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以能量的观点对振动表面的声辐射特性和表面声强进行了理论分析.将近场声能分解成有功部分和无功部分,对这两部分能量进行了定量分析,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公式.通过对脉动球和摆动球两种典型声源的讨论,证实了本文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声辐射模态确定声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声辐射模态方法研究了声辐射问题.以声辐射模态表示振动表面的多极子辐射,构成一组基函数,采用声辐射模态展开振动表面辐射的声场信息.在声场中,选择包围振动表面的封闭表面,振动表面辐射的声功率为声强在该封闭表面上的积分.基于声辐射模态和声场分布模态,推导了计算任意形状振动表面辐射声功率的计算公式,丰富了声辐射问题中的模态分析内容.针对平板辐射,数值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装甲车辆内部的A级噪声高达114.4dB,是一个国内外都在力求解决的理论和技术性难题,装甲车辆噪声的很大一部分来自它的板结构的振动声辐射。文中利用声强测量技术和开发的振动强度测量方法与系统,对一装甲车车体板结构的声辐射和振动能量流进行了测量分析,给出了它们声振特性的动态结果,确定出了甲板各个部分的声辐射量、振动能量流和相互间的一些联系,为装甲车辆减振降噪措施的合理化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板水下声辐射主动控制时压电传感器/作动器的布置问题.基于声振耦合理论,在低于临界频率情况下对结构模态和声极子的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的分析,建立了板波数和辐射声功率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模态抑制和模态重组方法相结合的压电片布置方案.结合有限元/边界元数值计算方法,对所提出的压电片布置方案进行了结构辐射声功率控制的定量计算.与应变理论和角落单极子理论相比,基于声振耦合理论的压电片布置方案在高频段给出了更好的辐射声功率控制效果,同时所需要的控制作动电压相对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加环筋轴对称壳的声振特性,建立了轴对称壳水中声辐射计算的FEM/BEM(有限元法/边界元法)三维模型,探索了加筋的高度、宽度、数目对轴对称壳的表面平均振速、辐射功率、辐射效率、激励点法向声强以及声场指向性的影响规律。计算方法是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模和模态分析基础上,将有关数据(网格、模态)导入边界元软件SYSNOISE中计算流体-结构耦合状态下的辐射声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环筋高度、宽度和数目的增大,激励点法向声强、表面平均振速、辐射效率和辐射声功率随频率变化曲线的峰彼此错开;环筋高度、宽度和数目增大时,激励点法向声强以及辐射声功率都有增加,而表面平均振速减小,因而导致声辐射效率的增加;在频率0~700 Hz内,低频时环筋高度、宽度和数目的变化对声场指向性影响规律类似;高频(601 Hz)环筋增多时对称壳尾部声辐射相对增强,而加筋处的中部声辐射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6.
潜水器动力舱振动与声辐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壳体水弹性理论,探讨了潜水器动力舱振动与声辐射建模及分析方法,并对常用潜水器动力舱振动和声辐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舱振动复杂,模态密度大,难于避开动力源工作频率;其频率响应峰值集中在中低频段,响应大小与激振频率和激振方向有关;阻尼对频率响应较大,敷设阻尼材料降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加环肋轴对称壳的声振特性,建立了计算两端带半球帽圆柱壳水中声辐射的有限元与边界元三维模型,分析了加肋高度、宽度、数量对轴对称壳表面平均振动速度、辐射功率、辐射效率、激励点法向声强、声场指向性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模及模态分析方法,将数据导入边界元软件Sysnoise中计算,从而分析结构耦合状态下的辐射声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环肋高度、宽度及数量的增大,激励点法向声强、表面平均振动速度以及辐射效率和辐射声功率随频率变化曲线的峰彼此错开;环肋高度、宽度、数量增大时激励点法向声强以及辐射声功率均有增加,表面平均振动速度减小,因而导致声辐射效率增加;在0~800Hz频率范围内,环肋高度和宽度变化对声场指向性影响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8.
