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技术与处理污水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用于固体的分离与截留、用于在反应器中进行无泡曝气和从工业污水中萃取优先污染物。它把膜分离工程与生物工程结合起来,用高效膜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2.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有机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本文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中作为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针对该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膜污染和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措施,为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和生产运行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对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中药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并基于ASM1号模型建立了膜生物反应器内有机物和氮同步处理的数学模型.根据SMBR反应器内污泥的生化特性和污水特性对ASM1号模型进行了修正.采用1阶偏微分方程组表示了SMBR反应器内有机碳和氮的转化过程,并利用MATLAB软件应用模型对不同溶解氧浓度条件下的MBR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和试验值符合较好,模型中采用的参数可较好的描述有机碳和氮的转化过程.模型可用于评价处理效果和模拟操作过程,并为优化SMBR设计和运行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而目前应用广泛的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对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率不高,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也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较新颖、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细菌、微生物等附着在载体上,在反应器中随混合液回旋翻转,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此工艺可以提高曝气池中的生物量,降低污泥负荷,有良好的N、P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而目前应用广泛的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对污水中N、P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率不高,已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重点。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也称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较新颖、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细菌、微生物等附着在载体上,在反应器中随混合液回旋翻转,达到处理污水的目的。此工艺可以提高曝气池中的生物量,降低污泥负荷,有良好的N、P去除能力。一、浮填料生物反应器的工艺原理与技术特点悬浮填料…  相似文献   

6.
在SBR反应器中安装纳米活性碳纤维处理生活污水,进行正常负荷与有机冲击负荷的对比试验,并对生物相进行追踪观察.结果表明:正常负荷运行时,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种类多、活性大;出水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NH3—N和TP去除率分别在95%以上和72%~85.5%之间,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要求.系统抗有机冲击负荷的能力强,在提高进水COD浓度3~4倍的情况下,去除率仍保持在86%以上;有机冲击负荷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小,对总磷的去除率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和发展,总结了目前广泛应用的膜生物反应器,介绍了近两年来国际上膜生物反应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说明在城市污水回用中应用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提出MBR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装置是将中空纤维膜直接淹没在生物反应器水下而构成的淹没式中空膜生物床.该装置能耗较低、体积较小、构造简单、运行方便,近年来有关它的应用研究很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SBR方法在处理污水中的技术要点。根据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的理论.在SBR的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出现有毒污染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和尽可能提高反应速度,应合理地选择充水历时,运行周期和曝气型式。  相似文献   

10.
<正>内置式膜—生物反应器装置是将中空纤维膜直接淹没在生物反应器水下而构成的淹没式中空膜生物床。该装置能耗较低、体积较小、构造简单、运行方便,近年来有关它的应用研究很受关注。本研究开展了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酿造污水、焦化污水及化工含酚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BOD_5(及COD)的去除动力学,提出了受有毒物质抑制情况下的动力学方程,并讨论了方程中各参数对去除速度的影响.文中利用这些关系,建立SBR法动力学特性,利用SBR法处理酿造污水时,如污水浓度低,应提高充水期的负荷,缩短工作周期,如污水浓度高,充水期的负荷对工作周期没有影响.处理含酚污水时,SBR中有一个最优充水期负荷,在此负荷下工作,运行周期最短。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SRT)及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厌氧反应器处理低温污水效能的影响。实验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低温(15℃)合成污水,发现甲烷产率、单位甲烷产率及COD去除率均随SRT的延长(由20至80 d)而提高。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浓度、多糖与蛋白质的比例随SRT的延长而提高。HRT降低时(由12 h降至6 h),COD的平均去除率由85%提高至93%,甲烷产率增加。出水中厌氧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及SMP浓度分别由15增至30 mg.L-1及32增至50 mg.L-1。  相似文献   

13.
进水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板式SBR反应器处理校园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进水基质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实际生活污水与试验室人工合成生活污水对好氧颗粒污泥快速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废水培养出的颗粒污泥处理效果与实际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相当,进水基质不同并不会明显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但是由于校园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种类丰富,有机负荷较大,取用方便。从实际可行的角度出发,人工模拟合成废水成本较高,因此以校园生活污水为培养基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运行研究比人工模拟合成废水进行培养研究更有说服力和实际意义且可操作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品废水排放量大,易于造成有机污染。采用混凝沉淀-复合式生物反应器(HBR)工艺对某实际乳品废水分别开展小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小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当投加量为200~300mg·L-1时,对乳品废水COD和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0%~65%和80%~95%,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原水水质;对经过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废水进一步用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当COD负荷率为2.9kgCOD/m3·d时,系统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对基于小试研究所提出的实际废水处理流程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乳品废水运行稳定且耐冲击负荷。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利用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源蛋白质,包括抗体、疫苗、药用蛋白等的优势及研究进展,并对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蛋白类药物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USR)是fannion等人参照UASB反应器的原理开发的,用于以海藻为原料进行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因为被处理的对象是固体,所以称为升流式厌氧固体反应器.该消化器不需要污泥回流和三相分离器,靠固体悬浮物(SS)的自然沉淀作用使SRT比HRT延长,从而提高了SS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将挂膜成功后的厌氧/缺氧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SBMBBR)与硝化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N-SBMBBR)连通成A2N序批式MBBR系统(A2N-SBMBBR双泥系统),运用该双泥系统探讨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反硝化除磷效能。在COD/TN平均值为2.98,单个运行周期为12 h的试验条件下,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24%、72.5%和61.86%,其中TN、TP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7.86%和76.14%,系统发生的反硝化除磷现象表明,A2N-SBMBBR双泥系统对实际低COD/TN生活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T J-M BR设备的开发,研究了M BR工艺用于处理生活小区污水的效果及操作条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探讨了该设备用于生活小区污水回用处理的可行性,从而为此类设备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解酸化-沉淀-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某集团综合污水进行了处理,处理后的出水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1级要求,从进出水水质、工艺流程、各单元说明以及投资和运行效果等对此工程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运行效果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间歇曝气对曝气生物滤池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生物滤池是生物膜处理和滤料的物理过滤相结合的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通过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曝气和间歇时间能提高反应器对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