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纳米艺术是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而派生的一个科学艺术分支。由于该学科的发展仅有几年的历史,因此,许多相关的概念及术语都还不够成熟,尚未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文章就纳米艺术的定义、艺术形式,以及DNA艺术、碳纳米管与富勒烯艺术等纳米艺术相关的概念和词语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计算机辅助纳米艺术的内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智能技术参与艺术实践既有历史的根据,又有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和艺术概念的泛化为其铺陈。智能技术得以赋能艺术有其本体论的根据、认识论的意志使然与知识论的可通达性以及审美境界—自由的高度契合。这种新形式使艺术面临着新的困境,但是艺术仍然保有自己的领地,并不会因此被消解或是取代。当下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表现艺术的方式,而是凭借“智能技术+艺术”的赋能模式给艺术注入活力并打开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领地。这将是艺术实现自身的拯救方式,也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更充分自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争论的焦点问题,并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考察,指出了在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的不同特征。文章还对分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2):106-110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艺术丰富了艺术世界。这种基于交互性的艺术形式与传统艺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计算机艺术中的交互性影响了作品的显示,在本体论层面界定了计算机艺术的本质。计算机艺术的交互性塑造了积极的艺术家和用户,在价值论层面彰显了计算机艺术的意义:不仅在创造性、活跃思维和思想自由等方面展现了艺术价值,还重塑着人们对艺术和美的认知,促使人们去思考艺术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阿恩海姆的视觉动力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动力学是贯穿阿恩海姆艺术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文章还对其视觉动力的概念、产生缘由、主要构成因素、研究方法、意义及缺憾进行了梳理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鲁伊 《科学大观园》2010,(20):56-57
<正>"勇士与神兽"的希腊神话题材出现于西方艺术之中可谓司空见惯,然而同样的题材出现在1200多年前的中国唐朝皇后墓室的石椁上就令人意外了。专家研究认为,这些首次发现的以勇士与神兽为主题的石雕艺术,为考察中国唐朝文化中的西方艺术提供了鲜活标本。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可谓千古传颂。不过,在杨玉环出现前,李隆基还有位死后被追封为  相似文献   

7.
周健 《科技术语研究》2001,3(2):41-42,111
本文从纳米、纳米结构、纳米技术等术语出发,引出纳米武器的概念,将纳米武器分为飞行器类、地面爬行类和水中兵器三类,着重分析了各类纳米武器的性能和作用。指出纳米武器的出现和使用将促使未来的战场形态、作战形式、战争结局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进而使人们重新认识军事领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产生全新的战争理念,使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进一步向质量智能型方向发展,彻底变革未来战争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0,(24):F0002-F0002,I0001
<正>书法是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一门有历史、有规范、有演变、有创造、有很高艺术内涵的艺术门类。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其字形由象形文字起源,在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经历了有代表性的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在今天的会议上,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等五个部门各自介绍了“十五”期间在纳米科技领域立项、部署等工作的进展情况,白春礼同志代表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专家组介绍了纳米科技发展的态势,对我国纳米科技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建议;会议还听取了部分省市、地方、科研院所、企业代表的交流发言。我们可以感受到,自2001年7月五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大家群策群力,为纳米科技发展作出了重大努力,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这些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0,(18):F0002-F0002,I0001
<正>从人类艺术起源开始就有了石雕的历史。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就"彩色石雕"而言,首先是利用天然石材特有的纹理、色彩、质感产生的对比来表现主题;其次,忠实原型的体量、形态、颜色及生态习性特征;第三还需要作者具有娴熟的雕刻技法。因此,一件优秀的石雕作品不但能在艺术上给人享受,而且还能用它独特的艺  相似文献   

11.
太空美术是建立在太空科学与宇航学发展基础上的美术形式,同时具有科学与艺术的特质。它把科学知识融入了图像世界,成为我们了解太空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太空美术和太空摄影相近,但又是不可代替的两种视觉语言形式,太空美术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给现时期的科学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模式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动仪复原模型的造型设计是科学复原的一个重要部分,既是实现仪器功能的需要,也是展现汉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方式,涉及到结构造型和艺术造型两方面的研究。文章回顾了史料和考古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筒状、钟状和卵状三类现有的造型。基于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所完成的新复原模型,分析了结构基形、悬挂点位置、调整结构和仪器稳定性等结构问题,对新模型的造型设计和研究思路做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现实技术系统通常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诸多技术的新技术形态。虚拟现实技术系统所营造的"虚拟现实",开辟了人类的新一维生存空间,提供了新的生存方式。其所具有的媒介功能、去蔽功能、虚拟性、互动性、沉浸性、超越性,与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现的艺术特性相融通,彰显出技术与艺术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科学哲学既不属于“旧的”实证主义的、逻辑语言学的、分析的形式,也不属于“新的”历史的、解释学的形式。他认为科学的问题不能通过科学本身得到解决,必须从哲学上来澄清科学的意义和价值。尼采主张从艺术的视角来透视科学,又从生命的视角来透视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尼采的科学哲学是艺术和生命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I offer a theory of art that is based on science. I maintain that, as any other human activity, art can be studied with the tools of science.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rt is scientific, but aesthetics, the theory of art, can be formulated in accord with our scientific knowledge. I present elucidations of the concept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rt, work of art, artistic movement, and I discuss the ontological status of artwork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6.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s a fundamental concept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world. Its historical consideration leads to an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andcontemporary culture. In this paper we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 theanthropometric stag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s a historical world view. Wedefine this stage on the basis of René Girard's hypotheses on the origin ofculture, and we isolate its principles. Next, we consider the function of art asthe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We investigate the three major motivesof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in the anthropometric stage, i.e. beauty, dramatizationand mimesis. We show how and why these motives play an essential partin the obfusc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origin of culture. Finally, we showhow these developments are dealt with in the aesthetics of Plato and Aristotle.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传播并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的传播活动,而是一个通过传播主体对科学内容传播的解读与延伸,复合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娱乐效果等文化属性的传播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展示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科学传播之中。作为科学传播展示手段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是科学传播的一种媒介,其创作与设计需以科学启蒙和科学内容传播为最终目的,以尊重科学传播主体、受众两个群体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基本要求,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及"人"的思考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仿造翻译方法是新术语和新概念在语际转换中常用的翻译方法,但是,由于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对这一转换方法的研究并不多。从语义、形态、句法和指称层面分析仿造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局限性和可译性,探索仿造方法在翻译新术语和新概念中的具体应用,能够相对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仿造翻译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具体和实用的仿造翻译方法,指出相关注意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新术语和新概念的仿造翻译实践,以填补目标语的语义和文化空缺,丰富目标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