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兽医伊丽莎白·诺兰对一条海鳗的绝食行为感到迷惑不解,而后来所揭示的真相令她既诧异又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
正水族馆的一个水箱里,十几条鱼神秘失踪。倒空水箱,才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条1米多长的海洋巨虫,正是它吃掉了那十几条鱼。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虫呢?据国际媒体2016年3月初报道,2015年10月,在英国萨里郡一家水族馆的一个水箱里,十几条鱼神秘失踪。该馆员工在倒空这个容积为0.91立方米的水箱后赫然发现,该水箱中竟然有一条令人毛骨悚然、长达  相似文献   

3.
《科学24小时》2009,(3):50-5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南加州卡布里奥水族馆发现了一条娇小可爱的鱿鱼,它看上去就像一头身体胖胖的卡通小猪。更令人叫绝的是,小鱿鱼长着一张笑眯眯的脸庞,可爱极了,专家认为这是皮肤色素不同寻常的排列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7,(9):7-7
2007年6月18日,一条雌性巨大型蝠鲼在日本冲绳一家水族馆出生,引起日本举国关注。这是蝠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产子。蝠鲼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鳐鱼,有大而扁平的身体、  相似文献   

5.
<正>苔藓历史久远,生长的速度极其缓慢,却与我们相邻而生,随处可见,无论都市或乡野。它是人类世界及其极快发展的见证者。如果我们把自己调到“苔藓节奏”,能从中学到什么?2021年冬日来临之际的某一天,住在牛津的我去自家附近的树林里散步。在一条可以俯瞰城市的长椅旁,我偶然发现了一根长满青苔的圆木,在阴沉的天光里绿得发亮。苔藓的叶子像最精美的刺绣一样细小精巧,像保鲜膜一样薄。我用指尖轻轻拂过这张羽毛床,惊叹于它的细微和复杂,旋即拍了一堆照片。我上一次触碰苔藓是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性变现象在鱼类中较为突出。美国生物学家经多年观察发现,一种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的蓝条石斑鱼,它的性别一天内变更数次。在产卵时候,一对婚配的蓝条石斑鱼,其中一条先产下鱼卵,而另一条则充当雄性。稍后,它们的性别互相改变,原来充当雄性的变为雌性。原来充当雌性的则变为雄性。据生物学家的观察,在一天数小时之内,这种鱼共发生5次性变。红海里生长一种红鲷鱼,它因一身火红的颜色而得名。这种鱼一般是一条雄鱼和一二条雌鱼生活在一起。雄鱼外观美丽,身体健壮,是一家之王。可是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死去,雌鱼就会惶恐不安,无所适从。过了几天,它们中间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性填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减肥书籍、论坛和网站上,我们总能看到林林总总、名目繁多的减肥方法.其中许多却是毫无科学根据,有些甚至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但是这并不阻碍它们在瘦身者中的流行. 绝食(半饥饿状态)减肥法 绝食减肥法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不进食物,只喝水,是一种被称为减肥最快、效果最佳的方法.相传,绝食和半饥饿状态的减肥方法已沿用了几个世纪,到今天,它依然流行、备受肥胖人群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冯诗齐 《世界科学》2011,(11):19-19
一个笑话开始于酒吧男侍的一句话:"抱歉,我们不提供中微子服务。"正说着,一个中微子便悄无声息地闪入了酒吧。9月23日,这则曲折纠缠的幽默随着下面这条新闻已在互联网上盛行:在意大利格朗萨索国家实验室进行的OPERA一次实验测定,中微子超过了光速。中微子从欧洲核子中心(CERN)到达格朗萨索实验室,其间足足旅行了730公里。大部分物理学家怀疑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04,(3):F003-F003
晶莹的水环 问:有一次,我在温哥华水族馆观看白鲸表演时,看见其中一条鲸在水中吐着环状气泡,这些环状气泡似乎没有受到明显的浮力的作用,甚至能够随水流沉入池底。有些鲸还能够水平地吐出一个个环状气泡,然后将它吸入口中。是否有人对这些有趣的环状气泡做过研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南京希乐顿酒店举办的意大利食品节上,一种"彩面"卖得很火爆.原来这是意大利餐饮业引进中国面条后的创新之作.开发者没有"照搬照抄",不搞"依葫芦画瓢",而是依靠自己的创新,一举推陈出新--红面条、绿面条、黄面条,一条一条如花似锦,秀色可餐,令市民和游客大饱了一次"中为洋用"的眼福、口福.其实这个"创新"最简单不过了,简单到谁都能够制作,其中红面条是在面粉中掺了西红柿汁,绿面条是拌了菠菜汁,而黄面条则是多加了几只鸡蛋而已.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7月26日,在澳大利亚某水族馆,一只特殊的鲼出生了。它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它可是没有父亲——生下它的雌性鲼已经9年没有接触过雄性同类了。科学家解释说,这只雌性鲼是通过一种被称为"孤雌生殖"的过程生下了幼鲼。孤雌生殖是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即卵细胞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发育成一个个体。孤雌生殖在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乌鸦     
一只乌鸦用一截树枝做成一根一头尖的木棒,它将木棒插到一个树洞里,然后开始耐心等待……在西南太平洋上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半热带雨林里,有一只乌鸦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条深藏在树洞里的毛毛虫。树洞既深又窄,显然它无法够到这条毛毛虫。于是它就飞到附近的一棵树上,用嘴折下一截小树枝,并将上面的叶子和嫩枝除  相似文献   