动力吸振器用于抑制加肋薄板振动和声辐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加肋薄板作为计算和实验的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动力吸振器对加肋薄板振动和声辐射抑制的有效性,给出了动力吸振器参数最优设计的图表。设计的悬臂梁吸振器具有较显著的抑振和降噪效果。最后对真实飞机壁板上安装动力吸振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满意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壳体水弹性理论,探讨了潜水器动力舱振动与声辐射建模及分析方法,并对常用潜水器动力舱振动和声辐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舱振动复杂,模态密度大,难于避开动力源工作频率;其频率响应峰值集中在中低频段,响应大小与激振频率和激振方向有关;阻尼对频率响应影响较大,敷设阻尼材料降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机体声辐射模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结构振动模态理论的角度,论述了结构振动与声辐射之间的基本耦合关系,提出了结构声辐射模态的有关理论,用结构的声辐射模态参数来表征结构本身的固有声辐射特性。然后将该理论应用于柴油机机体的声辐射特性分析。利用有限元技术,建立了柴油机机体的动力学模型,并经过理论计算得到机体的模态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文中提出的声辐射模态理论,对机体进行了声辐射模态参数计算,获得了柴油机机体的声辐射特性,从而为机体的低噪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双面Patch近场声全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将声场分离技术和Patch NAH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一种双面Patch NAH技术.该技术首先采用基于空间Fourier变换的双面声场分离技术清除全息面背向声源的干扰,再采用基于波数域外推的Patch NAH技术进行声源局部重建.由于综合了声场分离和Patch NAH的优点,所提出的双面Patch NAH技术可以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耦合空间中的声能衰变,提出一种改进的声辐射度模拟方法.该方法将耦合开口设为分属于2个子空间的虚拟界面,通过虚拟界面上声辐射度的接收和传播实现子空间声能交换.改进的模拟方法将耦合空间分为2个独立的子空间分别进行声辐射度计算,在有效降低计算量的同时克服了子空间面元有效性判断所产生的误差,提高了模拟的准确性和计算的收敛速度.实测与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基于声辐射度的改进模拟方法对耦合空间中声能衰变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平面等效源近场声全息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近场声全息成像效果,提出一种低信噪比条件下的平面等效源近场声全息方法,其将近场声全息对声场还原度高的优点和声源定位方法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相结合。该方法首先结合压缩感知技术的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在未知声源数目情况下求出虚拟声源在平面分布,再利用传导矩阵求出近场平面声压分布。通过仿真分析金属弹性材料壳体振动的近场声辐射,将该方法与Fourier变换方法、常规边界元方法以及传统等效源方法的近场声全息效果相比较。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性能可靠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可作为低信噪比条件下平面近场声全息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火箭喷气强噪声模拟装置内声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建立了火箭喷气强噪声模拟装置产生单元音圈振膜振速有效值的计算模型、电声转换效率计算模型.喉部声压计算模型以及有导流锥时锥形声辐射段和指数声辐射段出口声压计算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这些模型在不同频率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无导流锥相比,有导流锥时声辐射段喉部声压较高;在谐振频率处电声转换效率达到最大值,并且声辐射段出口处的电声转换效率大于喉部;与锥形声辐射段相比,指数声辐射段沿轴线方向面积增加较缓慢,声波在声辐射段中传播时声压衰减较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近场平面声全息"扫描"测量实验方法、重构中窗函数、K空间滤波器对全息重构的影响.对单个音响做了三个平行面的全息"扫描"测量,然后用中间面的测量声压来全息重构其它两个面的声压,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验证了声全息"扫描"测量的可靠性与全息重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递函数法导出含有渐变空腔的吸声覆盖层的声压插入损失,利用吸声覆盖层结构的声学特性,对吸声覆盖层的吸声系数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探讨吸声覆盖层的不同结构参数对吸声系数的影响。以吸声覆盖层的反射系数为优化目标,对空腔的几何尺寸和吸声覆盖层的厚度参数设计提出优化方法。基于吸声覆盖层结构的数学模型,同时利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消声层结构进行多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设计条件下,优化后吸声覆盖层的吸声系数得到了明显提高。该方法对水下吸声覆盖层的吸声效果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出海管路系统的噪声振动及声辐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统计能量分析方法(SEA),通过一定的简化,建立了出海管路系统声传播和管口声辐射的简单SEA理论模型,分析了在平稳随机噪声激励下通海管路系统各组成结构的能量分布和管口声辐射功率,并研究和对比了不同管道几何参数情况下的管口辐射噪声,实验结果与其他数值分析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吻合,SEA为各种声学参数的计算年代了一条较为可靠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商品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不足与实际工程的需要,介绍了KD-1研制的出发点、特点、效果与构造.经过实验室的检测,可认为KD-1是一种用于厅堂声学设计的新型吸声装置.  相似文献   

19.
陈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342-4347
传声器均压孔在平衡腔体内外大气静压的同时,也为其建立了声学低频通道,因而影响到传声器的低频相位特性。基于传声器等效声学模型,对均压孔暴露和未暴露外部测试声场两种状态下的声强探头相位失配误差进行了讨论,并深入分析了驻波声场下均压孔结构对声强探头测试精度的影响。指出具有普通均压孔结构的声强探头通过传递函数修正完全可以达到IEC1043对I级声强探头在驻波声场中的测试精度要求。分析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最终通过试验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