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DiffServ中基于端到端测量的接纳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分服务(DiffServ)网络中端到端剩余带宽的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Diff-Serv网络的分布式接纳控制机制,通过引入端到端流量测量手段,动态估计网络中可用的带宽资源,从而对到达的流实施有效的接纳控制,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网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接纳控制机制在保证网络服务质量的同时能保证较高的网络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DiffServ的自适应IP QoS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P QoS已成为IP网络的核心技术。目前实现IP QoS的机制主要包括有多种,例如子带宽管理、MPLS、IntServ、DiffServ等,可以结合起来实现更完善的IP QoS。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网络边缘采用IntServ,在网络主干采用DiffServ。我们在局域网自适应IP QoS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DiffServ的IP QoS.本文给出一种DiffServ结合IntServ实现彻底的端到端的IP QoS网络框架,提出了DiffServ实现自适应IP QoS管理的框架与方案,讨论了内部路由节点自适应QoS控制策略。最后讨论基于网络仿真软件NS2的一个简单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个SBS(基于服务的系统,service based system)应用端到端性能评价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SBS应用动态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静态的初始资源分配和动态的资源分配方案调整相结合,能够适应用户访问行为的动态变化,保证SBS应用端到端性能. 在SBS应用动态资源分配问题求解中,提出了服务吞吐量约束确定算法并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SBS应用动态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SBS应用吞吐量约束确定服务资源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起始服务 到服务间的转移时间计算服务的资源分配时刻,从而能够在保证SBS应用端到端性能约束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SBS应用端到端性能评价模型的动态资源分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演算的无线自组网端到端延迟上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证无线自组网的服务质量(Qos),对进入无线自组网络节点的数据流进行漏桶管制,节点为数据流提供基于速率-延迟(Rate-Latency)模型的服务保障;在已有无线自组网链路吞吐量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演算理论推导出了无线自组网端到端的延迟上界模型.对具有特定拓扑的无线自组网,仿真的延迟结果都在数值计算的延迟上界范围之内,表明基于网络演算理论的无线自组网端到端延迟上界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网络端到端性能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是面向流量工程网络设计与管理的关键任务之一。以流量工程为基础,应用网络图的方法描述网络拓扑,通过对链路性能参数描述矩阵的标准化变换及网络邻接关联矩阵传递闭包的求解,同时结合网络事件的随机性,给出一种求解网络链路数据传输能力、分析网络端到端连通性能的算法,为网络设计及其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功能虚拟化环境中服务功能链部署的资源开销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流量优化的可靠服务功能链部署方法。首先, 根据虚拟链路流量变化对虚拟网络功能进行聚合, 使带宽需求大的虚拟链路部署到底层网络后, 其流量变为服务器的内部流量。其次, 综合考虑可靠性、综合时延以及拓扑属性, 利用离差最大化的多指标决策算法对物理节点进行评价, 并使用链路约束降低流量的乒乓效应。最后, 采用k-最短路径算法将虚拟链路部署到满足带宽需求的物理链路上。仿真实验表明, 所提方法在保证服务功能链可靠性的基础上, 对长期收益开销比、映射成功率、端到端时延以及带宽开销有较大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道分配的多跳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路由算法没有综合考虑主用户的到达率和认知用户竞争使用信道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认知无线电网络频谱动态变化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信道分配的多跳认知无线电网络路由算法(multi-hop cognitive routing basedan channel allocation, MCRC)。MCRC算法先得到最大化总吞吐量的全局信道分配,然后考虑主用户使用授权信道的概率和认知用户竞争使用信道的概率,得到认知用户使用某个信道的概率,最后以信道的有效传输时延作为选路标准,根据Dijkstra算法选择最小时延的路径。性能评估结果表明,MCRC明显地减小了平均端到端时延,极大地提高了平均端到端吞吐量。  相似文献   

8.
