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银行持续经营的动态特征,研究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影响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内在机理,并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最优决策的风险资产占比是资本金比例的减函数,监管机构通过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可以影响银行的信贷风险偏好,降低银行风险行为的动机;<办法>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变动与风险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提高资本比例可以显著影响银行风险行为.  相似文献   

2.
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在有限时域内最优配置资源,是金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多期投资问题,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套利定价理论则显得无能为力.本文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极大极小风险控制的连续时间投资组合优化问题,运用Bellman最优性原理和HJB方程构造了典型的资产组合优化模型,借助随机控制和多重网格数值逼近方法得到相应优化问题的最优投资策略,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过程风险控制下资产配置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损失分布法的计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损失分布法的基本原理,运用蒙特卡罗模拟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平均损失金额高于国际活跃银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涉及的业务条线主要是商业银行业务、支付和结算业务;操作风险的风险类型主要表现为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如果按照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99.9%的置信水平,国内每家商业银行仅仅为操作风险就需要配置107亿元的资本,远远超过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承受能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补充资本,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跳扩散下汇率变动的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跳扩散环境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通过Ito公式,推导得出跳扩散环境下以本币表示的风险资产价格动力学方程.然后在终端财富预期效用最大化标准下,利用HJB方程推导最优投资策略,得出最优动态资产配置策略的近似解.最后对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定量分析了跳和汇率变化对投资商最优资产配置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仿射期限结构下资产混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的投资建议和两基金分离定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是著名的Canner难题.以股票、银行账户和债券作为可以交易的资产,采用了由通货膨胀和实际利率定义的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对最优资产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优的资产配置方案.通过对该方案实例分析,对投资建议和两基金分离定理之的差异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分析指出,投资期限和风险厌恶水平对投资策略的选择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市场中性策略的一种,配对交易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基金的投资实践。考虑基金管理者将总资产分别配置于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其中风险资产采用配对策略,假设风险资产价差服从指数O-U过程,基于最优投资组合理论,研究了不同市场环境、风险偏好下的最优投资组合动态资产配置策略。以投资到期效用期望最大化为目标,运用动态规划原理,得到了最优动态资产配置策略所满足的HJB方程,通过Legendre转换和分离变量法求得了该非线性方程的显式解,并证明了该显式解的相关性质。为了检验该配置策略的有效性,对我国A股市场的"中国太保"和"国海证券"进行了策略的情景模拟,通过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估计得到模型中的各项参数,并对2016-03-16~2016-04-29的实盘数据进行模拟交易,得到了该配对下的最优资产配置策略。最后,对A股各行业股票进行了全量模拟,计算了各行业的平均配对收益率,验证了本模型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金秀  焦柳 《系统工程》2006,24(6):85-89
在安全资本增长策略的基础上,建立了安全资本增长的多阶段资产配置模型。并以中国证券市场为依托,对多阶段资产配置进行了实证研究。文中资产配置问题考虑了未来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采用情景生成的方法采处理不确定的风险资产收益,不同资产间的投资分配比例在每期期初都要进行调整,同时考虑了风险约束,对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得到了控制风险条件下最大期末财富的资产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双曲绝对风险厌恶(HARA)型投资者在常弹性方差(CEV)模型下面临完全可对冲随机资金流时的最优动态资产配置问题.随机资金流可以视作一个外生负债,假定其服从带漂移的布朗运动.根据随机控制理论建立该问题的哈密顿-雅克比-贝尔曼(HJB)方程,通过猜测值函数的代数形式,将其化简为两个抛物型偏微分方程并分别求得显式解,从而得到最优投资策略.结果表明该非自融资组合的最优动态配置问题等价于初始财富为所有未来随机净资金流在风险中性测度下累积期望现值与初始稟赋之和的自融资组合的最优动态配置问题.投资策略由短视投资策略,动态对冲策略,静态对冲策略三部分组成.当对模型中参数取特殊值时,策略简化为已有文献的相应结果.最后分析了参数变化对于由随机资金流引起的额外投资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理性疏忽下(rational inattention)家庭最优资产配置,从理论推导出了信息不确定性与家庭最优资产配置的关系,并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选择自身信息处理能力和外在信息获取能力作为信息不确定性下降的渠道,研究了两者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的增强不仅提高了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而且也提高了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实证结果也进一步发现,信息处理能力越强的家庭越倾向于参与股票这类高风险市场,同时也会提高家庭持该类资产的比例;外在信息获取能力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在股票和基金资产上表现为倒U型关系,在债券资产上表现为U型关系,实证结果还发现自身内在信息处理能力与外在信息获取能力在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上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展望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了通胀等因素对于带有激励费的对冲基金管理者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对冲基金管理者在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中进行投资,首先利用伊藤公式推导了通胀折现的风险资产价格动力学方程.然后基于考虑通胀折现因素后的终端财富预期效用最大化标准,利用鞅方法推导了最优投资策略的显式解.最后对理论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通胀因素,激励费和对冲基金管理者在基金中持有的股本对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两阶段非期望DEA模型引入银行效率评估,从银行系统内部运营结构入手,构建符合银行结构特征的两阶段网络DEA非线性模型.基于合作共赢的思想,该模型使中间产出在两个子系统的权重相等,将关系模型从规模报酬不变扩展到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形,每个银行的系统效率分解为两个子系统的乘积,启发式搜索方法被用来求解新提出的模型.