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方法:观察总结在我科住院56例肝癌病人行TACE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524例(占93%)有腹痛,48例(占86%)有发热,16例(占29%)有恶心呕吐,29例(占52%)AST升高,6例(占11%)血细胞减少.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严重并发症原因。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456例,行734次介入治疗,观察疗效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24例,发生率为5.4%,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1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肺梗死4例、截瘫2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19例,死亡4.1%;总体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38.5%、9.7%、3.1%、1.6%,最长1例存活8年3个月。结论:TACE是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行介入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悉病理状态下肝血管短路走向,熟练应用介入操作技术,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的病理及某些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方法:从1992年1月到1997年12月,结合临床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前曾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7例标本作大体病理、镜下病理、免疫组化方法的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及抑癌基因p53PCR技术的检测。结果:肉眼见坏死组织约占肿瘤体积不到50%的有32例,坏死占50%~90%的有54例,90%以上而有未完全坏死的有18例,100%的有13例。镜下仍见有肿瘤细胞的有111例,全部为坏死组织而未见肿瘤细胞的有6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的有72例(649%),p53表达强阳性的有85例(766%)。结论:本组资料表明,肝动脉栓塞化疗能使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但仅有极少部分全部坏死,而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7.
观察经皮热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选取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肝癌患者94例,并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经皮热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并发症及生存情况。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肝癌患者应用经皮热消融与肝动脉化疗栓塞同步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预防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21例TACE术当天开始应用异甘草酸镁,连续7天;对照组20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d治疗组ALT、AST、TB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仍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有效减轻TACE术后肝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图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血供的判断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5例肝脏肿瘤患者能谱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且在TACE术后3周进行肝脏能谱CT检查.所有患者均获得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能谱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能谱图像进行碘基图像重建,再对栓塞术后瘤体进行碘浓度测量、比较.结果:在65例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中,5例(第1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IC肝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60例(第2组)患者动脉期瘤体的IC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脉期的IC病灶与IC肝脏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LNR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血管减影检查(DSA)复查证实只有5例(第1组)患者瘤体仍有动脉供血,60例(第2组)患者瘤体没有动脉供血.结论:能谱CT碘基图能判断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瘤体血供情况,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超声造影(CEUS)与多层螺旋CT(MDCT)在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后的影像,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TACE后效果评估中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术后4周及24周分别行CEUS及MD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周CEUS的评价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69.5%;MDCT敏感性为78.1%,准确率为91.5%.术后24周CEUS的评价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7.7%;MDCT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7.1%.结论与MDCT相比,CEUS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复发病灶,有利于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肿瘤相关死亡率常年位于中国恶性肿瘤的前列。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作为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有中国特色的血管介入治疗,其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方兴未艾。概括了HAIC在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扮演的角色,并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角度分析了其和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一种适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用的姜黄素载药微球,并探究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微球,观察微球的外观和粒度,证明微球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在VX2兔模型中评估肝动脉栓塞微球治疗肝癌的功效.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显示制备的微球球形完整;生物安全性证明微球材料安全指数较高;药效学研究表明姜黄素栓塞微球可在栓塞给药后有效发挥动脉栓塞作用,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成功地制备了姜黄素栓塞微球,有望将其用于栓塞以提高TACE在肝癌中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兔肝癌模型,研究肝癌化疗栓塞后ADC值与MVD相关性.方法肝癌模型为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分为3组,每组6只,为TACE术前组、术后3 d组及术后1周组.肿瘤种植3周,常规MR扫描发现病灶,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3组动物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进行MR弥散成像.动物在MR成像之后,用过量硫喷妥钠处死,取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测量MVD值.并对肿瘤中心区、边缘区在TACE前、后3 d、1周的MVD与AD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VD与ADC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34,P=0.000,可以认为二者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MR弥散成像与病理表现一致,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癌化疗栓塞后的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74例,其中35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组),39例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癌活性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联合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C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E钙粘连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TACE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4.4个月(P0.05);联合组1 a生存率为10.26%,明显高于TACE组的0.00%(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单层动态血管造影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单层动态肝动脉及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观察评价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方法 :确诊且未接受过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33例 ,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 ,运用联合导管技术 ,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CTAP)中运用单层动态扫描技术进行造影检查 ,绘制时间 -密度曲线 ,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全组肝癌均存在肝动脉供血 ,2 9例为明确的单纯肝动脉供血 ,4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明确的门静脉供血表现。在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 ,时间 -密度曲线显示 :肝癌组织在CTHA上呈显著的强化 (P <0 0 5 ) ,在CTAP上无显著强化 (P >0 0 5 ) ;比较CTHA和CTAP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复查碘油CT的肿瘤同层面横截面积 ,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晚期肝癌血供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 ,少数可见侧支动脉供血 ,未见门静脉供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其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其特点是准确性高、创伤小、出血少,可延缓肿瘤生长,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健康、平稳,对治疗积极配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恶性肿瘤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组观察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d、7d、3周及6周时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1d及术后7d的ALT,TBIL,DBIL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其余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后短期内对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肝功能有较大影响,在治疗后要注意加强对患者肝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肝癌介入治疗后11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原因和治疗过程。全部病例均采用插导管至肝动脉内注入碘油化疗药物混悬剂(10ml~30ml)。结果:11例中出血发生在介入治疗后3d内有7例,3~7d4例。经内科治疗后8例出血停止,3例死亡。结论: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或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是出血的主要原因,药物止血和降低门脉压力是治疗该症的主要方法,术前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33例Ⅱ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超选择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10~14d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出血量和疗效,并与31例单纯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联合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缓解率100%;术中平均出血量(348±28)ml,低于单纯手术组(560±45)神(P〈0.05);术前化疗栓塞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12%,低于单纯手术组19.35%(P〈0.05)。结论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减少术中出血,是治疗Ⅱ期宫颈癌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