学的本质是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以经得起重复实验的检验。反过来说,重复实验所获得的同样结果可以称之为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理论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个"超光速"实验真的可以  相似文献   

14.
<正>在地球上,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万物生灵,除了能够从事劳动创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想象力。也正是有了人类丰富和奇妙的想象力,才有丰裕和繁荣的物质世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想象力是整个人类世界最原始的根基。人类的想象力,不但囊括了大千世界的林林总总,还涉及到人类的替身——机器人。而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想象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制作纯粹由机械和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机器人;另一种是开  相似文献   

15.
正在寻找化石燃料替代能源的过程中,一些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在小小的微藻身上。在海边散步的人们经常会发现岸边一团团的海藻。在海藻生长高峰期,青岛、威海、大连等沿海城市,一个大型海滨浴场每天要清理掉几十吨海藻其实,别以为这些清理出来的海藻只会煞风景,海藻也有它的利用价值可以变废为宝。一些科学家正在利用某些藻类生产生物质燃料。在他们看来,藻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物质粒子的基本结构入手,分析了几种对引力不能自洽的理论,提出引力为物质结构中真空间隙所产生。  相似文献   

17.
建一 《科学之友》2001,(1):18-19
在世纪之交,科学革命发生的前夜,一个涉及到当今基础科学最前沿的有关"暗物质"与"反物质"问题,成了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的课题。"暗物质"是什么近年来积累的大量观测证据表明,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质是不能用现有的仪器直接观测到的,只能通过引力效应等方法间接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些神秘的"暗物质"(也称"下落不明的质量")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物质呢?其实,"暗物质"就是比巳知的最小物质结构——原子更深层次的一种微观物质结构,它包括科学家们预言的和已经发现的许多微观物质粒子(如夸克、中微子……).为了便于解释,本文给这一层次的微观粒子选用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物质粒子的基本结构入手,分析了几种对引力不能自洽的理论,提出引力为物质结构中真空间隙所产生.  相似文献   

19.
人体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组成,然而每个零件的重要性如何不是由其体积大小或细胞的数量来决定。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极小的组织(在动物的大脑中,这个组织仅为1立方毫米左右),科学家们把它叫做“兰斑”。苏联医学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人处于应急状态时,“兰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称,当人碰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兰斑”会分泌出一种新肾上腺素,这种物质可使人体内引起应急反应。这一奇特的组织靠专门的神经元与大脑的其他部分紧密相  相似文献   

20.
方励之 《科学通报》1980,25(15):698-698
黑洞吸积盘是常用来解释高能天体物理现象的一种模型.迄今所发展的这种吸积盘模型,都是基于下列的能量方程的.ε=φ,(1)其中S为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在吸积物质中所产生的粘滞热,φ表示每单位体积的辐射冷却率.也就是说,方程(1)表示从吸积盘中一给定点上发出的辐射能流,就等于在相同点上的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