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侧条光唇鱼鳞片、脊椎骨、主鳃盖骨和耳石的年轮特征.鳞片分区明显,环片清晰常呈U型,年轮主要为疏密型,切割型较少见,偶见副轮;脊椎骨为明暗交替的同心环纹,近中心处年轮不清晰;主鳃盖骨为明暗交替的L型环带平行分布,L型的拐角处或其附近较明显;耳石年轮围绕中心核呈弧状排列,轮纹特征在后区清晰.鳞片为侧条光唇鱼年龄鉴定材料,脊椎骨、主鳃盖骨和耳石可用于辅助鉴定.  相似文献   

2.
2013年5-9月在北江上游采集到东阪长汀品唇鳅(Pseudogastromyzon(Labigastromyzon)changtingensis tung peiensis Chen et Liang)157尾,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陂长汀品唇鳅雌性和雄性样本间,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5).雌性样本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_♀=0.029L~(2.820),为异速生长;雄性为W_♂=0.019L~(3.002),为匀速生长.体长与轮径之间呈线性关系,雌性为y_♀=0.232x_♀+21.52,雄性为y_♂=0.289x_♂+19.28.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雌性为L_t=72.52(1-e~(-0.15(t+2.70)),W_t=7.74(1-e-~(0.15(t+2.70)))~2.820,雄性为L_t=81.34(1-e~(-0.14(t+2.74))),W_t=10.26(1-e~(-0.14(t+2.74))~3.002).东陂长汀品唇鳅拐点年龄分别为雌性4.21龄、雄性5.11龄,在拐点年龄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是雌性46.80 mm和2.25 g,雄性54.23 mm和3.04 g.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其中有四大奇妙的“机关”——大脑中有年轮,许多动植物是有年轮的。如大马哈鱼的年轮右鳃盖骨上,经目鱼的年轮在脊椎骨上,鲨鱼的年轮在背鳍上,牛马的年轮在牙齿上。那么,作为高等动物佼佼者的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年轮存在呢?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教授甬田忠于三年前宣布,人类同牛马等动物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产生类似牛马树木年轮的现象,这个年轮就在人体的司令部——大脑里。他曾对国内外的一些人进行音波测量试验,当音波的频率和人的年龄相等时,人们便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在荧光屏上十分准确地“诊断”出人的出生年份相一致的年龄。目前,这种的“诊断法”已在审讯犯人和重大的比赛运动等方面试用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北江(Hemiculter leucisculus)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鳞片作为研究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年轮主要为3种.疏密型和间隙型年轮主要在整个前区,均较为明显,切割型年轮主要在侧区.鳞片的鳞径(R)与体长(L)的关系为L=4.241 7+45.021R,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为W=0.009 6L3.073 6.用3种生长模型拟合的生长,结果表明,Gompertz生长模型对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VB生长模型拟合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鱼类耳石与年龄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耳石是沉积在真骨鱼类内耳中的一种矿物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盐.耳石生长是以与机体生长相对独立的方式增长的,与年龄存在密切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多种海水、淡水鱼类的耳石进行了研究.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鱼类耳石与年龄关系的研究概况,包括耳石生长,耳石日轮、年轮、重量以及耳石元素指纹分别与年龄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同时探讨了目前研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直接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花斑副沙鳅的年龄和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从澴河中采集到620尾花斑副沙鳅标本,研究了其年龄鉴别方法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主鳃盖骨上面有很清晰的年轮,可用于年龄鉴别,种群的年龄分布范围为1~7龄。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0.000003L301506,R^2=0.9906。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22.3[1-e-0.2867(t+0.2667],Wt=146.23[1-e-0.2867(t+0.2667)]3.0252。体重生长曲线为不对称的S型曲线,具有生长拐点,t=3.59413.5941龄。为充分利用生长规律,建议捕捞4龄以上的个体。  相似文献   

