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还存在设施产权不明晰等问题。要改变现状,必须既要实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工程管理,又要确保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民间供给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林 《科技资讯》2010,(9):134-134
近年来,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民间供给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这一主体进行的。本文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民间供给行为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探讨了影响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性的障碍因素,又进一步结合当前形势,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农业基础设施民间供给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国农村地区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此类问题更为严重,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亟待加强.通过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实地调研考察,我们发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存在三大瓶颈:农户管护意识缺失、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维护资金严重短缺.为此,应积极调动农户管护意识、建立健全管理维护机制、有效推进财政拨款与多种融资模式相结合的资金供给机制以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背景下,各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速度也不断加快,为了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事业快速发展,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是重要的措施。本文结合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出发,对其管理提升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论述,以推动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渐加快,其中农田水利工程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对于水利工程当中的渠道工程则是其建设的重点,该文主要对水利工程当中的渠道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其相关的问题和设计相应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不断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惠宇 《科技信息》2008,(2):103-103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型农田水利的设施及水土流失危害性分析,然后对小型农田设计任务.小型农田水利的设计方法.小河整治防治范围,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与同行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
前些年,国家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主要用在大中型骨干工程的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投入较少。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仍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从2005年起,中央和省级财政都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提高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如何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率,仍然是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明 《广东科技》2009,18(24):23-24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灾频发,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号召,进一步解决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落后而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笔者根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几点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极端恶劣气候日益增加,中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农业生产用水在丰水区供应过量、在缺水区供应严重不足的水供给不均衡现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规模不大且结构不合理,也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引发了西南地区重大干旱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对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而言,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要而深远。该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型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田水利设施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具有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替代的直接作用,可以起到蓄水排涝和缓解旱情的作用,同时也为农业生产减少投资成本;而且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也离不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配套。因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可是近几年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越来越弱化,甚至已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竹军 《科技信息》2012,(9):342-342
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各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本文详细分析当前江苏省2011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如何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使之更加切合实际、更加规范就成了关键性的问题。灌溉渠道的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新疆兵团第八师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渠道的应用设计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粮食生产、抵御水旱灾害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民利益具有直接影响,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但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相关问题,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发挥,本文则在对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加大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入到繁华期。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工程建成后管理问题成为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又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鹏  翟琳  刘江 《科技信息》2012,(33):381-381,413
2011年是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第一年,项目分布在堂邑镇和张炉集镇,项目区内新建小型提水泵站15座,低压管道铺设251.3km,治理疏浚排水沟17.6km,配套3座排水涵闸,修建桥梁8座,进地涵洞182座,硬化田间道路30.5km,铺设田间路61.6km。目前,2011年度重点县项目已完成并已发挥效益。重点县的建设改变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了项目区内的灌溉保证率、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改善了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7.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的基础。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一定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具有非常大的普遍性,更贴近农民农业运作的细节。因此,通过一定的手段解决目前小型农业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将更加具有实效性。该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丁伟强 《创新科技》2014,(16):25-26
小农水重点县工程主要通过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解决田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其能不能够长期运行,是否能长期发挥效益,工程施工的好坏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不仅有外在因素,也有内在因素,本文主要对影响小农水重点县工程施工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十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为了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第一次提出了土地整理的概念。通过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改善生产条件。而在土地整理中,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农田水利项目包括水源选择,灌溉系统,排水设施,水土保持等方面。本文阐述了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之后的管护,并围绕实施过程中资金管护,建设质量维护以及完工后期管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农业的物质基础,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牡丹区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如何更好地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农业乃至全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区的民族团结与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