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事记     
《创新科技》2003,(12):18-19
<正> 10月的最后几天,太阳不那么“安分”,已有4轮太阳风暴接踵刮至地球。太阳风暴主要由太阳表面释放出的气体和带电粒子流引起,这些粒子携带的能量惊人,通常会以每小时几百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袭来,其势如超高速行进的列车,29日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仅用19个小时就跑完了太阳到地球1.5亿公里的路程。科学家们将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而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就会患上轻重不同的“感冒”。  相似文献   

2.
我跟你一样,也是一个会被阳光召唤出喷嚏的人,并以此作为特长,充分加以利用:每次觉得鼻子有些不舒服,或是酝酿半天的喷嚏迟迟不肯出来,就会四处寻找光源,仰面相迎,打一个这样的“太阳喷嚏”。的确,很爽!  相似文献   

3.
A: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我国的农历历法制度。在我国农历中,严格按照月相变化规定月份,称为“朔望月”。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称为“朔”,此时月球若与太阳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就会发生日食,“朔”所在那天就规定为初一,所以我们总是说日食总是发生在初一,就是这个道理。月亮最圆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太阳系九大行星将要运行到太阳一侧。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报刊上对此大肆渲染,危言耸听,说什么到那时“地球可能要遇到一系列摧毁性的事件”,世界上许多地方将要“发生大地震”,“其结果将是突然刹住地球自转的速度——从而使地球受到一次震摇”。仿佛地球要停止转动,人类要就此毀灭了。历来的反动统治阶级无不利用一些罕见的天象来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论,愚弄和恐吓人民  相似文献   

5.
太阳运动的“盈缩差”概念 ,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基本概念 ;《历象考成后编》中的“均数”相当于“盈缩差”。文章从《历象考成后编》相关术文中推导出“均数”计算公式 ;明确《历象考成后编》中“日躔数理”所依据的天文学理论模型是“颠倒的”“简化椭圆” ;在这一模型中 ,地球位于太阳视运动椭圆轨道上的一个焦点 ,而第二向径 (即太阳与另一焦点的联线 )作匀速旋转。  相似文献   

6.
地球感冒?这到底是咋回事?还不是因为太阳“刮风”!  相似文献   

7.
火球看上去像爆炸了一般。太阳不“安分”喽!瞧,圆圆的脸中央赫然出现一大块“黑斑”,大小相当于10个地球直径,它的附近有一块更大的“黑斑”。这对“神秘大眼睛”正虎视眈眈  相似文献   

8.
地球“体温”不断上升,而这种情况今后还有可能越来越糟,人类该如何对待这一课题呢? 为此,科学家提出各种奇思妙想,其中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厄尔利构想的“太阳盾”是最大胆的。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的12月22日开始,太阳就进入了摩羯座,经过29天的漫步,也就是今年1月19日才会离开,去拜访另一个星座……不要误会,太阳本身没有移动,是我们所在的地球在移动。我们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感觉到地球是静止的,而太阳在星空的位置却由于地球的转动而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近来,来自全球52个国家的9万多封“电子问候”,从地球上飞向5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期望太阳系外有智慧的生命体能接收到这些信息,并对地球人类有所回应。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05,(9):59
据报道借助于望远镜,我国河南天文爱好者张大庆观测到了火星上的太阳湖,这就是著名的“火星之眼”。据了解,进入10月份,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10月30日晚,火星运行到了离地球6942.28万千米的位置,这是两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一次,也是公众对火星进行观测的好机会。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全国各地的公众都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火星。  相似文献   

12.
陈壮叔 《科技潮》2000,(9):44-45
太阳也有大气。太阳主要是一个大氢气球(含小部分的氦),由于其表面的高温,氢、氦等原子皆被电离,而呈等离子态,即电子和质子组成的气体。这是除固、液、气态以外的物质第四态,也是宇宙中最普遍存在的物态。太阳大气就是这些等离子气体,要不是太阳磁场对它们的束缚,这些灼热的气体早就跑得毫无踪影了。即使如此,它们还是不停地泄漏出来,喷向四面八方,人们称之为“太阳风”,其速度高达每小时百万公里,一直吹到离太阳200亿公里的地方,远远越出了冥王星的住处。在我们银河系中,有2000亿颗恒星,天文学家观测到,有大量的类日恒星喷射着强劲的“太阳风”,若近旁有行星的话,足可把它烤焦。当然我们用不着担忧,太阳是一颗温和且活动较稳定的恒星,在地球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被“太阳风”烧烤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2012世界末日那一天,果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性灾难,那就是——糖水洪灾!太阳吃剩的棒棒糖被融化成水后.多次借助万有引力与地球擦肩而过。而这一天,地球即将遭到糖水的攻击。在此前三个小时,有人为地球默哀过;  相似文献   

14.
太阳从升起到落下,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可是,如果有一天太阳忽然“罢工”了,天色瞬间暗了下采,白昼变成了黑夜,你会不会感到惊奇,甚至是恐慌呢?发生在夸阜7月22日的日全食,大家都还记忆扰新吧?太阳真的“罢工”了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地球观测系统”中的两颗重要卫星——“云卫星”(CloudSat)和“云-气溶胶激光雷达和红外探测者观测卫星”(CALIPSO),经过多次推迟,终于在2006年4月28日由一枚德尔他2号火箭发射升空,加强了日益庞大的“地球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人造太阳”看起来像个菠萝,法国的像个水杯……说什么呢?我们的太阳50亿年后就要熄灭了。到时候,还不得各国的“人造太阳”轮番上天提供光和热?假如太阳熄灭了,人类还会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吗?会有另一颗太阳出现吗?生活变成了什么样?快来看同学们的超级想象吧!  相似文献   

17.
多国天文学家1月27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中迄今最古老的一个“太阳系”.它诞生在宇宙的“黎明时分”,至少5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这项发现说明,类地行星的形成遍布宇宙的几乎整个历史,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太阳、地球、月亮这些星球的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实例验证的方法,主要研究了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引起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应力差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在一年中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的月份,太阳活动对发生矿震的影响,以及月球-太阳潮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星球活动能明显地改变地壳的应力状态,进而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所以是控制冲击地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地球及月亮这些星球的活动对矿井处于临界失稳状态的煤岩体发生冲击地压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10,(1):38-43
太阳发出的光芒持续不停地照射着地球。如今,太阳有些奇特,在太阳表面本来总可以看到的那些像污点样子的“黑子”全都消失不见,这意味着太阳活动十分微弱。这是怎么回事?本文就来说明太阳活动的特点和机制,并介绍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年科学》2013,(11):24-25
“凌”是侵犯、干扰的意思,“日凌”即太阳侵犯、干扰之意。对此,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解释道,“日凌”是太阳在每天的东升西落运动中,当视线上靠近同步通信卫星时,发射的射电辐射对通讯卫星信号的干扰现象,一般出现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