7.
在浈江上游亚历河采集到鱼类41种和亚种,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后裔种类,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侧条光唇鱼,宽鳍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分隶于5目13科31属,以骨鳔类为主,其中鲤形目种类占56%,鲤科占鲤形目82.6%,根据该地鱼巴亚科占鲤科种类26.3%,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36.2%,而鳊、鲴、鱼句、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19.5%等特征,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骨骼系统在石斑鱼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采用传统的骨骼系统比较法分析南海北部近海的尾纹九棘鲈(Cephalopholis urodeta)、鸢鮨(Triso dermopterus)、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拟青石斑鱼(E.fasciatomaculosus)和断带石斑鱼(E.craigi)等3属5种石斑鱼类的骨骼特征。结果显示,在分析的15种骨片中,中筛骨、额骨、翼耳骨、上枕骨、前鳃盖骨、上匙骨、尾舌骨等7种骨片显示出明显的属特征。尾纹九棘鲈的骨片形态结构总体较简单,而鸢鮨和石斑鱼属(Epinephelus)石斑鱼的骨片形态结构更为分化且复杂,并且二者具有相似类型的骨片数最多(8种)。有10种骨片可将断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拟青石斑鱼有效区分,其中翼蝶骨、蝶耳骨、翼耳骨、上枕骨和前鳃盖骨等5种骨片在断带石斑鱼中显示出显著的种类特性。青石斑鱼和拟青石斑鱼的主要骨骼差异在于额骨、前鳃盖骨、上匙骨。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鸢鮨属(Triso)与石斑鱼属有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以及九棘鲈属(Cephalopholis)是较石斑鱼属更为原始的一个独...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浉河流域采集到的江西鳈的观察,发现江西鳈鳞片前区轮纹比侧区密,侧区的年轮较为清晰,后区由于被放射沟所截而不易分辨.其主要食物中硅藻类占65.7%、水生昆虫占48.6%;充塞度在2~3级所占比例为60%.用于表示长重关系的a值为0.043,b值为2.665.结果表明:江西鳈属于杂食性,具有切割型年轮,属等速生长鱼类.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银鲳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渤海湾采集179尾银鲳,以鳞片为依据进行年龄与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疏密切割为年轮形成的标志,年轮形成时间在3~6月,叉长与鳞径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叉长与体重具有密切的幂函数关系,银鲳叉长与体重的生长曲线为光滑曲线,没有拐点形成.  相似文献   

11.
2015年10月,在云南省丘北县采到一尾二须鳅标本,经鉴定为尚未记录的新物种,以其采集地温浏乡命名为温浏二须鳅Bibarba wenliuensis sp. nov..该新种可以通过以下特征与同属的其余2个物种相区分:身体无色,无鳞片;头较小;眼睛全部退化;背鳍分枝鳍条为6;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尾柄长为体长的25.0%;吻须较短,稍长于口角须;尾柄上下具有长而明显的鳍褶.  相似文献   

12.
南方拟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4月,在北江流域采集了187尾南方拟标本,采用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生长模型进行了研究.鳞片上年轮主要为2种,疏密型和切割型年轮.鳞片的鳞径(R)与体长(L)的关系为L=3.7262R+1.4915,体长(L)与体质量(W)的关系为W=0.0318L2.7081.运用Von Bertalanfy生长模型(VBGF)、Logistic生长模型(LGF)、Gompertz生长模型(GGF)等3种生长模型拟合了南方拟的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拟合效果.结果表明,Logistic生长模型对南方拟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Gompertz生长模型,而Von Bertalanfy生长模型拟合的效果最差.另外,不同生长模型拟合的渐近体长是L∞(VBGF)L∞(GGF)L∞(LGF).  相似文献   