自组织时分多址数据链网络的仿真框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渊  张军  夏锡刚  吴限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9):2146-2149,2190
数据链协议的性能分析是无线网络设计及参数选取中的重要环节,基于网络仿真工具OPNET构建了自组织时分多址(S-TDMA)数据链网络的仿真框架,并用于模拟航空移动通信的数据广播应用。该仿真框架为协议详细配置了物理层、链路层及应用层模型,可以设置不同的信道特性以及应用场景,便于仿真分析端到端延时、吞吐量、预约冲突率等协议性能,从而选择最佳的网络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主动式队列管理技术是网络中间节点拥塞控制的关键技术,它和基于窗口的TCP端到端的拥塞控制相结合,是解决目前网络拥塞控制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非线性增长数据包丢弃概率与差分服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出NLD_RED算法。该算法是对RED改动很小的一种算法,实现了控制参数动态化,一定程度上消除了RED的参数敏感性问题,满足了不同优先级差分服务需求,增强了调节拥塞控制的能力。在仿真平台上设计了仿真实例,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算法能够尽量维持平均队列长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提高了算法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色Petri网的Web服务协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Web网络端到端会话的需要,提出了一种Web服务协商协议,定义了通信原语,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自动地协商QoS信息,并采用有色Petri网模型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将Web服务的QoS划分为r个一级对象、ni个二级对象,根据不同应用中QoS对象关注程度确定权重,采用加权模糊推理模型构造应用函数,作为协商的依据。分析表明,该模型对服务发现与服务集成中自治实体间达到共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不支持IP组播机制的广域骨干网中,如何随时建立一个IP组播隧道机制。它与体系协议有关。首先简要介绍的是DiffServ体系的构成及IP包在该体系中实现QoS保证的方法,其次分析了现今的Cernet骨干网无法随时建立IP组播隧道机制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引入了DiffServ/RSVP体系,然后,对现今的Cernet骨干网的互联拓扑结构进行了理论上的改进,改进后的Cernet骨干网的拓扑结构是一种现行网状拓扑结构与星型拓扑结构相结合的结果。在这种新的拓扑结构上,提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策略规定,从而提供了一种DiffServ/RSVP体系作为Cernet骨干网可随时建立IP组播隧道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DiffServ) and MPLS are two major building blocks for providing multi-class services over IP network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need for relatively simple, coarse methods of providing different levels of service for Internet traffic, to support various types of applications and specific business requirements, the MPL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the DiffServ traffic model will work together. Meanwhile, in today's environment of multiple service network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node in the networks to perform the control mechanism to guarantee various QoS. In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服务感知的业务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岩  马华东  刘亮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3):5591-5596
作为传感器网络的高级形式,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控、安全监控以及医疗保健等诸多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一种提供区分服务的分簇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进而提出一种服务感知的业务调度策略,使用非抢占的优先扳排队模型保障两类服务对时延的要求,以提供满足监控应用需求的QoS。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较之其它典型方法,方法更适用于可提供区分服务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queuing model and adaptive scheduling scheme which realizes multi-class QoS mechanism under DiffServ architecture. The queuing model is composed of two parallel output subqueues, each output sub-queue adopts random drop algorithm by setting different buffer threshold for different class traffic, so it can provide multi-class QoS. The new proposed scheduling scheme which adaptively changes the parameter A can guarantee the performance target of high class traffic, in the mean time, improve the QoS of low classes traffic.  相似文献   

15.
星上交换的设计在满足对综合业务QoS支持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星上实现复杂度和系统资源的限制.为此,基于DiffServ的思想,将(m,k)模型应用于地面业务到卫星业务的QoS映射,并通过双漏桶模型在业务增长时对星上数据进行有选择的控制,从而建立了一个实现复杂度低且可以有效保证综合业务QoS的星上交换框架.系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在节省星上缓存资源的同时提高了系统性能,对业务的突发具有较好的平滑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esent-day context of Systems Engineering, revisiting and setting up an updated framework for the SIMILAR process in order to use it to engineer the contemporary systems.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s crowded of large interdisciplinary complex systems made of other systems, personnel, hardware, software, information, processes, and facilities. An integrated holistic approach is crucial to develop these systems and take proper account of their multifaceted nature and numerous interrelationships. As the system’s complexity and extent grow, the number of parties involved (stakeholders and shareholders) usually also raises, bringing to the interactio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oints of view, skills, responsibilities, and interests.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 aims to tackle the complex and interdisciplinary whole of those socio-technical systems, providing the means to enable their successful realization. Its exploitation in our modern world is assuming an increasing relevance noticeable by emergent standards, academic pape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and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in the field. This work aims to provide “the picture” of moder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to update the context of the SIMILAR process model in order to use this renewed framework to engineer the challenging contemporary systems. The emerging trends in the field are also pointed-ou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17.
自巴黎气候大会顺利召开之后,全球各国在立即开展相关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上已达成更深的共识.人类需要实施更多的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以此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v以下,将很大可能达到IPCC提出的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的预期目标.全球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像中国这样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稟赋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非常有必要构建相关多区域模型研究全球乃至中国不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和能源技术演变的规律.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综合评估模型(WITCH)建立全球-中国多区域WITCH-China模型,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稟赋的差异性,将中国地区划分至东、中、西三部分,以研究在全球温控目标下中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技术演化和碳排放路径的变化规律,同时对比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地区的宏观经济水平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系统生成论体系与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图从生成论的自然观出发,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从系统论到混沌学,直至复杂网络研究的这一系统科学之学科群,重新梳理、认识各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建构生成论的系统科学体系。文章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复杂系统生成的基本机制,并由此推出生成性系统的重要特征。试图突破西方传统的还原论,提出系统生成论的方法论原则——“复元论”或“探源论”,为系统科学的生成论研究方向寻找统一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