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低温、常压条件下,根据氧化还原原理,以KMnO4和无机酸为原料,在液相环境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锰。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调节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等参数来控制MnO2形貌和晶体结构。其中在低温和较低酸浓度条件下,得到层状褶皱结构的6--MnO2微球,而在高温和较高酸浓度条件下,可制备出一维a-MnO2单晶纳米棒和海胆状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2.
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管在1.5GPa压强下存在结构相变。研究人员推测,伴随这种结构相变,其电学性质也存在转变,由金属性转变为半导体性。中科院物理所吕力研究组与清华大学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者,测量了单壁碳纳米管束的电阻随压强、温度和磁场的依赖关系,发现随着压强增加,在1.5GPa附近碳纳米管束发生从金属到半导体的相变。  相似文献   

3.
新型纳米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目前国际上关注的热点,是纳米技术、特别是纳米器件获得应用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纳米器件尺寸小型化、结构多样化、集成高度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纳米加工技术不仅具有纳米量级的加工分辨能力,而且也能够实现包括从二维到三维复杂纳米结构的加工与器件制备。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堪称“下一代科技领袖”最热门的候选者。最激进的倡导者宣称,纳米技术其实就是一套分子制造系统,可以通过机械方法让一个一个分子彼此相连,自动构架出各种各样的结构,最终制造出各种结构复杂的成品。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纳米”这个术语已经被过度滥用,几乎任何微小物件都在用“纳米’,这个名字为自己脸上贴金,甚至连机油、防晒霜、唇膏、滑雪蜡之类的商品都号称含有“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是一种通过在零到一百纳米这样极为精细的尺度下人为控制和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以实现特殊功能和智能作用的先进科学技术,被认为是将会带来21世纪工业革命的前沿科学技术。而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早在1987年就开始资助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项目,在90年代已经资助了相当一批纳米科技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面上、重点、重大、人才基金等几个层次上的资助格局。主要研究领域有纳米粉体,纳米薄膜,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等,涉及到信息、能源、国防等等方面,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有显示性的成果,如作为非共识创新项目得到学部主任基金资助的范守善教授,获得基金连续资助的中科院金属所成会明研究员,从海外归来的中国科技大学候建国教授等先后在Na-ture、Science发表了文章。除此而外,还有经历了研究低谷取得了优异研究成果的南京大学鲍希茂教授。总结这些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基金项目的资助起着它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可控制备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引人注目的一项高新技术。它利用一系列的化学方法,制备适应不同产品所需要的特定尺寸、结构、形状的纳米材料,改变纳米材料研究中的盲目性、随机性,按照人们的意志来设计、组装、构建纳米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在普通Ni-P-SiC化学镀工艺基础上,添加纳米尺寸的SiC粒子,利用超声波强大的分散作用,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优化最佳试验参数(镀液PH值、镀液温度、镀液中纳米SiC的浓度)以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镀层,通过电子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8.
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调控树木生长发育,但有关赤霉素对于木材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利用木质部特异表达的糖基转移酶8D1(GT8D1)启动子驱动GA20ox基因的表达,可以改良木材品质性状和纸张性能。实验构建GT8D1启动子驱动GA20ox基因在杨树中过表达获得转基因杨树,并在温室中扦插后得到转基因株系供试。取两年生转基因植株,分析木质素、纤维素等组分含量及其木材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GT8D1启动子驱动下,GA20ox基因的过表达加速了杨树转基因植株赤霉素的合成,刺激了形成层细胞分裂和树木的生长,有利于转基因植株的木材物质积累。转基因株系的木质素中紫丁香基单体(S)与愈创木基单体(G)的比值显著提高。通过TEMPO氧化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发现转基因杨树样本的纳米纤维素直径显著增加。以漂白松木浆为基础,分别添加5%浓度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材料制备的纳米纤维素进行纸张性能测试。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纳米纤维素(GM-nanocellulose)纸样纸张抗拉强度和耐破强度提升显著增多。研究结论为利用现代遗传工程技术改良制浆造纸原料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优化制浆造纸新工艺,发展绿色、低...  相似文献   

9.
ZnO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及紫蓝光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等光电器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近年来,纳米ZnO材料因其突出的光电性能、丰富的结构形态以及易于生长等特点,成为纳米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中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考察,从结构分析入手,提出了核心结构,外围结构,基础结构的产业结构划分方法,从结构的功能耦合出发,揭示了工业革命中技术革命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这种历史研究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具有特殊光、电性能的单个无机纳米粒子按照人类的意愿构建成宏观尺度、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集合体,一直是当今科学界最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我们发现,尺寸分布不均一的无机纳米粒子能自发组装为尺寸均一、具有核/壳结构的超级纳米粒子。这种多分散纳米粒子的自限制生长过程由纳米粒子自身的库仑排斥力和范德华吸引力间的平衡所控制。对这些相互作用力本质的认识为纳米粒子组装基元的可控设计和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可用于构建包括具有分级结构的胶体晶体在内的各种自组装结构,为纳米粒子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途经。此外,该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单分散性的病毒等生物体系和聚合物等有机大分子超结构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词组型术语的字面含义是由构成该术语的各个成分的意义和结构完全地决定的含义,所以,词组型术语的结构对于理解术语的字面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描述汉语术语的结构,本文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构来进行汉语术语的描述,这三种结构是:词组类型结构(PT结构)、句法功能结构(SF结构)和逻辑语义结构(LS结构)。这三种结构是研究汉语术语字面含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技术,它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纳米科学与技术主要包括: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学、纳米力学等。  相似文献   