13.
几个星期前,我结婚了。在此之前,朋友们对我说,炫耀结婚戒指保证能吸引女性的注意。有人说这是由于女性认为已婚男性更安全,也有人认为婚戒是使女性找到合格伴侣的快捷方式,因为她找到的是一个已被他人预先筛选过的男士。 出于对科学的兴趣(本人绝不赞同婚外情),近来我在酒吧里流连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一边优雅地小吸,一边刻意让他人能清楚地看见我左手上的戒指。就这样,我静候着。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只能说结果未如人意。 它们为何受青睐 不过,这并不表明朋友们的看法完全不着边际,因为其他动物的雌性一直都在“拷贝”其同伴的偏好。比如雄猎鸟通常会聚集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不妨把这些地方看作是人类的单身酒吧的对等物)。在这里,雄猎鸟昂首阔步,展示它们的羽毛,吸引雌猎鸟的目光。雌猎鸟则在“单身酒吧”里徜徉,选中“情郎”后当场交配,然后便钻进灌木丛回巢。“单身酒吧”里的一些雄猎鸟总是很走运,其中最风光者可赢得80%的雌鸟的“芳心”。那么,雌鸟在这些“情种”身上,究竟看到了什么呢?一些研究者认为,求偶模仿也许能引发“滚雪球效应”:一旦一些雌性选择了同一雄性,其余雌性便纷纷仿效跟风。1994年,行为生物学家为了检验这种观点,把多只假的(但做得很逼...  相似文献   

14.
一条活泼美丽的小鱼在海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游到一块岩石旁,倏地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原来这条可怜的小鱼已被长年躺在岩石旁不爱动的"懒鱼"吞食了。这条"懒鱼"叫石纹鲐,它生活在海洋中的浅海地带,尤其喜欢在岩石、砂石多的地方,它能一动不动地在那里呆上很长时间。这种鱼的长相很奇特,头部特别大、竟占身体的1/3,头上长着许多小刺,眼睛周围有两朵绒球似的触手,从远处看,它全身滑溜溜的;近看,是布满皱纹的皮肤。密密麻麻长满了很多锐利而不  相似文献   

15.
洞中寻路     
<正>取道宜宾市兴文县,何丽鸢马不停蹄地赶到乡里的汽车站后,搭上了一辆回村的顺风车。这条老路,她上学时走了多年,再熟悉不过了。车行不久,群山环抱的感觉就回来了。不算高大的山峰连绵起伏。山上是茂密的竹海,风一吹就沙沙作响。雾天里,竹叶的绿会与天色相融。何丽鸢曾怀疑竹子会趁着大雾长到天上去,把村子彻底与外面隔绝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地光     
在地震前后一段时间里,往往伴随着隆隆地声而出现闪闪地光。地光颜色多样,红、橙、黄、绿、青、蓝、紫都有。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地光,有的蓝里带白,酷似电焊火花,耀人眼目;有的红似朝霞,映满天空;有的形如彩虹,五颜六色;有的犹如一条光带划破长空;有的则如一团火球,或沿地翻滚,飘忽不定,或腾空而起,高悬半空。地光这一奇异的自然现象,很早就为人们发现,又因为它常和地震伴生,在某种情况下还可作为地震的前兆,因此就更引起人们的注目了。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几十年来,塑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如今一场全球性的抵制塑料运动正在进行。要摆脱塑料制品,需要的不仅仅是超市里的免包装货架和酒吧里湿漉漉的纸制吸管。塑料无处不在,并非因为它总是比天然材料更好,而是因为它更轻,更便宜,而且事实上,它更容易被人扔掉而不觉得可惜。比如,商家很乐意为顾客购买的每一罐汽水或三明治提供一个新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18.
西贝 《科学之友》2005,(1):84-85
酒吧,当年的确是以一种很“文化”、很反叛的姿态出现的,是我们这个城市对深夜不归的一种默许,它悄悄地却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大都市的一个个角落,成为青年人的天下,亚文化的发生地。“有音乐,有酒,还有很多的人……”一般人对酒吧的认识似乎只至于此,作为西方酒文化标准模式,酒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酒吧文化”,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中国大都市。北京的酒吧品种多多,上海的酒吧情调迷人,深圳的酒吧不乏激情。酒吧的兴起与红火与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酒吧的步伐始终跟随着时代。  相似文献   

19.
鱼儿会举行排球赛,这不是开玩笑,我们动物课兴趣小组就曾在水族馆实地观摩了别开生面的鱼类精彩表演。水族馆的驯鱼师丁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领我们进饲鱼场表演大厅。我们面前呈现出一个宽大的饲鱼玻璃水槽,清澈见底,通体透亮。玻璃上五个金光大字:"鱼类体育场"。水槽中央张立起一张球网,  相似文献   

20.
在一座美国国家公园内,人们捕获并杀死了一条长达4.8m的缅甸巨蟒。蟒蛇专家斯基普·斯诺对其尸体进行了解剖,结果人们惊讶地发现,在它的胃里有一只大约34kg重的成年鹿。这条巨蟒是被南佛州水域管理署的工作人员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清除小岛上的外来植物。这条巨蟒是迄今在佛州南部地区发现的最大的一条。斯基普·斯诺说:很明显,这样的案例是非常罕见的。这表明它们能吞下巨大的猎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