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20年来,研究生物固氮以共生固氮为重点,除了进一步发挥根瘤菌、兰藻和弗兰克放线菌的共生有效性和扩大它们的寄主范围外,发掘新的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资源是一重要方面。“联合”(association)固氮作用或“半共生”(Semisymbiotic)固氮作用首先由 Hardy 和 Holsten 提出。联合固氮是介于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的中间类型,固氮  相似文献   

2.
固氮蓝藻(Nitrogen-fixing Cyanophyta)是一种低等藻类植物。在植物体内具有的固氮酶,能将空气中游离态氮素转变为氮素化合物,供农作物吸收和利用。对固氮蓝藻的研究是从1889年弗兰克(Frank)开始提出的。其实,1873年斯特拉巴尔盖(Strasbnrger)就曾提到与满江红相共生的固氮鱼腥藻的固氮作用。1928年德鲁斯(Drewes)证明了某些蓝藻有固氮能力。1939年印度学者弟(De)和苏来曼(Sulamn 1950)证明了固氮蓝藻放在水稻田中,由于固定了空气中的氮,增加了土壤的氮肥,使水稻增产。1944年以后渡道笃等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了在水稻田内放养固氮蓝藻后,土质变肥,  相似文献   

3.
<正>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柯丹霞博士2014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百脉根小G蛋白ROP6在根瘤菌侵染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140U213.氮素是自然界中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最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生物固氮是在常温常压下,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N2)转化为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氨(NH3)的生物学过程.然  相似文献   

4.
氮是决定农作物产虽的重要元素。但是,现在全世界的化学工业生产的氮肥(每年约0.27亿吨)远远不能弥补农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氮素(每年约1.0—1.1亿吨),地球上生产食物所需的氮素中绝大部分是来自生物固定的氮。所以,关于生物固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并在近十年来,特别是1965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豆科作物生物固氮作用受环境中氮素严格调控,在较多化合氮条件下结瘤少固氮能力差.目前尚缺乏耐高氮根瘤的筛选与利用,而豆科作物与其他作物实行间、套作,是充分发挥根瘤固氮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玉米∥花生是典型的间作模式,近年来在玉米和花生主产区推广较快.本文回顾了前人对禾本科∥豆科作物间作体系氮素营养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花生对花生生物固氮的影响,丰富完善了间作氮素营养理论,并为玉米∥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农业大上快上、粮食丰收,广辟肥源十分重要。“红萍”(即满江红,学名Azolla inlbricata Nakai)之所以有肥效,是因为它的叶腔中有一种共生的蓝藻,即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 Lemm.),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并把它变为使水稻等农作物可以利用的氮化合物。我们自1973年以来,不断探索一些自生的固氮蓝藻在广东省内的培养、应用及肥效。  相似文献   

7.
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长喙田菁茎瘤共生体系在华南地区的氮积累,并用氮平衡法对共生体系的生物固氮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喙田菁瘤共生体系在华南地区有较高的绿肥应用潜能,65d生长喙田菁的氮累积量为225kg/hm^2,是同等条件下普通田菁的1.74倍;经65d的生长,长喙田菁茎瘤共生体系的生物固氮量为0.463g/株,而普通田菁为0.04g/株,生物固氮量在植物总氮中所占比重,长喙田菁高达85.6%,远高于普通田菁的26.7%;茎瘤在共生体系的生长和固氮中占有重要地位,根茎瘤总量中,茎瘤所占比重超过了75%,摘除茎瘤组植物的生物量干质量及生物固氮量分别只有正常组植物的60%和46%。  相似文献   

8.
一、生物固氮及其研究的意义所谓生物固氮,是指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和蓝藻将大气中的氮转化成氨的过程,其反应式是N_2+3H_2→2NH_3。目前能固氮的生物细菌有35属,藻类有21属,除了豆科植物等以外,种种其他微生物大约共达300多种。研究生物固氮,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很重要。大家知道,氮素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之一。很多生物分子都有氮元素,特别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氮是基本成分。氮素又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肥料,然而占空气大约80%成分的氮素  相似文献   

9.
生物固氮的研究现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探索了生物固氮目前的研究进展,并着重研究了豆科植物根毛与根瘤菌接触到最后形成成熟的可以固氮的根瘤组织的途径,为将来把非豆科植物,特别是禾谷类农作物转变为固氮植物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豆类植物共生固氮研究近况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共生固氮作用对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近几十年来,人们从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各方面对根瘤菌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虽然由于共生体系的复杂性,有关根瘤菌的许多问题还不十分清楚,特别是根瘤菌遗传学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困难,但由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采用,加速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整个生物固氮作用的研究现在已处于一个令人非常振奋的阶段(Postgate,1974)。 本文除介绍豆类树种结瘤固氮的一般情况外,重点讨论有关根瘤菌固氮作用遗传学研究方面近年来进展较大的几个问题。到目前为止,利用根瘤菌作材料研究共生固氮作用的遗传及其调节已经进行了不少工作,70年代以来进展更为迅速。人们企图把固氮基因转入不固氮的高等植物,以扩大共生固氮作用的范围;同时对固氮作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固氮效率,促进农林业生产的发展。我们相信这一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