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学之友》2020,(2):11-13
正南极大陆98%的地区被冰雪覆盖,内陆冰盖更被称为"生命禁区""白色沙漠"。从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活动算起,30多年间,从一无所知到建成多个考察站,从没有一艘专业科考船到如今海陆空立体考察,中国正从极地考察的大国向强国迈进。有这样一群科考工作者,他们心怀祖国、心怀梦想,在极地绽放着别样青春……首赴南极考察是意外之喜1980年初,两位中国科学家首次登上了南极大陆,为南极探险考察史标上了"中国"注脚。这两位首次代表中国出征南极的科学家就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董兆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正>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也是万千游客慕名前来的朝圣之地。这里曾代表着繁荣的夏连特拉王朝,却也在茂密的丛林中神隐了几个世纪。有人说,在这里欣赏美丽的日出是人生中最纯净的体验,也有人说,这里的断壁残垣诉说着人类的故事。与中国长城、印度泰姬陵、柬埔寨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的婆罗浮屠佛塔,是南半球最大的古迹。但它却因为种种原因,在印度尼西亚的茂密丛林中隐藏了近10个世纪。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对南极开展科学考察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以国际合作的形式开展的,当时我国派董兆乾、张青松2位科研人员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度夏考察。直到1984年,我国才首次自己组织了南极科学考察,并建立了首个南极考察站。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南极科考站共4个,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这两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和昆仑站、泰山站这两个度夏科学考察站。随着我国新一代的破冰船"雪龙2号"和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入列南极科考,以及即将建成的罗斯海新站,我国即将形成"五站两船一飞机"的南极科学考察与研究支撑体系,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09,(4):50-50
全球首座温室气体零排放极地考察站2009年2月15日在南极落成。这座由比利时政府授权修建的考察站以比利时国王孙女伊丽莎白公主的名字命名,耗时两年建成。“伊丽莎白公主”站依靠风能和太阳能运转。其设计力求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将为其提供电力和热水,连窗户也设计成有助于聚集能源的形状。此外,考察站产生的所有废物能被循环利用。利用微生物分解技术,考察站内的洗澡水和厕所用水最多能循环利用5次。  相似文献   

5.
绵延数千米的非洲刚果盆地原始丛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那里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质地貌,以及无数的珍禽异兽和珍贵植物,曾引起许多探险家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6日至8日,南极乔治王岛因天气突变,韩国考察队先后有两艘小艇共8人遭遇暴风雪袭击遇险,多国考察站和考察舰船、飞机,进行了一次陆、海、空联合大搜救……  相似文献   

7.
一说到北极,有人就喜欢形容艰险异常,让人望而生畏.以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选址的新奥尔松而言,其实远非如此.新奥尔松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北部,笔者曾在这个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地方住过几天,深感这里科研环境是比较优越的,任何一个国家在这里设立考察站,根本不用为建房、供热、用电、就餐、交通操心费力,租座房子就全有了.这是因为新奥尔松良好的基础设施给予了充分保障,其满意程度远胜于国内的穷乡僻壤.  相似文献   

8.
人类从发现南极大陆至今,200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它进行探索、考察。早期,主要是一些探险家、科学家在各国政府、团体、个人的资助下从事探险活动。而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极考察则主要由各国政府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进行科学考察。目前,南极地区有18个国家在冬天使用着41个科学考察站,坚持长年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自1984年开启极地考察以来,已经走过了35年的光辉历程。我们从当初仅有单一的南极长城站,迄今已建有长城、中山、泰山、昆仑4个南极站和北极黄河站。近期,位于南极大陆罗斯海海岸的新考察站也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我国现已成为当今世界在南北两极同时建有多个考察站的少数极地大国之一。然而,两极基地建设,只是我们实现极地科学考察计划中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我们的极地科考团队远涉重洋,能否确保人员如期登陆,科研设施安全送达,生活条件有充分保障等等则更为  相似文献   

