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潜能细胞分化并最终形成相应的谱系结构的过程中, 多潜能细胞可能发生重编程.主要研究细胞分化过程中由双重负反馈回路的层级网络如何产生细胞重编程.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整个系统的分叉进行分析, 揭示分层网络以及反馈机制产生细胞重编程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通过向体细胞中导入Oct4,Sox2,c-myc和KU4等基因,使体细胞重编程获得具有胚胎干细胞样特性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产生可谓干细胞领域的新里程碑.近两年,iPS细胞的研究突飞猛进,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综述了iPS细胞的研究现状、进展,如新的iPS细胞诱导方法的建立、诱导iPS细胞产生效率的提高、iPS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其在疾病模型治疗中的作用等.针对iPS细胞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iPS细胞生成的效率、解决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iPS细胞重编程的机制等进行了讨论,为今后进一步开展iPS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外刊     
正Cell本期的杂志封面发表了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在胚胎细胞化学重编程的研究论文,报告称,该研究确定了胚外内胚层样状态是化学重编程早期的一个中间状态。研究人员通过XEN状态以分步方式精确操控细胞命运转变,鉴别出了一些小分子促进剂,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化学重编程系统,相比以往报道  相似文献   

4.
任超  张羽  方智毅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0):1100-1104
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重编程安全机制大多基于无线重编程协议Deluge,主要解决无线重编程中更新代码的安全认证问题,但恶意节点很容易通过伪造控制消息对参与无线重编程的节点实施DoS攻击.文中将“抗DoS方案ADV—Hash”与“更新代码安全认证协议”相结合,将广告散列链和更新代码散列链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列链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重编程安全认证的改进方案ADV—Data—Hash.该方案利用散列链和一次数字签名相结合的方案实现了对无线重编程轻量认证.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在不影响Deluge协议原有特性的同时,能有效避免由虚假广告引发的DoS攻击以及对更新代码的篡改和伪造,确保网络重编程协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Bax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陈亚兵,曾桂生,蔡毓,俞春东,陈华,温龙平(肿瘤细胞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近年来,细胞编程死亡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细胞编程死亡是在组织、器官、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自杀性细胞死亡现象,无功能或老化细胞通过此...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成人细胞可以重编程成为干细胞这一消息的宣布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任意类型细胞且没有衰老迹象。尽管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iPS)存在很大的缺陷,但由日本京都大学Shinya Yamanaka研究组发表的原始论文却像老虎钳一样紧紧掌握着第一名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正>重编程,意即把已分化的细胞逆转回胚胎状态,使其拥有可以发育成所有细胞类型的非凡能力,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的过程也可以被看作一种重编程。从20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Gurdon)用蝌蚪的肠道细胞培育出一只的青蛙,到1996年,伊恩·威尔穆特(Ian Wilmut)用成体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8.
两篇新文章让我们对帕金森症的基本认识更进了一步。在论文#7中,麻省坎布里奇白头生物医药研究所的Rudolf Jaenisch团队描绘了一个方案,这一方案可以将帕金森病人的皮肤细胞重编程成多能干细胞,而且不会有以前那些重编程方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一大特征.研究肿瘤代谢有助于解析肿瘤的发生机制并实现个性化治疗.近年来兴起的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全局分析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表征细胞、组织和体液的代谢轮廓,从而理解生理与病理变化;但稳定同位素标记的代谢流分析技术更能体现细胞代谢网络的动态变化,反映遗传或环境因素扰动下的代谢重编程规律.代谢流分析技术不仅...  相似文献   