本文将银行经营过程分为筹资阶段和运营阶段,分别应用加权和两阶段模型与该模型对23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测算,验证了提出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我国14 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和金融市场公开数据, 利用风险因子模型和损失分布法采取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分别生成市场、信用和操作风险敞口回报的分布, 在此基础上, 引入Copula 函数构建此三种主要风险敞口回报的联合分布, 以回报形式的VaR 度量我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 考察研究整体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组合变化和风险相关性变化的敏感性. 实证结果表明: 基于Copula 理论的VaR 估计方法能够很好的度量整体风险, 而线性加成VaR 高估了整体风险, 正态VaR 低估了整体风险; 与市场风险相关的金融业务组合比例增加会加大整体风险, 且操作风险非常显著的尖峰厚尾特性对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的影响较大; 易发生极端损失的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之间的交叉作用增强时, 金融监管机构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系统性层面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研究.在构建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基于CoVaR和CCA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结果发现:1)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及高杠杆会显著提高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2)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双支柱的"紧紧"组合对降低系统性风险的政策效果比"紧松"组合更优,利率政策对银行杠杆的关注不足,通过紧缩的利率政策去银行杠杆可能无效;3)利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限制系统性风险在危机时期可能是无效的,对大型银行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在确立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该网络具有四个因子输入,一个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输出,总共六层的结构,且模糊规则层具有根据具体问题情况进行调节的能力,优于神经网络完全黑箱操作的特点.利用Matlab6.1对167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训练结果表明网络预测误差小.  相似文献   

15.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其利息收入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而贷款利息收入水平取决于商业银行贷款配置的合理性.本文针对贷款收益率具有的偏态、过度峰态及厚尾特性,建立了基于稳定分布的多目标全部贷款组合优化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在稳定分布情况下考虑收益和尺度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追求贷款组合的偏斜指数最大使分布向大于收益率均值方向偏斜来提高贷款组合的超额收益,弥补了现有研究忽略偏度的弊端.二是同时考虑了包括"存量"与"增量"在内的全部贷款组合的风险,改变了流行的现有研究对于巨额"存量"贷款风险缺少控制可能引发重大损失的弊端.三是将现有研究在主观给定贷款组合收益下单纯地控制贷款组合风险完善为同时控制贷款组合风险和收益的"均值-尺度参数-偏斜指数"多目标全部贷款组合优化模型,满足了银行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达到了既控制风险、又追求效益的风险与收益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的信用利差系指银行债与国债年到期收益率的差额, 既反映市场众多投资者对特定银行信用风险程度的认同, 又是银行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同一信用等级银行债到期收益率曲线上、不同期限的到期收益率之差确定T-1年的利率期限结构溢价, 通过T年期银行债的到期收益率减去T-1年的利率期限结构溢价来确定1年期银行债的到期收益率, 建立了基于期限结构溢价的商业银行信用利差测算模型和违约概率测算模型, 并对可得到数据的46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用特定银行债T年期的理论到期收益率ry,T减去收益率曲线上的同一信用级别银行债T-1 年利率期限结构溢价rp,T-1、来确定特定银行债1年期到期收益率ry,1, 解决了现有理论公式仅仅能够测算T年这一整个时段的到期收益率、无法确定特定债券1年期到期收益率、因而无法计算债券利差的难题. 二是通过1年期的银行债与国债到期收益率的比较给出各有关银行的实际信用利差, 反映资本市场对各有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认同, 为银行债的发行定价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通过折算到同一基准日的国债与银行债实际到期收益率的比较来反映真实的信用利差, 解决了各种债券由于发行日不同而无法进行比较的问题. 四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与穆迪公司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排序一致的结果, 验证了本模型的合理性.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违约概率最低, 地区性的城市商业银行违约概率较高, 上市银行的违约概率居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HKKP估计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操作风险已经成为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样重要的风险。本文利用极值理论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损失极端值分布进行估计,针对尾参数估计的采用传统Hill估计对小样本数据容易产生偏倚的情况,提出了采用Hill估计的改进——小样本无偏估计的HKKP估计来估计操作损失的尾参数,针对由于阈值确定不准确导致结果偏差大的情况,采用最小化估计的累计概率分布与经验累计概率分布平均平方误差的方法确定较精确的阈值,估计出给定置信水平下操作风险损失的分位数,从而使得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监管资本的测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带有简单补偿的随机线性规划模型,研究不确定下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以我国经济环境为依托,考虑了未来银行资产收益以及存款流的不确定性,并采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对其进行估计。以浦发银行为研究对象,并与其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该模型进行决策,能较好地规避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得到的收益要高于实际收益。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尚未爆发过银行业危机,因而如何测度银行体系风险是一个挑战。使用KMV模型测度的违约概率作为中国银行体系风险的指标。使用所测度的违约概率估算商业银行对1年、2年、5年和10年国债收益率的利率风险敞口。在此基础上研究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工具的运用是否降低了利率风险敞口。结论表明,利率衍生工具名义价值越高,利率风险敞口越低,但各个商业银行表现并不一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降低利率风险敞口的表现略差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养老基金参保人员和委托投资机构的双重视角出发,研究了最低收益保障制度以及投资管理费制度对养老基金最优资产配置的影响.假定参保人员将养老基金委托给投资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参保人员和投资机构的最优化目标是在投资期末实现各自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在随机利率的框架之下,利用随机动态规划方法得到了不同委托投资模式下养老基金投资策略的解.研究发现,最低收益保障制度和利润分享机制均能够降低对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提高参保人员的期望效用,而且当最低收益保障越高或对投资机构的利润分享率越低时,风险资产投资比例会越低.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机构设定不同的投资管理费率以保证投资机构能够同时实现参保人员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