10.
南极大陆较小,面积1239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9.4%.南极常年冰封雪盖,气温很低.除了科考队员外,南极没有常住人口,因此是一方净土,未受到任何污染和侵蚀.自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出访前人类     
在亚马逊的热带丛林里度过两年艰苦的淘金生活后,淘金工比克和考尔决定回他们的家乡。两人的背囊里都有一包沉甸甸的金砂,他们的心里充满成功的喜悦。他们现在恨不能一步穿越热带丛林,立刻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于是,比克和考尔选择了一条比较难走、据说要近得多的路,仗着自己有丰富的丛林生活经验,比克和考尔走得满怀信心。第五天的下午,他们发现丛林里的树木稀少了些,比克和考尔加快了步子,很快穿过这片开阔的林带。太阳已开始西垂,原本就昏昏暗暗的丛林更加幽暗了,走在前面的考尔用力地挥动利斧砍去纠缠在一起的藤葛,他们走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一些相当古朴的西布罗族人。他们几乎都不劳动,故而有人称他们为"不劳而获"的人。其实,这并非对他们的不恭,而是对他们过人的智慧的一种赞扬与推崇。据说,很早以前,沙比亚丛林除西布罗人外,还生活着另外两个部落。那里野兽成群,人们受到这些野兽的巨大的威胁与危害。其中一个部落,每当野兽袭来时,所有的人无不是拼命逃跑,可他  相似文献   

13.
2002年7月30日,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落成;2004年7月28日,我国政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Ny-°Aolesund)建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站,是中国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正如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  相似文献   

14.
走近南极     
南极是地球上惟一一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南极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除沿岸的山脉、裸露的岩石外,98%的地方为冰雪所覆盖。这里年平均气温为零下50℃,最低气温为零下82.8℃。为了揭开南极神秘的面纱,一批又一批科学家、探险者登上了南极。最早在南极建立考察站的是苏格兰的一批气象学家。1904年2月20日,由布鲁斯领导的苏格兰考察队乘船抵达南极,在南奥克尼群岛上建立了气象观察站,开展了多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是人类建立的第一个南极考察工作站。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苏联、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韩国、印度、智利、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15.
<正>洞穴本身已经够可怕的了,如果里面再有鳄鱼的话简直就恐怖爆了。正在参与洞穴考察项目的科学家被吓了一大跳。他们当时正沿着洞穴爬行,突然就出现了两只红色的眼睛,"真是吓死人了!"鳄鱼有时的确会因干旱而躲到地下,但这是首个被发现长期居于洞穴中的鳄鱼种群。科学家很快就明白了鳄鱼定居在这里的原因——蝙蝠。作为鳄鱼的食物,蝙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复杂地形和敌情下的亚热带丛林山岳地带作战。我军装甲兵克服重重困难,发扬勇猛顽强机智灵活的光荣传统,对复杂情况下的坦克作战方式进行了新的探讨,并取得不少成果。以下即为他们作战的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6,(5):5-5
最近,在刚果(金)的一座国家公园的沼泽丛林里,科学家观察到了两头互不相干的雌性野生大猩猩使用工具的情形。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大猩猩也会使用工具。当时,一头雌性大猩猩趟进齐腹深的水塘里,然后回到岸上,抓取一根约90厘米长的树枝。接着,它又回到水塘中,并用树枝在水中指指戳  相似文献   

18.
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道蜿蜒千里,经过金沙江畔的永胜县,在永胜县六德乡玉水、营山、双河3个行政村的结合部,丛林里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神秘古墓,留下了令人神往的青春棚,留下了荒草残碑中的古城堡,这里就是五尺古驿道上的他留山……到达永胜县城已是夜幕降临,第二天一早,回味着头夜里他留鸡的香味,就着久负盛名的三川火腿和永胜油茶,啃了两个馒头后,我们上路了。目的地是位于永胜县六德乡玉水、营山、双河3个行政村结合部的他留人古墓群。  相似文献   

19.
孙安珍 《知识就是力量》2012,(2):F0004-F0004
在地球上所有神秘的民族中,中美洲的玛雅是最独特的。其绚丽多彩的玛雅文化,曾与中国、埃及、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文明相辉映。遗憾的是,他们后来却离奇失踪了,连同他们宏伟的城市也被丛林吞没了。  相似文献   

20.
游船遇袭 格丽丝是澳大利亚一家跨国服饰公司的高级设计师,2010年7月,好友玛亚蒂与她的丈夫卡波特一起向格丽丝发出邀请,希望她能与他们一起到位于中西非的刚果河流域漂流旅行.抵达刚果后,他们请来了一个叫吉姆的大个子导游.7月20号早晨,格丽丝三人在吉姆的带领下,驾驶游船从卢阿拉巴河段开始了漂流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