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中成药荣昌肛泰挥发性成份,用毛细管GC/MS/DS法从荣昌肛泰挥发性成份中分离鉴定了16种化合总峰面积的93%,和标样保留指数法进一步确证了其中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68%。  相似文献   

2.
药用皖鄂鼠尾草精油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药用皖鄂鼠用草精油,用毛细管GC/MS/DS联用仪分离并初步鉴定了其中的35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7%的再用气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双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和标样核对等方法鉴定了1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25%。  相似文献   

3.
杨树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加拿大杨树花的挥发性成分,以GC/MS/D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了35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5%,其中含量较高的是1-乙氧基丙烷(14.44%),乙酸乙酯(12.94%),1,1-二乙氧基乙烷(11.63%),苯甲醇(5.75%),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5.59%)等。  相似文献   

4.
桉树密和荔枝蜜的气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循环气提-树脂吸附法捕集蜜和荔枝蜜的头香,用GC/MS/DS从桉树蜜头得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24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76.43%,用保留指数和标样确证了其中20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72.46%,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甲氧基乙醛(19.51%)和苯甲醛(19.49%)。从荔枝蜜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7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峰面积的95.76%,在荔枝蜜头香中用保留指数和标准确证其中14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桉树蜜和荔枝蜜的气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循环气提-树脂吸附法捕集桉树蜜和荔枝蜜的头香,用GC/MS/DS从按树蜜头香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24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76.43%,用保留指数和标样确证了其中20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72.46%,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甲氧基乙醛(19.51%)和苯甲醛(19.49%)。从荔枝蜜中分离并初步鉴定了17种化合物,占蜂蜜天然头香的峰面积的95.76%。在荔枝蜜头香中用保留指数和标样确证其中14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5.29%,含量较高的组分是芳樟醇氧化物(53.78%,25.34%)。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了有治疗恶疮,霍乱效果的牛粪挥发性成分。用毛细管GC-MS联用法分离并初步鉴定了50种组合,占总峰面积的70.92%,进一步步用程序升温保留指数和标准样品联合确证了其中的24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34.68%,与Sadtler保留指数库文献数据对照又确证了另外8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6.09%。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对辽宁千山地区狼尾珍珠菜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此花挥发油含量为 3.7%。用 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确定了 14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其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67.45%。  相似文献   

8.
本作对辽宁千山地区狼尾珍珠菜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此花挥发油含量为3.7%,用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确定了14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其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67.45%。  相似文献   

9.
槲寄生枝芽挥发油成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寄生于辽宁千山梨树的槲寄生枝芽的挥发性成份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测得槲寄生枝芽的挥发油含量为0.68%。用GC/MS法从槲寄生枝芽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19种化学成份;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份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珠芽蓼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GCMSDC联用方法,对珠芽蓼全草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分离出的58个色谱峰中,鉴定了33个化合物,并测定了相对含量.其中萜类16个,占2084%.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模拟装置上对吸入式气浮净化机的脱油浮选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转子转速、气量、油滴粒径等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吸入式气浮净化机的脱油浮选动力学可用动力学方程式描述,浮选速率常数随油滴粒径、气量的增加而增大,极限油浓度与油水的性质、油滴粒径、转子转速、气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传统的石油地质理论定义的含油气面积提出了异议,用倒转背斜油气藏、断层下盘油气藏和不整合面下油气藏的实例阐明在传统定义下确定含油气面积存在的问题,指出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含油气面积小于实际面积。笔者将含油气面积定义为含油气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区域,并推荐了三种正确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生物显微镜研究了直流电场下水包油(O/W)乳化体系中油滴的迁移行为,然后分析了电场强度、油滴粒径等因素对油滴迁移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直流电场下,油滴会发生定向迁移,但迁移过程中不会发生聚并;油滴迁移速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变小。直流电场可破坏油滴表面稳定的电荷结构,导致油滴表面电荷分布不均,从而促使油滴在电场中发生定向迁移,并在阳极表面发生破乳、聚并,实现与水相的分离。最后,对直流电场作用下乳化含油体系的油水分离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初始含油量为89.2 mg/L的模拟乳化废水而言,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处理后,其出水含油量低于5 mg/L,除油率高达95.3%。  相似文献   

14.
紫花地丁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紫花地丁挥发性物质,测得紫花地丁挥发油的含量为1.65%,用GC/MS法从紫花地丁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6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92%。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佛手果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用GC/MS/DS方法从佛手头香油中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再用GC/FTIR方法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其中有25种化合物在佛手油中过去没有报导过。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沉积微相和油气水分布对砂岩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针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问参数预测,研究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平面分布,建立油气储层参数模型的方法--"复合相控模型"法.此方法的实质是实现了受地质和油气复合约束的井问参数预估,特别适用于井控不足的油气储层参数描述,是油气藏描述的一项实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盐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salt out-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SO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探讨无机盐对蒸馏方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蒸馏时间、固液比、无机盐、磷酸氢二钠的质量浓度、萃取剂等因素对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松壳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SD法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蒸馏时间3 h,固液比1:9(g/mL),盐析效果最好的无机盐为4×10-3 g/mL磷酸氢二钠,在此条件下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为0.9%,是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制备红松壳挥发油提取率(0.64%)的1.4倍。红松壳挥发油成分分析表明:SOSD法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7种可能成分,而SD提取红松壳挥发油共分析出16种可能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结果有9种相同可能成分,如反-α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苯甲醛、左旋樟脑、2-茨醇、(1R)-(+)-诺蒎酮、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2-(4-甲基苯基)丙-2-醇、4,6,6-三甲基二环[3.1.1]庚-3-烯-2-酮、3-甲基-6-(1-甲基亚乙基)-2-环己烯-1-酮等,其相对百分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公用网络比较经济的通信资源建立监控系统己成为远程监控领域的热点.作者提出一种基于Intranet的油库监控管理系统方案,该方案采用AJAX技术实现,具备B/S模式的优点,且由于利用AJAX框架的应用程序响应快,能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开发的油库监控管理系统已投入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 S O2-4 / Zr O2 超强酸体系作为重油催化裂化助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 S O2-4 / Zr O2 可提高轻质油收率,并能降低催化剂生焦;在工业催化裂化高温水蒸汽流化的条件下, S O2-4 / Zr O2 超强酸体系中的 B 酸对重油催化裂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徐长卿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徐长卿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丹皮酚(90.00%),对羟基苯乙酮(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