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与淋巴管密度(LVD)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正常胃组织、43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和48例胃癌中VEGF的表达水平,同时标记D2-40和CD105,计数淋巴管密度(LVD)、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在胃癌组织内的VEGF,MVD,LVD较正常胃组织、不典型增生胃组织明显增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M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浸润深度T3、T4组也高于T1、T2组且高、中分化组LVD高于低分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在VEGF阳性组中的MVD计数明显高于在阴性组中的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LVD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胃癌的血管形成而参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VEGF和MVD、LVD的检测可作为胃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429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甲状腺癌细胞分为观察组(anti-miR-429质粒转染)、阴性对照组(miR-429空载体质粒转染)、空白对照组(不进行转染),分别进行CCK-8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RT-PCR法检测miR-429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MMP-2、MMP-9、P21、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48 h后,观察组SW579细胞中miR-429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579细胞培养12、24 h时,增殖水平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W579细胞培养48、72 h时,观察组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MP-2、MMP-9、P21、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429在甲状腺癌中是一种抑癌基因,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是通过MMP-2、MMP-9、P21、CyclinD1蛋白而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因子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发生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行输尿管镜检查的18例患者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浆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10,Siglec-15的表达水平;进行盆腔疼痛和尿频、尿急症状(PUF)评分,分析免疫因子表达与PUF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2例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36例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状态26例;对照组膀胱黏膜组织中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未见浆细胞和肥大细胞.观察组患者膀胱黏膜组织中IL-2,IL-10呈弱阳性、强阳性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IL-2,IL-10呈阴性表达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黏膜组织中Siglec-15表达情况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2,IL-10强阳性患者的PUF评分明显高于弱阳性和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Siglec-15阴性患者的PUF评分明显低于阳性和强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膀胱黏膜组织中存在浆细胞浸润、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 IL-2,IL-10表达水平与症状程度呈正相关,Siglec-15表达水平与症状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卢虹  蔡扬  于燕妮 《贵州科学》2007,25(Z1):400-406
目的:通过了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及蛋白质53(p5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材料与方法: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异常增生组织2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3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了解STK15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STK15在正常口腔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4%(11/27)、67.44%(29/43),其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正常口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4%(10/27)、48.84%(21/43),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与异常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中STK15和p53同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18.52%(5/27)、41.86%(18/4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中STK15)阳性表达率在p53阳性表达组和p53阴性表达组分别为85.71%(18/21)、50%(11/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5、p53阳性表达率在OSC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STK15过表达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且可能与口腔癌发生进程有关.②同时发生突变型p53和STK15表达增高可能在OSCC发生中有意义,从异常增生最终演变成鳞癌可能有二者协同作用的参与.③STK15过表达对OSCC淋巴结转移有影响,可能成为判断OSCC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FOXP3在人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肺腺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标本42例和正常肺组织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肺癌细胞组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表达的差异,以及其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内在联系.结果 FOXP3在人肺腺癌细胞高表达,阳性率为64.3%;在正常肺组织低表达,阳性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FOXP3蛋白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83.3%,无淋巴结转移组FOXP3的阳性表达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FOXP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OXP3参与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评判肺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探讨LRP-5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比分析了26例高分化、35例中分化、48例低分化胃癌及15例正常胃组织中LRP-5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LRP-5在中分化胃癌、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化胃癌组织中与正常胃组织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表明,LRP-5蛋白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胃癌组织(P0.05),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因素无关.提示LRP-5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恶性程度相关,可作为胃癌的诊断、分级和预后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即刻早期基因Cyr6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宫颈病变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癌组,留存宫颈病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Cyr61表达水平,并分析Cyr61阳性率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C33a、Caski m RNA和蛋白表达,并使用HPV16 E6特异性抑制序列si RNA转染Caski细胞株72 h,检测Cyr61 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Cyr61阳性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患者中Cyr61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分化程度G1~G2、无宫旁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Cyr61阳性率偏高.宫颈癌细胞株C33a的Cyr6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癌细胞株Cask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i RNA组宫颈Caski细胞中Cyr6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r6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V16可能通过E6蛋白相关信号通路下调Cyr61的表达,促进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原发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20例口腔良性肿瘤患者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oxp3阳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oxp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高、中分化组为63.64%,低分化组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相关,Foxp3蛋白表达在Ⅲ~+Ⅳ期阳性率为88.24%,在Ⅰ~+Ⅱ期表达的阳性率为60%(P0.05).Foxp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大量浸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抗肿瘤免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WNT3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来探讨WNT3在胃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Real time 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比分析了46例高分化、55例中分化、58例低分化胃癌及15例正常组织中WNT3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情况.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WNT3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癌组织中wnt3蛋白的含量逐渐增高,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与正常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分析表明,wnt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因此,wnt3可能是启动WNT经典信号,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0.