14.
微纳制造技术是从纳米材料制备到器件应用的核心技术。面向微纳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发展不同于传统微纳加工技术的低成本、高精度、绿色环保的纳米结构制造技术,是未来新型纳米结构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印刷技术作为增材制造方式,能耗少、材料普适性高,可望对新型纳米结构器件制造技术产生变革性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印刷制造技术与纳米结构器件系统集成应用"项目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作为集成电路以及纳米加工主流工艺的光学光刻技术.由于其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物理限制.在16nm线宽及其以下节点的结构制造中,其技术复杂性和设备制造成本大大增加。纳米压印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效率、低成本和操作过程简单的技术,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然而纳米压印中不可避免引入的机械压力又会引发纳米结构几何变形、变尺寸结构填充不均匀等问题。本项目针对常规纳米压印存在的问题,基于介电聚合物的电流体动力学行为研究.提出了利用电场力替代机械力的电驱动模塑技术.在保持纳米压印突出优势的前提下.克服或避免了机械压力引发的技术性难题.成功实现了15nm节点结构的高保真复型以及深宽比8的大深宽比纳米结构成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4,(2):69-69
传统悬索桥都是双塔结构,其材料选择、主缆和加劲梁结构形式、结构静动力计算以及施工方法等,大多都是围绕双塔展开的。多塔悬索桥是在传统两塔悬索桥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一个或多个中间塔的方式,实现多主跨连续布设的悬索结构。由于中间塔的力学特性与边塔截然不同,存在“中塔效应”,即因设置中间塔导致结构整体纵向刚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6-56
传统的结构体系选型主要着重于两个方面——初期投资和结构技术,但是随着绿色概念的不断推广及深入,结构体系选型与设计不但要考虑初期投资和结构技术的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到结构体系及其配套技术对建筑物各生命阶段的能源、资源消耗的影响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组力求通过研究,改变人们传统的结构选型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经济指标与绿色指标之间寻求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平衡点,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2,(8):38-39
纳米,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各种纳米涂料、纳米服装、纳米化妆品、纳米电池等,似乎我们身边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被“纳米”。但近来研究发现,涂料所含纳米微粒可导致人类发生严重肺纤维化,甚至死亡。中国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纳米专家说:“大部分的纳米物质有一个特性就是尺寸越小,毒性越大。因为尺寸越小,它的表面积越大,反应活性也就越高,进入生物体后跟别的物质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纳米科学与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尤其注重极端条件下生物体系的潜力。作为工业生物技术科学的一个分支,现代酶技术广泛探索如何极大限度地使酶在细胞外长期保持活性,并能有效地适应非生态环境的条件。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为酶的稳定和高效催化转化带来了新的机遇。纳米材料和酶技术结合可制备纳米酶催化剂,其纳米结构不仅能使酶在不同体系长期保持活性稳定,而且能提高水相、有机相、油.水界面的催化效率,并使多酶体系催化反应和辅酶再生成为可能。纳米颗粒的高曲率能降低酶固定化时的变构,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使纳米固定化酶和底物频繁碰撞,大幅度提高催化效率。同样,纳米纤维和纳米孔均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用合适的纳米颗粒和纳米纤维修饰酶,可使酶自组装于油-水界面,不仅加速了油-水界面反应,而且使酶在油-水界面保持稳定。纳米孔还使伴随辅酶再生的多酶催化体系成为可能。深入研究纳米结构对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从而根据酶的特性设计最佳的纳米结构是今后的挑战。利用多酶催化体系的工业生物技术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发展方向。同时,微反应器的设计使纳米酶的回收利用成为可能,将带来更大的工业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结构实在论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巍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48
曹天予提出的结构实在论知识论版本在科学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引发了《综合》期刊专刊讨论。他既批评反实在论的观点,也对结构实在论的知识版本与本体版本有所批判。他从结构、本体、建构这三个概念出发,论证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体现为建构性、历史性、整体性、修正性、革命性。本文对曹天予的结构实在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赞同他对“不充分决定”论旨的批评,对他批评“本体论不连续性”持中立态度,但对他的“普遍语法论证”有所存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