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换热站设计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阐述,为类似的换热站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立红  郭宏亮 《科技信息》2012,(20):273-273
本文针对目前集中供热过程中换热站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STEC2000模块化PAC为平台,设计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数据,运用先进PID算法,采用相应的温度控制策略,实现对换热站热源的合理分配及自动化管理,以解决集中供热系统中人工调节存在的热源浪费、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酒钢厂区热网换热站由于一些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不具备远程操作、设备监控、工艺调整等工作,需要人员到现场操作调节,由于各换热站距离较远,人员不能及时到岗,容易影响换热站安全运行。通过对各换热站实行集中监控改造,将各换热站视频、操作信号上传至集中监控室后,实现换热站远程操作、调节及备自投连锁启停,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换热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陈宾 《科技信息》2011,(3):I0356-I0357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居民采暖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家家户户的火炉采暖,逐步改造为居民小区换热站供暖方式。改造后满足了居民的采暖要求,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但居民小区换热站投运之初,变频控制部分产生了诸多问题,让居民欲喜还忧。本文通过对几个居民小区换热站变频控制部分常见故障的处理分析,给其他居民小区换热站的运行维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采暖热水由水力管网输送到各个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换热后,把热能输送到各个热用户,换热站的平稳、节能运行在供热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哈尔滨原马家沟机场开发区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自动控制方面的一些实际应用为例,对自动控制在集中供热系统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换热站自控节能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质调节和量调节方式下换热站应选择的自控设备,阐述了换热站通过自控设备和自控技术实现节能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GPRS无线网络对远程换热站的实时监控是换热站监控系统的核心工作,针对目前网络通讯中单CPU多线程数据传输出现的数据丢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OCP技术的通信模型,该模型对原有的模型进行改进,将多CPU多线程的数据传输方法融入系统传输结构中,实现了对网络通讯的优化,同时克服了Socket网络编程中线程上下文切换的弊端,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达到了进一步减少数据包丢失的目的.经过实验证明基于IOCP技术的换热站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包的丢失,提高换热站监控系统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宋熹 《科技咨询导报》2011,(26):102-102
区域换热站在我国应用比较普遍,而楼宇换热站供热模式已经引起重视,本文主要从技术、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三方面对两种供热方式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2005年至2006年度采暖期日均失水量在3896m3,其中不包含74个换热站中的25个用凝结水补水的换热站的失水量,如果把25个用凝结水补水的换热站的失水量加起来日均失水量在5879m3。集中供热系统是一种封闭的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除部分运行前的注水外,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应产生失水现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供热企业的换热站一般依靠人工操作,以电话通讯的方式进行连接,实效性和智能性都非常差,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换热站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并不算紧密,多数情况是各自为战,导致目前的供热管网如同一盘散沙。该文对智慧化的供热工作以及智慧化供热系统的设计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智慧化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通过该文的阅读,能够给从事供热的智慧化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张云锋 《科技资讯》2013,(27):25-26
本文主要对全自动无人值守捷热站以及热网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系统的实现和原理进行了探讨,且换热站的自动控制部分与热网监控系统的设计结合着实例进行了相应的说明,并介绍了现场中调试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人工巡检换热站数据更新不及时、智能化程度不高、设备信息获取困难等问题,在充分考虑供热管网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数据需求的同时,为摆脱控制中心对办公地点的限制,开发了一种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平台,基于LBS的换热站智能巡检系统.系统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对传统热网巡检监控平台加以改进,融入非接触式RFID智能卡密钥验证技术对移动终端数据进行加密保护.论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设计,经实践验证:换热站智能巡检系统安全可靠,对提高巡检人员工作效率、保障热网稳定运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住宅小区的热水系统供应方式根据热源的情况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热源的选择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先选用稳定可靠的余热、废热、地热,其次选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热力管网、区域性锅炉房等。结合高层住宅小区集中热水系统设计的特点,从热水系统的设置、室内外管网布置、换热站的确定、储热量的计算、户内管道布置、热水计量问题、管网损失等方面,讨论这类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严寒地区典型城市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分析二次输配管网及建筑本体的节能潜力.方法选择两家供热公司的两座换热站进行实地测试,对换热站、二次输配管网以及建筑本体3处节点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采暖季的供暖能耗水平以及各节点处的能耗损失.通过与《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2016)及《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进行对比,得出各节点处的节能潜力.结果两座换热站间的各节点处的节能潜力差异较大,换热站的补水量处于较高水平.建筑本体单位面积耗热量平均值为0.343 GJ/(m2·a),85.7%的建筑满足过量供热率,换热站的二次输配管网热损失在20%左右,换热站的供暖能耗平均值为0.37 GJ/(m2·a).结论科学评估非节能居住建筑能耗水平和节能量,加强供热运行的管理水平,按需供热,制定合理的运行调节策略,可以挖掘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5.
韩冬 《黑河科技》2001,(3):26-27
本文阐述了弯管流量计在供暖换热站中的应用与效果,以及推广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国家相关城市热力网设计的规定,热力站设计需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换热站的供暖范围,对供暖面积加以控制。民用热力站最佳供热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不具备经济比较条件时,热力站最大规模供热范围以不超过本街区为限,民用热力站的规模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7.
阐述运用控制器实现换热站机组的自动控制,结合北京硕人时代的KayaKPAC机组控制器详细介绍了智能换热机组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热网汽水换热站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换热站的热效率,以青岛热力公司恩波热力站为对象,建立了基于传递函数的汽水换热站仿真模型。对通过调节蒸汽进汽阀门来控制供水温度的现有运行方式和通过调节疏水阀门控制供水温度的新运行方式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相同供水温度的前提下,新的运行方式可以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在仿真实验条件下,换热器的热效率由95.49%提高到了96.13%,效率由34.7%提高到了35.9%。  相似文献   

19.
节能减排是现在社会发展的主要议题,大型的供热站在一个采暖季内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所以针对大型供热站的节能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某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某年度采暖季的各个换热站运行记录,分析了该区域内各换热站采暖负荷的类型及特点,对提高供热效率及节能的可行性进行了预测及评价.得到了该区域供热节能的整体评价结果,并提出了提高运行效率的措施和方法,为供热站节能运行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权剑彧 《甘肃科技》1999,15(4):23-24
1概述兰炼九号街区的建筑有多层建筑(1-8层楼),高层建筑(18层和24层),还有商场、食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及教学楼等公共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包括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2给水系统设计参数2.1生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包括:住宅生活用水量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量。住宅生活用水量计算数据为:街区居住户数2030户,每户4.5人,用水定额每人每日250升。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包括:商场卫生间、实习工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食堂、教学楼、办公楼、换热站等生活用水量。九号街区设计生活用水量为:290m3/h。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