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助变异系数法和Arcgis10.4可视化手段从城乡空间、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维度对海南城乡融合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并运用回归模型探究海南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果 表明:(1)从城乡融合指数看,海口市和三亚市城乡融合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县,沿海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地区,2014-2017年多数市、县城乡融合指数呈小幅度波动变化,2017-2019年除白沙县、保亭县和临高县外其他市、县均呈稳步提升态势;(2)利用聚类分析法将海南城乡融合发展划分为高级融合、良好融合、一般融合、轻度失调、严重失调5个等级,海口市和三亚市分别属于高级融合和良好融合等级,五指山市属于一般融合等级,多数沿海地区属于轻度失调等级,多数内陆地区属于严重失调等级;(3)Arcgis10.4可视化结果显示,海南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南北两极突出""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特征;(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旅游发展效益和农村非农就业比对城乡融合影响较为显著,除人均GDP对城乡融合产生负向效应外,其他3个因子均对城乡融合发展起正向驱动作用.最后从思维转变、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角度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一环。通过梳理和总结新时代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以物质塑形来促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抓队伍建设来推动城乡精神文明人才相互流通、重精神铸魂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内涵相耦合的对策。突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来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融合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背景下产生的,必然受其所在制度环境的影响。因而能否实现城乡融合,与其所处的制度环境有直接关系。在分析城乡融合与制度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三方面探讨了制度环境对城乡融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测度和系统解构城乡融合水平对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以2010年、2014年和2019年为研究时点,从空间、经济、社会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运用LISA时间路径分析城乡融合时空动态性特征,通过障碍度诊断模型揭示城乡融合发展障碍因素并对其进行阻力模式划分.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时序变化呈“V”字型,表现出“先减后增”的发展态势;空间上城乡融合高水平区主要围绕武汉城市圈、省会城市分布,低水平区多分布在环长株潭、环鄱阳湖城市群外围.(2)研究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变动幅度较小,局部空间结构稳定,空间依赖效应整体较弱,表明城乡融合水平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城市本身发展因素影响,邻近城市对其影响较弱.(3)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受空间融合、经济融合和社会融合共同影响,城市空间扩张、产业结构转型、道路交通通达性和网络覆盖率是研究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5.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重塑民族地区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目标。基于国内外城乡融合的相关研究,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空间规划、生态环境四方面构建民族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对民族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速缓慢;民族地区城乡融合水平差距逐渐缩小,但融合水平不高;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各准则层的水平有所提高,但融合水平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民族地区城乡融合的四个准则层中,空间规划最不均衡,公共服务最均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位于两者之间。根据研究结论建议: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普惠共享公共服务,紧抓生态环境保护,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国家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是对我国国情农情、城乡关系的科学把握,也是对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方案,是西藏聚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建设,改变突出的非典型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指向。文章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和生态5个维度着手,构建了适用于本土的西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算了2003年至2020年间的发展水平。发现,乡村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不充足、产业发展特色资源利用不充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农牧区生产人居生活环境不清新、公共资源分布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建议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重点建立鼓励保障机制推动人力资源良性互动、挖掘资源禀赋潜能促进生产经营联动发展、锚定生产生活需要强化基础设施纵深推进、整治生产人居环境确保生态文明和谐宜居、配置城乡公共资源加快公共服务均等覆盖,进一步提升西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甘肃省2010—2020年的统计数据,构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系统的指标体系,分别运用熵值法确定两个系统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系统的综合评分。通过计算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甘肃省乡村振兴系统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以前,城乡融合系统的综合评分缓慢增长,2017年及以后城乡融合系统评分增长较快。甘肃省两个系统发展交替上升,从2010年的濒临失调开始,经过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良好协调的发展过程。因此,甘肃省要在城乡融合的基础上,带动乡村振兴,使得两个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实证分析宁波市江东区城乡深度融合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江东区城乡深度融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融合”是党和国家“城乡融合”战略中的应有之义,是“城乡教育统筹”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深化与发展,是解决新时期城乡教育关系的根本指针和核心原则。“城乡教育融合”的体系构建与系统推进应站在我国城乡关系及城乡教育关系发展的时空格局中,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为指导,克服“城市偏向”与“乡村偏向”的二元对立,确立城乡教育地位平等、互帮互助、协同发展的融合原则,建构以城乡教育系统互融为主体的内核系统、以城乡社会交融为辅助的外缘系统,以及促进内外系统沟通联结、以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中介系统,并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支援帮扶和城乡教育主体“主体性自觉”联动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借助GIS平台,从空间、经济和社会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定量测度了2000-2015年成都市和兰州市郊县的建设用地变化及城乡融合水平.结果表明,基于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政策,成都市和兰州市郊县的土地利用和城乡融合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0-2015年成都市和兰州市建设用地的增加面积中,变化...  相似文献   

12.
推动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关键举措,要落实这一举措就必须借助有力的载体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而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态,其不仅对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就目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来看,在市场定位、规划布局、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基础设施以及投融资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使其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应然功能未得到完全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特色小镇在探索发展过程中所存问题来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具体包括找准市场定位、突出特色产业、科学合理规划、重视人才效应、改善基础设施以及扩宽融资渠道,最终促进特色小镇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应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湖南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南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以组团式城市群发展为核心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强化对乡村的带动力;依托产业集群壮大城乡经济,统筹城乡发展;重视人居环境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品位;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城乡融合与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影响因子,分析在城乡融合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性,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泛在应用,加快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已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从逻辑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旨归,数字城乡融合发展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然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依然面临城乡数据要素流动堵点尚存、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滞缓、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相对较大、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突出等现实梗阻。据此,提出促进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素养培育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为驱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引擎。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经济体系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是适应产业融合趋势的需要,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产业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以便在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姝 《甘肃科技》2009,25(8):82-84
当今世界大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我国城乡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推进主体功能区划是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的新战略,也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在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的同时,希望能通过在城乡地域内推行主体功能区划来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实现城乡良性发展,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陕北地区经济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区域城乡差距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影响,寻找一条适合陕北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梳理陕北地区特有的经济及乡村地域发展特征,分析该地区现状城乡统筹存在问题,提出陕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路径。在延安市和神木县的城乡统筹规划中,通过分区域引导、城乡的"聚"与"减"和突出生态保护3种战略思路的引导,统筹安排各类城乡发展要素,促进延安市和神木县的城乡融合发展。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是陕北地区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适合陕北地区城乡发展的路径,才能切实促进陕北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红娟  陈兴鹏 《甘肃科技》2012,28(7):1-4,14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协调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融合,形成“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关系.分析了兰州市城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延伸公共服务的范围、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居住环境等措施提高城关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20.
县域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乡一体化重中之重。建立在产业和企业发展基础之上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有效解决就业、收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机制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镇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