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固体、气体及液体废物越来越多,从不同途径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对污染地下水进行修复,原位修复(in—situ remediation)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渗透反应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地下水污染的原位修复技术。PRBs目前正逐步取代运行成本高昂的抽出-处理(P/T)技术,成为地下水修复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土壤汞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环境安全,成为广大环境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修复治理方法刻不容缓。本文对土壤汞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包括热处理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淋洗修复技术及动物修复技术,并总结了各种修复技术的局限性,以期为土壤污染修复的科研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流生态修复是一种快速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目前河流生态修复多以水质改善为主,技术尚不完善,缺乏立体化、多指标的技术体系与可推广、可复制的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一种集"外源污染防控—内源污染抑制—水生态调控—强化水体净化"为一体的河流水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通过对马田排洪渠生态修复前后河流生态环境状况的对比分析,分析该...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危害在于垃圾淋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以洛阳市某垃圾场为例,运用MODFLOW和MT3D软件模拟分析以氯离子为代表的污染组分在未来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在垃圾场运营早期,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浓度增加明显,污染羽快速向下游扩展,迁移距离达到700 m,而随着污染物迁移距离的扩大其浓度和扩展速度都开始降低;(2)污染物运移距离在2050年接近1 km,将会影响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原位杂交是上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将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直接定位到染色体上的技术.几十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已有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多彩荧光原位杂交(FISH)、原位PCR(in situ PCR)、DNA纤维原位杂交(Fi-bre-FISH),应用于遗传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用于外源DNA的鉴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垃圾渗滤液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河流.垃圾场渗滤液是世界上公认的污染威胁大、性质复杂、难于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从填埋场的运行到封场后管理,都需要对渗滤液的产生进行有效控制,对排出的渗滤液进行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建设迅速发展,公路养护工作日益繁重.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占90%以上,当路面出现病害时,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对其修复.并看不到修复痕迹且保持路面原貌,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丽养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微波加热技术即微波就地热再生工艺就能及时、快速地对地面病害进行修复,达到新旧路面"分不清、摸不着"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场地土壤是长期工业化的产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正逐步成为污染治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基于此,分析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现状,总结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或关停产生的污染场地数量与日俱增,急需进行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作,以保障城市人居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首先介绍了污染场地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阐述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最后指出目前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污染场地治理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内,以矿区Cu污染的红壤R1,人工污染的红壤R2和黄棕壤R3为供试土壤,选用己二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改性的膨润土为修复材料,以欧共体标准物资局(European Communities Bureau of Reference)改进的三步连续提取法(BCR)分析污染土壤中Cu的形态,并研究矿物材料用量、土壤类型、p H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对土壤中Cu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Cu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可使酸溶态和还原态含量大大降低,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大大升高;且其修复效果随矿物用量、p H值的增加而升高,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淹水时不利于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11.
武舫  熊伟  田智慧 《河南科技》2006,(11):52-53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增加迅速,河道、水库、地下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经过郑州市区的贾鲁河、金水河等河流水质均超出其水质功能类别,严重影响了水资源利用和周边人民的身心健康.同时,由于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范围降落漏斗,已被污染的地表水下渗很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由于水质恶化,导致原来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现在不能利用或利用范围受到限制,从而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以芥菜为修复植物,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对Cd污染土壤进行强化修复.考察不同Cd质量浓度污染土壤、槐糖脂施加质量浓度以及槐糖脂施加时间等因素对芥菜生长和修复效果的影响,用ICP-MS对根和叶中Cd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Cd能促进芥菜生长.随着土壤中Cd质量浓度的增加,根和叶中Cd质量浓度和Cd吸收量也都增加.当土壤Cd质量浓度为50 mg/kg,分别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和生长后期施加0.05 g/kg的槐糖脂时,植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和转移因子(TF)分别达到最大.可见,槐糖脂对Cd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潜能.  相似文献   

13.
铬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元素,当其富集到一定浓度时将对人体及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随着工业三废的排放,一些重金属会向地下水中转移,造成地下水中Cr(Ⅵ)含量超标.目前,对地下水中Cr(Ⅵ)的去除主要是用活性炭、零价铁等作为吸附剂进行吸附.为了达到以废治费的目的,本文利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铁屑和工业固废粉煤灰作为介质来处理高Cr(Ⅵ)地下水,对其去除机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开发、运输、冶炼过程对矿区周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一般包括化学、生物及物理三大类,其中化学稳定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目前该技术研究重点为开发新型固化剂、明确多种稳定剂复合施用的方向。尽管针对重金属污染土体的修复材料研究越来越多,但多集中在单一金属元素,针对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同时修复的应用机理及效果研究较少。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土体对植物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并从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量方面探讨影响机理,以期为矿区土体重金属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结合植物生理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知识对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做了简要介绍,以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三种主要方法既植物提取法、植物挥发法、植物稳定法的修复效能分别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随之而来的垃圾渗滤液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地下水、河流。垃圾场渗滤液是世界上公认的污  相似文献   

17.
尾矿库渗漏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危害巨大,其一般具有隐蔽性而且难以消除。本文通过水质检测与模拟预测对已持续泄漏5年的某尾矿库的渗滤液目前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未来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评估。调查显示目前尾矿库已对下游1 450 m范围内的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在库区下游1 030 m的范围内升高了130 mg/L以上,使其浓度超过地下水饮用水质标准(250 mg/L),最高达到了446 mg/L。模拟结果表明,以目前状态再持续渗漏3.5年后,距库区下游1 500 m处的水源地保护区的地下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将超过250 mg/L,15年后浓度稳定在325 mg/L的水平,远远超过了饮用水水质标准的限值。本研究可为沟谷型尾矿库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评价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下水环境脆弱性研究是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阐述了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与分区。  相似文献   

19.
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时,使用螯合剂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选择不可降解螯合剂会导致地下水和地表水出现二次污染。而在环保法规的影响下,全球各企业开始生产生物可降解螯合剂,因其安全性更高,所以逐渐取代了非生物降解型螯合剂,如DTPA、EDTA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李娟  许鸣 《河南科技》2022,(2):115-120
通过对江阴滨江污水处理厂服务片区管网运行与工业废水接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进水有机物浓度低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一厂一策"系统整治研究建议和方案.从管网检测排查、管网养护修复、完善截污工程、封堵地下水入渗到最后的管网监测和质量保障,提出全方位的推进整改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将为相关企业的技术整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