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联合应用在电子胃肠镜检查中镇静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镇静剂胃镜检查420例,常规操作组400例作为对照;肠镜镇静剂组20例,常规操作组25例作为对照.胃肠镜检查均比较两组检查过程中的反应,操作时间及检查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胃肠镜检查镇静组100%患者无不适,而常规胃镜组95%患者难受,肠镜组100%患者难受.镇静组清醒时间为1~11min.肠镜组镇静麻醉成功率:达回盲部100%,常规组为84%,检查时间5~10min完成,而常规组为8~20min.胃肠镜检查中及检查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无痛苦电子胃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及少量咪唑安定用于胃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8例。A组静注生理盐水后静脉推注异丙酚,B组在静脉推注异丙酚前静推芬太尼50ug+咪唑安定lmg。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记录异丙酚总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和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完成胃肠镜检查。异丙酚总用量A组比B组多;睫毛反射消失时间,A组明显比B组长(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术前、术后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呼之睁眼时间,B组比A组延长。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及咪唑安定麻醉是安全有效的胃肠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熵指数监测右美托咪定清醒镇静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刺激强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18~65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患者80例,根据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组(A组)和单纯表面麻醉组(B组),于注药前(基础值T_0)、注药开始15 min后(T_1)、支气管进入声门即刻(T_2)、检查完成即刻(T_3)、检查完成后1 0 min(T_4)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无创血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镇静/警觉(MOAA/S)评分、SE和RE值。结果 16例患者因为不符合条件而退出研究。实验组与基础值T_0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T_1和T_2两个时间点心率和平均血压均降低(P0.05);而B组患者在T2时间点上,心率,血压较基础值增加(P0.05)。与B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T_1,T_2两个时间点心率、血压水平要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A组)患者在T_1,T_2时间点上OAA/S评分、SE、RE与T_0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镇静评分、SE、RE数值明显较低(P0.05)。结论熵指数监测与镇静/警觉(MOAA/S)评分在评价右美托咪定在支气管镜检查中镇静深度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醉的胃镜和肠镜检查对老年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对456例老年高危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行胃镜和肠镜检查,术前先按照安全评估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术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和氧饱和度。结果:在麻醉状态下胃镜和肠镜检查过程中4,56例老年高危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和肠镜检查,其中有54例氧饱和度降低,1例呼吸抑制。结论:老年高危患者在安全监测系统下,行麻醉胃镜和肠镜检查是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丙泊酚联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丙泊酚-咪达唑仑联和组)35例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观察组出现恶心2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出现血压下降6例,对照组5例。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联用有着很好的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ICU机械通气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在遵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加用口服D-核糖复方制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恢复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76例COVID-19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D-核糖复方制剂,以观察其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纳入的76例COVID-19患者中,常规治疗的8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D-核糖复方制剂的68例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疲乏程度和睡眠质量等基本指标改善情况,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后,治疗组患者疲乏程度及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发生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D-核糖复方制剂联合常规治疗对COVID-19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表现在其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疲乏程度、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达到使患者提前出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75岁以上患者胃镜诊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胃镜检查的75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普通检查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50例.分别监测所有患者术中检查时间及检查成功率,记录检查血氧饱和度(%)、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心率(次/min),记录术中胃镜医生及麻醉医生的主观评价(VAS)、咽部不适感、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在检查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升高,B组变化较小;不良反应B组最少;自我感受不适及轻度不适者A组最高;检查时间A组用时最长,B组最短;满意度B组最高.结论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能提供满意的胃镜诊疗效果,可以减少75岁以上人群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患者在胃镜检查治疗中的痛苦.方法:检查前5~10min用1%丁卡因行咽喉部喷雾麻醉2~3次.缓慢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总量1.5~2.0mg,再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一般40~70mg达镇静),病人进入睡眠状态时,立即插镜.术中、术后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结果:80例患者完成检查顺利,术后一般5~7min内清醒,无严重并发症及副反应,患者反映满意.结论:无痛性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无记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使用V60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2月医院CCU收治的72例使用V60无创呼吸机的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规范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的水平,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较护理前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升高程度非常明显(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使用V60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应用无痛肠镜检查患者32例与同期行普通肠镜检查者40例对照,比较患者检查前、中、后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观察组对肠镜耐受性好,反应小、副作用少,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肠镜检查组。