10.
牛顿法是求解非线性方程根的常用方法,为了更快地求出多项式方程的重根,本文将牛顿法与秦九韶算法相结合,设计了有效的算法,并编程实现求解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通过向体细胞中导入Oct4,Sox2,c-myc 和 Klf4 等基因,使体细胞重编程获得具有胚胎干细胞样特性的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产生可谓干细胞领域的新里程碑.近两年,iPS细胞的研究突飞猛进,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结果,综述了iPS细胞的研究现状、进展,如新的iPS细胞诱导方法的建立、诱导iPS细胞产生效率的提高、iPS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及其在疾病模型治疗中的作用等.针对iPS细胞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提高iPS细胞生成的效率、解决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iPS细胞重编程的机制等进行了讨论,为今后进一步开展iPS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2.
OA能诱发人神经母细胞瘤SK细胞进行编程死亡.死亡细胞缩小变圆,细胞质凝聚,DNA有控降解成约200bp左右的片段,且这一过程可由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CHX)抑制.将编码Bc1-2全长蛋白质的cDNA植入pXJ41neo载体中,使其表达由HCMV病毒启动子控制.形成的顺义(pBcl-2-S)及反义(pBcl-2-AS)表达质粒经转染导入SK细胞中获得稳定转染子,West-ern印迹表明顺义转染子表达较大量的26kdBc1-2蛋白,而反义转染子则不表达.增强表达的Bc1-2基因产物对OA引SK细胞编程死亡无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转入特定基因诱导体细胞重编程成为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成果引起了生命科学领域新的轰动。将完全分化的细胞重编程。不经过胚胎逆转为多能干细胞状态,这种方法相对容易操作,比较稳定,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与胚胎干细胞(ESC)相似,iPS细胞对于生物制药品种的更新和产生等十分有益。iPS细胞的产生对解决长期以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伦理问题和免疫排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iPS技术仍然存在致癌性、效率低、病毒载体欠安全以及移植后存活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iPS细胞的发展、获得、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钱程 《科学世界》2012,(11):7-7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8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格登与山中伸弥两位科学家的最大贡献是发现终末分化的成熟细胞可以通过重编程的方式,产生具有多能性的细胞。这项重大发现,对于我  相似文献   

15.
数控车削加工中宏程序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控编程分为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两种.自动编程软件种类繁多、功能齐全,在数控编程领域应用很广泛.虽然如此,手工编程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编程的基础,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用软件生成的程序往往很长,不易检查,用宏程序编程则可以避免这种现象,使程序变得简单,并且通过改动相关参数,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工件.以椭圆为例,介绍宏程序的编写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特定的基因组合与转染可以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iPS),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新的干细胞制造技术。与胚胎干细胞(ES)不同,iPS细胞的制造不需要毁损胚胎,因而不会涉及更多的伦理学问题。iPS的出现不仅为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机制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疾病发生发展相关机制研究与特异的细胞治疗,特别是再生医学带来新的曙光。目前,iPS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文章就iPS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朱菊芬 《科技信息》2009,(14):88-89
继入选《科学》杂志2007年度十大科学进展的第二位后,2008年iPS技术再次入选《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突破,并名列榜首。iPS技术无疑是最近两年干细胞研究所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果。本文对细胞重编程的研究概况、iPS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期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细胞编程性死亡(PCD)是具有积极生物学意义的细胞死亡,植物PCD参与了植物胚胎发育、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衰老和植物抵御外界伤害等多种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孙进 《广东科技》2023,(1):15-20
心脏损伤后难以修复是世界级医学难题。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曹楠教授在全球首次使用小分子药物组合将人皮肤细胞直接重编程为心肌细胞,并成功应用进行心梗移植修复。这项革命性技术克服了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排斥问题,为使用药物再生人体心肌细胞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支持下,曹楠博士团队持续深耕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针对非编码RNA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研究体细胞重编程微RNA功能及调控网络。研究的5年预期目标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信息生物学手段,完成重编程和体细胞重编程和多能性细胞分化多个阶段的微RNA的表达谱,鉴定出在以上多个阶段表达变化显著的微RNA。找到影响重编程或多能干细胞分化过程的几种微RNA及鉴定其靶基因,并揭示这些基因在上述过程的作用。鉴定到在转录后加工水平和核质转运过程受调控的微RNA,阐明这些特定微RNA的作用机理,揭示其核质转运变化与重编程和多能性细胞分化之间的关联,阐明其分子机制。阐明上述相关微RNA在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和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自身生物合成规律,并揭示其在器官发育中的作用。近3年,已建立体细胞重编程和多能性细胞分化及体细胞转分化的研究系统。采用核移植技术,建立了可用于研究体细胞重编程中mi RNA功能的新系统——来自孤雄囊胚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已经建立了研究mi RNA核质转运和转录后加工调控的研究体系。制作了mi RNA敲除小鼠。系统鉴定了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差异表达的mi RNA。系统鉴定了体细胞向肝细胞转分化过程中显著差异表达的mi RNA。发现了RNA结合蛋白在转录后加工水平调控的特定miR NA的表达。发现在哺乳动物细胞核内存在一种读码机制,可能参与调控非编码RNA的核质转运。揭示了mi R-126在小鼠胚胎血管新生和血管完整性维持中的作用,探究了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