13.
初始巢湖裂齿鱼(Chaohuperleidus primus)产自安徽省巢湖市马家山采石场南陵湖组上段地层(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斯帕斯亚期), 由于模式材料保存很差, 其骨骼学特征未被完整地记述。依据模式材料及同一层位发现的 3 件保存完整的新材料, 补充描述初始巢湖裂齿鱼的骨骼解剖信息, 修正其属征, 复原其头骨的骨骼模式。修正后的巢湖裂齿鱼属征支持以往的分类学结论, “顶骨与膜质翼耳骨愈合形成的骨块具有发育的前、中、后凹线, 鳃盖骨与下鳃盖骨高度近等, 下鳃盖骨具大的圆形前背突”是该属可能的近裔性状。巢湖裂齿鱼属与裂齿鱼属(Perleidus)的形态特征最相似, 除可能的近裔性状外, 与后者不同之处是次眶骨、鳃条骨和轴上鳍条的数量更多。依据巢湖裂齿鱼属头骨的骨骼特征, 与以往错误地归入裂齿鱼目的早三叠世类群及裂齿鱼目内最相近的类群进行解剖学比较和讨论, 为新鳍鱼类干群的谱系分析提供新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39例成年太行山猕猴跖骨为标本(27雌,12雄),测量每根跖骨7个变量,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用7个跖骨变量建立逐步判别函数.选择性差最大的变量直接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变量性差显著(P<0.01),侧别差异很小.逐步判别分析选择出来的最好变量是跖骨长度.雄性判别率为78.6%92.9%,雌性判别率为79.3%92.9%,雌性判别率为79.3%93.1%,平均判别率为79.1%93.1%,平均判别率为79.1%93.0%.交互检验比回代检验判别率略微低一些.结果显示用跖骨长度变量可以很好地鉴定性别.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是对长吻(鱼危)骨骼的描述. 长吻(鱼危)是我国的一种经济鱼类.它们生活在河流的底层,其骨骼系统比鲤科鱼类有较大的变形. 颅骨有长的额骨形成船形结构.有后额骨,但无顶骨、续骨、下鳃盖骨及间鳃盖骨.前鳃盖骨缩窄为一斜的赘骨向内延伸,并连接成悬器的侧支架.上枕骨的长柄被坚固的关节在背鳍的第一根鳍条上. 梨骨、前颌骨和齿骨上都有一系列的牙齿,但上颌骨不具齿并异常特化为一小骨以支持触须. 舌颌骨、方骨和中翼骨发育良好,三叉形的(?)骨游离在梨骨的下面,围眼骨系缺乏.这些都是鲶形目的特点. 脊柱由40个脊椎组成.也许目的在于支持重大的颅骨,第一到第五个脊椎愈合成一复合的脊椎被连接在基枕骨上. 肩带坚实由上匙骨.匙骨.肩胛骨和鸟啄骨组成,有两块基鳍骨和11根鳍条在肩带的后面. 腰带只由一块基翼骨(盆骨)组成,有六根鳍条在基翼骨后面,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华南地区大刺鳅资源现状,通过测量大刺鳅7个野生群体171尾的可量性状及框架结构,对其体重与形态性状关系、群体形态差异进行分析.通径分析发现,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体宽次之,头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为负值.主成分分析显示,大刺鳅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体现在躯干部和头部,这些性状与摄食密切相关.聚类分析发现7个大刺鳅群体聚为3支,龙岩、乐昌、五华、百色、恩平群体聚为1支,红河为1支,白沙单独为1支.将这3支按水系划分成珠江-韩江水系、红河水系、南渡江水系,做判别分析,判别率都达95%以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及邻近地区的大刺鳅在形态上已经有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预测的DDA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爆破地震效应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应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选用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共10个影响因素作为判别因子,建立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预测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DDA);以36组爆破振动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线性判别函数并利用回代估计方法进行回检,用12组现场数据作为预测样本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回检误判率为2.78%;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吻合,预测精度高,为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危害程度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浈水上游产江源地亚历河采集到鱼类40种和亚种,分隶于5月13科31属,以骨鳔类为主,其中鲤形目种类占67.5%,鲤科占鲤形形目的70.49%,既有老第三纪原始类群的的裔类,又有南亚暖水性鱼类,东陂拟腹吸鳅,侧条光唇鱼,宽鳍Su等适应山溪急流生活的生态类群占明显优势,浈水源地的鱼类区秒东洋区的特征比较明显,根据Ba亚科占鲤科类31.58%,以及东洋区鱼类占全部种类的36.24%,而鲂鳊、鲴、鲢、雅罗鱼五亚科种类仅占26.33%等特征,认为将南岭作为全北区与东洋区的分界线更符合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日本4个褐菖鲉群体耳石的8个形状指标和77个椭圆傅里叶参数进行分析.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这4个褐菖鲉群体综合判别正确率为89.1%,各群体判别正确率在79.2%~100%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惠州和海口的褐菖鲉群体聚为一支,日本横须贺和伯方岛群体聚为另一支;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1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6.25%.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日本褐菖鲉群体在耳石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青弋江河口鲫鱼的年龄、生长和繁殖三个生活史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鲫鱼的年轮特征呈现为切割和疏密两种不同类型,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0.5%和9.5%.所获标本的最大年龄为1 龄,其繁殖群体仅由I龄和II龄两个年龄组组成,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3.0%和7.0%,该河段鲫鱼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现象.繁殖群体雌雄比例为44:1.初次性成熟年龄为0 龄,即孵化后的次年达性成熟;初次性成熟个体的最小全长和体重分别为71.79mm和17.53g.全长(TL)与体重(TW)及空壳重(SW)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TW=2E-05TL2.9338(R2=0.946)和SW=2E-05TL2.9283(R2=0.9288).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为9584±8414粒,最大和最小绝对繁殖力分别为37892和1123粒;个体相对繁殖力为450.20±242.76粒/克,最大和最小相对繁殖力分别为921.48和128.31粒/克.其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重呈直线关系,关系式为AF=224.27TW 504.44(R2=0.9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