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何其芳不独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家和现代诗学家,而且是一代文学教育宗师。自延安鲁艺文学系到文学研究所的20多年,他利用多种平台和多种方式,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文学英才和学界栋梁,这是他对新中国文学很宝贵的贡献。同时,他所从事的文学教育活动,也为当下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桑原武夫先生在其《文学序说》一书中,曾专章探讨了文学中恶的问题。他追溯了东西方恶文学的成因及其发展,探讨了恶文学的现状及其与善文学的关系,并专门评述了日本战前恶文学的代表作家,唯美主义大师永井荷风的创作,指出他因“毅然背叛  相似文献   

3.
莫言在他一生创作的军事文学中,《红高粱》可谓是他的巅峰之作。《红高粱》标志着莫言军事文学的华丽转变,具体表现为:独特的切入视角、不同的表现风格以及深刻的美学开掘等三个方面。回顾他所有军事文学,《红高粱》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以严肃文学的立场来看待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的。他认为,通俗文学不同于平民文学,并不要求它像平民文学一样表达纯粹的平民的思想感情,也不必像严肃文学一样,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的认识和发现,但一定要以“劝善”和“娱心”为主旨,要求其故事应有“劝善”的“暗寓”性,对它的一些“粗俗”描写,他并不全盘否定。鲁迅不像那些精英文学(严肃文学)作家那样,一味去指责通俗文学,而是在强调严肃文学的政治影响功能的同时,强调通俗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以及娱乐功能,反映出他注重功利性和包容性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艾略特对浪漫主义的态度是明确的,他不喜欢弥尔顿,也不欣赏拜伦和雪莱等浪漫派诗人。而在他的诗文中还是能看出两种文学流派重叠的痕迹。两种文学流派是势不两立还是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鲁枢元先生三卷本的《文学的跨界研究》新近出版,这应是他三十年来文学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其中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跨学科"。他在"无界"的状态下开始进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涉足心理学、语言学和生态学,但所有的跨越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文学的个体心灵与诗意空间的坚守。当他在文学心理学、文学言语学、生态文艺学三块领域都取得显著成果时,他却对"学科"由执着转向反思和质疑,在他看来,学科的跨越起源于原本的"无界"状态,经历学科壁垒森严的阶段,必然还要打破一个个"牢笼",重新回归"无界"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7.
荣获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是苏维埃俄国“秘密文学”的卓越代表。他的创作是俄罗斯“秘密文学”光荣传统的一部分。他的创作经历是苏联时期地下作家苦难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以自己的创作,不仅延续和发展了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表现了俄罗斯文学的自由精神与专制压迫的永恒对立。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他的文化观的体现。他提出了文学的“三分法”,认为在文学史的研究上,必须重视通俗文学的研究,因为通俗文学代表大部分民众的思想。他认为中国通俗文学中的世情文学起源于士大夫,而武侠文学来自民间,日本的通俗文学则相反。周作人的通俗文学观是与他的非功利的文艺观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曹植是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建安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但是,曹植的本愿并不在文学辞章,而意在扬鞭跃马,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他毕竟只是一个诗人。时代击碎了他的宏愿,却又玉成了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这到了同时代人的最高峰,增添了建安文学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10.
李霁野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生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域外革命文学作品翻译阶段、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翻译阶段和诗歌翻译阶段。李霁野对翻译对象的择取体现了强烈的救国救民意识、思想启蒙意识和文化建设意识,他是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翻译家,对我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汤显祖不仅是戏曲大师,也是文章大手笔。从他的小品文中,我们既能看到他的文学主张、创作基本风貌,又能窥探他真实的内心世界。汤显祖一生自始至终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这在他的小品中有充分的展示。他不仅在反对复古主义文学运动中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其文学风格也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2.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壮族文化发展,他用自己所学为壮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中华文化板块结构”理论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五十多年来,他在这些领域辛勤耕耘,不断开拓,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莫言在他一生创作的军事文学中,《红高粱》可谓是他的巅峰之作。《红高粱》标志着莫言军事文学的华丽转变,具体表现为:独特的切入视角、不同的表现风格以及深刻的美学开掘等三个方面。回顾他所有军事文学,《红高粱》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勃的“序”作代表了他的文学观念。在“序”文中他对文学的发生、价值、风格、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创作意识的自我剖析。  相似文献   

15.
张海轮 《科技信息》2010,(26):158-158
袁宏道是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以他为核心的公安派文人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力主以心为师,"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观念。他反对摹拟,主张通变,倡导诗文应求真求实,求趣求淡,力举通俗文学,推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在文学上不断探索,他把音乐和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月下小景>和<边城>.他的实验,不仅具有开拓性,而且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前五四时期积极倡导白话文学和文学的启蒙工具论的思想者,刘师培语言-文学观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他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学经验的考察分析,另一方面也与他的革命者身份及相关的政治诉求息息相关.但刘师培对中国历史上语言-文学演进现象所作解释的意义,主要地并不是在实践意义上,而更多是在学术和理论认识意义上.无论是他对历史上各种文体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态的分析,还是对方言俗语、外来语等对汉语发展影响的分析,大体上反映出其语言-文学观仍然属于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语言-文学观.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论家,他也是西方文论由结构主义过渡到解构主义的关键人物。罗兰·巴特对结构主义文论的贡献,最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代码理论中。本文从巴特的文学代码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则题为"NESE&KEYS"的美国式幽默中的幽默根源,发现文学代码理论对话语的意识形态具有解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家是时代之子,何其芳一生的文学活动与特定时代有紧密联系.对于主流性文学,他划下了从远离到汇入的运行曲线.他为时代奉献了有独创性的抒情散文与诗歌,但其文学评论却明显具有双重性.总结其成败得失,对于建设新世纪中国文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是单正平教授的博士论文。他从晚清民族主义探究中国文学转型,又从晚清文学转型为中国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