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通行之大徐本《说文解字》由徐铉于宋太宗雍熙三年奉命校订,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其中变化自然难免,非《说文解字》原貌,使用前需仔细校勘。利用字书、韵书等文献对《说文解字》水部进行校订,可以解决它在释义和注音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浩"的释义"浇"应是"饶"的讹字,"沼"的释义"池水"之"水"当是衍文,""、""释义中的"云雨"应是"雨云"之倒文,""的反切上字"子"是"于"字之形近而讹等。造成这些讹误的原因主要有形近而讹、衍文、倒文等。  相似文献   

2.
英语词语与《说文解字》在释义上的契合@万献初...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注》分析总结了字(词)典释义与传注训诂释义的异同,并对《说文》释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补充,其训释理论和实践对于辞书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步综合分析形音义的字典,它对声训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而声训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释义方法,不仅含量和类别丰富而有价值,而且从中也可以窥探出其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从《说文解字》中的声训实例入手,浅谈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疒部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是一本字书,但是我们可以从许慎所作的释义中了解到当时若干的文化信息。通过对《说文解字》“广”部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许慎时代医学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窥测到当时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医学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说文解字》增字足义的释义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其类别、特点等,发现增字训释的价值与规律,由此可以更全面理解此种释义方法。  相似文献   

7.
读《说文解字》第一部叶斌东汉许叔重所作之《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一书,千百年来被文字、训诂学者视为经典。由于此书没有详细交代编写体例,加之流传中产生的讹误、改易,使得此书有许多的“奥秘”。要充分利用此书,就必须揭开它的奥秘,这就形成了对《说文...  相似文献   

8.
通过钱大昕对诸家目录书价值的评定,利用目录学方法进行史实考证的实践活动,以及他所编修的《补元史艺文志》、《范氏天一阁碑目》等目录书中体现的目录学思想,可知钱大昕在目录的体例、分类、价值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9.
汉兴之后,小学字书纷纷问世,按其编纂方式可分为《三苍》型、《尔雅》型和《说文解字》型三种。汉朝政府重视开展小学教育的讲学活动,在小学教育的影响方面,尤推许慎的《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中“耒员”、“芳”二字释义有误,“耒员”、“芳”的本义、旁义、引申义与其他音近形近率可以进行比较,以确定它们的精神含义。  相似文献   

11.
"说文学"在汉语文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是"说文学"中的巅峰之作。《说文解字注》虽是一部卓越的煌煌巨制,但它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拟从《说文解字注》木部字的校勘着手,窥探《说文解字注》对《说文》校勘的概貌。  相似文献   

12.
张涛教授和邓声国教授撰写的《钱大昕评传》,是目前为止一部较为全面的关于钱大昕的评传,是对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关钱大昕研究成果的一次凝练和总结,此书的出版对于钱大昕研究乃至清代学术研究都有着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玄应所著的《一切经音义》是注释佛经词语的一部著作。其中大量引用《说文》中的材料,有些注释和大徐本《说文解字》有程度不同的出入,从中可以发现大徐本的错误,弥补今本《说文解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训诂学方法对《读鲁迅旧诗小札》一书中对鲁迅几首诗歌的释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清代专门从事《说文解字》研究的学者众多,其中段玉裁名声最大,成就亦最显赫。段氏积数十载精力对《说文解字》作了全面细密的校勘整理,成《说文解字注》三十卷,为清代《说文解字》注本中最重要的一部。段注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是存在问题的。本文通过校勘段注《豕部》,以窥其概。  相似文献   

16.
清代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在给《说文解字》作注时抓住本字本义相统一的原则,而且在校改《说文解字》时也紧扣这一原则;有关这方面的校改条例有七条。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注》中对"亥"字都有解释,各有不同,本文就其中的几种解释做了分析和探究,以求了解"亥"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前人对叠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叠文字,鲜少针对“三体叠文”这一特殊的文字形式展开研究。和《说文解字》所收录的35个三体叠文相比,《康熙字典》比《说文解字》多收录了82个三体叠文。通过比较《康熙字典》与《说文》中三体叠文的收录情况,集中对《康熙字典》所收录的三体叠文进行研究,三体叠文的结构多为品字形、横纵并列式,其表意方式与构形部件间有密切关系,构形部件不同的意义、引申义使得三体叠文在表义上体现出典型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宋元之际,戴侗撰《六书故》一书,保存了丰富的《说文解字》异本材料。《六书故》引用《说文解字》唐本材料共58条。对这58条唐本材料加以简要的考证和评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说文解字》的原本面貌,有助于《说文解字》及文字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