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自由是宪法保障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自从新闻产生以来,新闻媒体对于新闻自由的争取从没有停止过,但是新闻自由是历史的产物,不能将其绝对化、抽象化,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媒介生态下才能正确理解它。媒介生态,特别是政治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新闻的自由度,本文试图以《新闻调查》的发展轨迹为切入点来考察媒介生态的变化与新闻自由的渐进。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公民记者的草根式、个性化传播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内涵。基于对新媒体传播特征及互联网的"用户为王"理念的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了消解与重构,新闻专业标准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传媒伦理受到冲击和瓦解。在新媒体新的传播格局下,应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补充和完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理念,更好地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的新闻理论中,新闻自由观一直是新闻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以在西方新闻传播史上公认有影响的几位思想家为线索来展示西方新闻自由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中包括弥尔顿,杰斐逊等人的新闻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4.
关于好事的正面新闻不是新闻,只有“坏”消息才是“好”新闻。在对战争的报道中,强势媒体淹没了弱势媒体的声音。媒体的新闻自由是有限的,国家安全总是高于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5.
现代民主社会中,新闻自由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但也易被新闻媒体及记者滥用。只有通过法治的他律和新闻媒体的自律的有机结合,才能规范舆论监督权力,实现真正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新闻自由通常包括创办媒介的自由、报道消息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和批评监督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是传统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7,(6):110-114
文章以图书馆移动资源的利用为切入点,按照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思路,在分析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引导公民阅读的理论依据,以公民阅读现状为依托,探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引导公民阅读的机制与阅读模式,构建了图书馆服务移动阅读的服务平台,提出了图书馆引导公民阅读措施保障。目的在于找到一条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引导公民阅读的路径,用以指导现实环境中图书馆为公民阅读服务实践,达到图书馆与社会、人与图书馆、人与人以及图书馆自身的和谐,实现图书馆为公民阅读服务的服务平衡、人态平衡及心态平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由于媒介技术、媒介环境、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媒体扩张形式等因素的变化,传统的新闻自由理论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含义.特别是传播新技术和所谓的"草根新闻"大量出现,对新闻自由和新闻事业的控制都带来了新问题.对新闻自由理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缅甸曾经是亚洲享有最充分的新闻自由的国家,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1962年军事政变,缅甸由一个亚洲较富裕国家变成了落后国家,新闻界则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管制。2011年,缅甸开启民主化政治改革,新闻界也随之开始了改革之路。通过梳理缅甸历史上的新闻自由、二战后军政府对新闻的管制和媒体的抗争以及正在进行的政治新闻变革举措,可以揭示出一个当代威权主义国家刚刚开始的媒体和政治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陈裔佼 《科技资讯》2010,(22):227-228
媒体监督的核心是新闻自由,如何平衡司法独立与新闻自由之间的厉害关系是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社会政治结构中,媒体与司法是具有相同使命、共同维系社会统治的两个基本要素。作为传播主导意识形态的新闻媒体与作为国家机器的司法都是主流政治制度的工具,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应是对抗或对立,而应是协调社会统治、促进大环境和谐的积极因素。在维护社会稳定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媒体应依据自身职业立场正确评价司法行为的权能,但这项权能必须在符合法律的规制下予以以行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