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近代史上的"中国通",往往被当作日本浪人来看待。可以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的中国通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然而,通过考辨其历史成因得知,真正的中国通有别于日本浪人,他们是一些精通汉文化的、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群体。应该说,只有具备汉学或中国学素养的文人学者,才有资格被授以这种称呼。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考证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日本数学书横排的历史源头、推广过程及其对日本和中国的影响。日本数学书横排始于1879年日本著名数学家中川将行和荒川重平合著的《几何问题解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完成。日本数学书横排的完成反映了日本学者在引进西方数学过程中突破传统、锐意进取的集体智慧,不仅为日本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方便,也影响了晚清数学教科书的编排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将中国的“祺祥政变”和日本的“王政复古政变”作比较研究从两个政权产生的动因、掌权者的属性和素质及政权不同性质来说明从十九世纪六*十所代开始,中、日两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框架在明治时期已初具雏形。日本近代图书馆事业是在明治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广泛引进欧美先进国家的文物制度的过程中,引进了欧美图书馆思想。在引进欧美图书馆办馆模式的过程中,原有的办馆模式——文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图书馆事业迈入近代化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13,(4):30-30
2015年1月28日,由中国社科院、中日友好协会主办,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华日表学会、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后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宗旨是:通过回顾总结4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前两国关系严峻局势的深层背景,展望两国关系中长期发展前景,发出致力于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积极信息,提振公众对两国关系发展的信心,为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发展营造气氛。来自全国友协、中日友协、中国杜科院、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华日本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日关系史学会、军事科学院、商务邢等部门的中方官员、专家、学者,和来自日中友体.北海道日中友协、伊藤忠(中国)集团、中国日本商会、日本大学等日方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人撰写的大量日本竹枝词反映出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从萌芽阶段的好奇,发展阶段客观与盲目的日本观并存,到繁荣阶段的理智、冷静的日本观,而尾声阶段的日本观却为淡然。然而,近代中国人"西教盛行,汉学更轻"的失落感与中华文化中心的优势文化心理始终贯穿在日本竹枝词的发展与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暨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周报社及中国日本商会共同举办。论坛旨在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佳言 《世界知识》2010,(24):31-31
王俊彦是中日关系史学会的日本问题专家,多年来在日本和国际关系领域辛勤耕耘,所著《警惕日本》、《审判日本战犯纪实》、《日本投降秘闻》和《中美苏三国演义》等书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佳楹 《世界知识》2013,(16):62-64
日本于l894年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第二次侵华战争,并在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转变为全面侵华战争。两次侵华战争都存在战后赔偿问题。第一次侵华战争日本获胜,它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赔款和侵略特权并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澎湖达50年之久;第二次侵华战争日本战败,理应对中国人民的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予以赔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甲午战争前日本对华的间谍活动分成三个阶段论述 ,分析了谍报工作对甲午战争进程的  影响 ,探讨了日本谍报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探寻甲午战争的失败应该有社会转型的思路和视野。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讲,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在甲午战争之前各自对本国社会近代转型的推进程度是不同的。明治维新通过全面的变革初步实现了包括军事转型在内的社会整体的近代转型,而洋务运动有限的改良根本改变不了清军整体的古代军事形态。从甲午战争的史实看,正是由于两国在各自近代军事变革中的不同作为所导致的军力代差注定了两国在甲午战争中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无论学界中人还是普通百姓,谈到甲午海战大都将矛头指向北洋海军腐朽.但“北洋海军腐朽说”由于佐证材料的不充分,并不能被认定为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源.甲午海战失败的真正根源应该是封建皇权专制与近代海军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民族资本在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生、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条件,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概况及所起的若干作用,并根据史料客观地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仅对总结中国近代纺织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据此可客观地分析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所起过的积极作用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军事软实力的视野,总结了甲午海战溃败的原因。认为北洋海军的战略思想落后、情报信息收集不力以及官兵素质低下是导致拥有硬实力优势的北洋海军战败的主要因素。以史为鉴,提出了人民海军在保持战略思想的先进性、制信息权及提升官兵素质等软实力建设方面的建言。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消费合作社的业务区域多以“行政区域”为限,货品定价既要考虑市场价格波动,也要考虑社员购买能力,一般多采“低于市价,高于成本”的政策.为规范社务管理和提高业务水平,相关部门对相关程序进行了规范.盈余分配方面,社员所得主要按照惠顾交易额进行分配.虽效果较为明显,但经营管理不善仍然是制约消费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动员活动,在局部范围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对于日本政治动员的效果,清政府仍具有全方位的差距,即存在体制落后、目标不明、手段单一等明显缺陷。正是缺乏有效的政治动员这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又是最基本的条件,成为清政府输掉这场战争的重要原因。从中还可窥见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变革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只迈出了引进舰船、枪炮的第一步改革,而没有跟进更深入的体制变革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几年来,清末新政史的研究经历了从否定到被肯定,然后逐渐被捧高的过程。与此同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愈来愈低落。其实,从新政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身内容看,尽管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它对于中国社会的促进及其在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中的作用却难于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从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来看,辛亥革命是非进行不可的,并注定将推翻帝制。辛亥革命既是民族革命,同时又实行了政治革命,它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基本事件,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中,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从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来看,当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战争结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文中对海上保障起决定作用的财务保障、物资保障、卫勤保障、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以及组织实施保障的后勤指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辩证法,对中外大量档案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重新考察了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发动的五次收复海城战役,否定了清军统帅准备不足,指挥无能,军队纪律松弛等片面结论。肯定了清军官兵的爱国行动和巨大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