为检测生长抑制因子4(ING4)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20例非瘤子宫内膜组织、38例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76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ING4的表达,结合术后随访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ING4在非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非典型增生性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7.2%,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癌组织肌层浸润深度、有无血管浸润、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NG4表达阴性者5年生存率与ING4阳性者5年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ING4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ING4的表达对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44例乳腺癌患者、44例乳腺增生患者血清VEGF-C含量,分析VEGF-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结果表明:1)血清VEGF-C乳腺癌组为227.95&#177;18.21pg/mL,良性病变组176.97&#177;11.23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含量均值为277.95&#177;18.21pg/mL,术后1个月VEGF-C含量均值为212.45&#177;12.8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EGF-C含量与原发肿瘤分期相关,与有无同侧腋淋巴结转移无关;4)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50%,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乳腺癌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0.00%)明显高于非同侧腋淋巴结转移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VEGF-C含量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强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826,P〈0.05)。上述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c-met和nm23基因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亚琴  汪泳  令晓玲  刘昕 《甘肃科技》2005,21(2):165-166
目的探讨c-met和nm23基因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60例胃癌组织中c-met和nm23基因表达强度及相关性进行检测。结果 60例胃癌中C-met阳性45例(75%),nm23阳性33例(55%);c-met阳性胃癌中nm23阳性表达率(42.2%)明显低于c-met阴性胃癌(93.3%)(P<0.001)。c-met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类型,浆膜浸润与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01);nm23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c-met和nm23在胃癌大多数的标本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mi-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mi-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间16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Bmi-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111/168)、23.3%(7/30),Bmi-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mi-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16,P=0.004,P<0.001),Bmi-1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Bmi-1阳性组(P<0.001).结论:Bmi-1表达异常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Bmi-1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选用动态脑电图结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监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脑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评估结果和预后评估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真阴性和真阳性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错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脑电图联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能够有效增加脑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COX-2,MMP-9和bF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OX-2,MMP-9和bFGF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COX-2,MMP-9和bFGF在66例大肠癌及22例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COX-2,MMP-9和bF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75.8%,65.2%,与正常大肠组织的27.3%,9.1%和4.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OX-2表达与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bFGF表达与肿瘤组织的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显示,COX-2的表达与MMP-9和bFGF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COX-2,MMP-9和bF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OX-2可能通过促进MMP-9和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四个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264例,根据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Triple-negative型四个分子亚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之间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并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ER-2过表达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次为Luminal B型,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月经状态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小叶癌和导管癌较其他病理类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肿瘤直径大于5 cm后,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否为Luminal A型、是否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肿瘤大小、分子分型、病理类型为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7-H6与凝血状态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确诊小细胞肺癌标本41例及癌旁肺组织41例,免疫组化分析B7-H6表达情况,并探讨B7-H6表达与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脉管内血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33例小细胞肺癌发现B7-H6表达,在正常肺组织仅发现3例弱阳性染色,在B7-H6阳性组中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水平高于B7-H6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6阳性组凝血酶原平均时间较B7-H6阴性组缩短.B7-H6阳性表达组发现脉管内血栓病人例数明显高于B7-H6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7-H6可能通过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过程,促进肿瘤进展,B7-H6可作为预测小细胞肺癌进展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R-442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明确其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纳入46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T-qPCR法检测两组测试者血清中miR-4429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MMP-8的表达水平.计量变量采用Shapiro-Wilk正态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选择Spearman等级相关,满足正态分布选择Pearson线性相关用于检验miR-4429和MMP-8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iR-4429和MMP-8作为胃癌诊断指标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信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miR-442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P-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iR-4429和MMP-8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58,P<0.05).miR-4429表达与胃癌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肿瘤根治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普外科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35例为腹腔镜组,并选择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及术后随访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肿瘤根治性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近远端切缘距离及1、3、5年生存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且比开腹手术更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TP4A3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MGC-803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胃癌组织标本156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32例,检测PTP4A3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脂质体2000试剂将特异性沉默PTP4A3基因的siRNA序列转入MGC-803细胞(PTP4A3-siRNA组),将空载体基因序列转入MGC-803细胞(PTP4A3-NC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中PTP4A3基因编码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2±0.04,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中的0.21±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PTP4A3-siRNA组MGC-803细胞中PTP4A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TP4A3-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培养48、72、96 h时,PTP4A3-siRNA组MGC-803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TP4A3-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P4A3-siRNA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少于PTP4A3-NC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P4A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下调PTP4A3基因表达能有效降低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可作为胃癌治疗的靶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