结论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肠镜检查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胆碱抑酯酶制剂用于局部静脉麻醉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外科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例,使用新斯的明和利多卡因复合剂.单纯利多卡因组10例,为对照组.监测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副作用,观察肢体痛觉、阻滞和恢复运动神经的时间等.结果 胆碱抑酯酶制剂用于局部静脉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缩小(P<0.05),作用时间延长(P<0.05),患者手术期间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也无副作用.结论 胆碱抑酯酶制剂用于局部静脉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的显效时间,延长麻醉的作用时间,且生命体征平稳,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军霞 《甘肃科技》2022,(4):118-120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的联合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用“双色球分配法”将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民医院104例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临床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2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速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T2、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速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稳定度高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0.05)。对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分析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检查中麻醉采取传统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患者麻醉采取纳布啡复合丙泊酚,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注射药物,保留自主呼吸.结果:B组患者在检查中呼吸频率下降幅度显著低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检查中及检查后均没有出现任何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麻醉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应用无痛肠镜检查患者32例与同期行普通肠镜检查者40例对照,比较患者检查前、中、后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观察组对肠镜耐受性好,反应小、副作用少,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肠镜检查组.结论 异丙酚联合芬太尼在肠镜检查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本组50例,机械通气后采用丙泊酚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达Ramsay氏评分2~4分、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和停药时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镇静治疗后起效快,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便于监护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人体心血管多参数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hotoplethysmography,PPG)的心血管多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S5PV210处理器为控制核心,设计了指端脉搏波采集及滤波电路,提取指端脉搏波信号特征,测量人体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值.结果 表明:与标准仪器对比,心率测量最大误差为5次/min;血氧饱和度测量最大误差为2%;血压测量满足ANSL/AA-MI国际电子血压仪标准.  相似文献   

17.
探讨摆动法配合抖动法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技巧的临床应用。对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内镜室2008年1月~2013年1月行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800例,随机分成两组:应用"常规进镜法"398例,使用"摆动配合抖动进镜法"402例,对两种方法的成功率、进镜到达回盲部的时间、因成襻不能继续进镜必须退回直肠重新进镜的次数、检查完成后询问患者痛苦数字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摆动法配合抖动法进镜的优越性。常规进镜法和摆动配合抖动进镜法对照:到达回盲部的成功率分别为92.5%和98.7%(P0.05);平均进镜时间分别为8.5min和4.2min(P0.05);平均退镜重插次数分别为2.1次和0.6次(P0.05);采用数字评定量表评定疼痛程度的平均分数分别为6.9分和3.5分(P0.05);全部检查无并发症发生。单人结肠镜检查操作中使用摆动法及抖动法进镜,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在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患儿接受7%七氟烷复合氯胺酮诱导,B组15例患儿接受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两组术中均使用1%~3%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惠儿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诱导时间、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患儿血压、心率、诱导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7%七氟烷吸入复合氯胺酮诱导过程中患儿循环较稳定,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相比,术毕拔管更快.  相似文献   

19.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急诊急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不同类型的急诊急救患者实施了PDT,同时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最短手术时间3.5min,平均6.4min。术中并发症主要有缺氧、低血压、导管误放等;术后近期并发症主要有出血和皮下气肿等;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有术口感染、导管堵塞等。结论 PDT操作简单、方便、快速、高效,既适应于院内急救、也适应于院外急救的建立人工气道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初进高原(1周之内)的汉族与高原世居藏族的血常规18项指标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研究低氧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尤其是低氧对机体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指尖采血的方法,利用Sysmax的Poch100i型血液自动分析仪(日本产)进行血常规18项指标的检测;使用水银血压测量仪进行静息状态下右上肢肱动脉血压的测定;测定静息状态下的心率;使用NP-40型血氧饱和度测定仪(日本)检测血氧饱和度。采集的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进藏1周之内的汉族,其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均小于世居高原的藏族(P〈0.05),而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与世居高原的藏族无差别(P〉0.05);②进藏1周之内的汉族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高于世居高原的藏族(P〈0.05),而血氧饱和度却低于世居高原的藏族(P〈0.05);结论:进藏1周之内的汉族在红细胞系统指标(HGB、HCT、MCH、MCHC)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与世居高原的藏族青年存在明显差异。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阐明汉族在高原习服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变化程度和变化规律,为更好地了解高原习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