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2.
从五行说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逐渐走向神秘主义的。《吕氏春秋》时期是五行说发展的一个结点,五行说的神秘性在吕书中已经昭然若现,五行的奇幻色彩亦随之凸显。在当下语境下,五行奇幻在向传统回归的过程中,吸收传统五行思想的同时对传统五行奇幻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五行奇幻文学。  相似文献   

3.
五行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汉书·五行志》的五行观念为灾异的人事比附,具体表现为五行灾的人事比附、妖祸异的人事比附。五行说的本质是虚幻的:不同学者的主观努力、不同集团的随意阐释、灾异解释的牵强附会。五行说对当下奇幻文学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行观念的流行即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完整的世界。天上、地下、人间以及自然界都有五行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影响。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仅存在于孙悟空的成长中,存在于取经五人众之间,也存在于妖魔的世界中,这就是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五行互藏理论是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代医学中并未得到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足够的重视,影响了五行学说体系的完整性"。五行互藏"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由明代医家张景岳首次提出概念,不仅可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联系,而且可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药性分类和用药。  相似文献   

6.
五行之说是我国古代的基础理论之一,对我国文字及文字学曾产生深刻的影响。《说文》在说解文字时多用五行观念,清代以后的文字学家对此多有批评。本文认为,应从文化的、历史的和文字本身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五行学说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等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 ,“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1 ]。五行之间有其内在的变化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反应为五行的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的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的这种抽象特性 ,来归纳各种事物、阐释宇宙中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协调平衡 ,而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和母子相及 ,是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五行相生 ,说明了…  相似文献   

8.
当西方传教士在明末清初之际介绍西方四元素的同时,也对五行理论提出一些批评.四元素的观念和五行学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逻辑,一个是谈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另外一个则是着重于系统内各单元相互影响及变化的理论.五行学说具有中国自然哲学的特色,金木水火土只是一种系统的符号,它们有相互生克的运行关系,正是延续《周易》生生化化的思想.另外,五行学说的建立常常与王朝更换、做人处事及王者统治相对照,这也正显示了中国自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火”欠妥。系统分析“火”之形音义,发现“火”之甲文象火焰上升之形,“火”与“煅”实为同源转语,“火”之本义应为“物燃而生之光焰”;笔者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火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4.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力学教材和普通物理教材大都把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矩守恒定律视为质点组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的推论,忽视了守恒星的本质意义,是不正确的.本文绘出正确表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