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宋代的"钱荒",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近20年来,学界关于宋代"钱荒"的研究,发表了较多的论著,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对象,对宋代"钱荒"研究的学术史作简要的回顾,认为虽然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有一些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于CPI持续走高,房价未得到有效控制等因素,央行不得不持续收紧银根。仅2011年上半年即已连续六次上调准备金率,每月均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历史高位。偏紧的货币政策使资金问题再次困扰企业运营,长三角一带的中小企业甚至闹起了"钱荒",大量企业甚至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  相似文献   

3.
陈帅 《华东科技》2011,(11):6-6
在货币、信贷政策趋紧的现状下,刚度过金融危机的中小企业又迎来了“钱荒”,对经济形势颇为敏感的中小企业大呼“伤不起”。若想为中小企业“疗伤”,解决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真正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对症下药。VC、PE的股权融资对中小企业而言,门槛和成本较高。长期以来,资产抵押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之一。一旦银行借款无门,不...  相似文献   

4.
谁来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开始,中央政府第一次“号召”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以前在经济不景气、需要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国民总产值和就业机会的时候,中央政府也曾提出过“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或“鼓励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明确提出并要求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这还是第一次,这当然是个好开端。接下去便发生了许多具体的事情,如一些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部,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上海、北京等地成立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担保基金,等等,也都是第一次。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在理论上、认识上,又进步了。但是,一两年下…  相似文献   

5.
靳欣 《科技智囊》2011,(9):24-26
一边是缺钱,一边是钱多,结构性"钱荒"凸显伴随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当前,我国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情形:一边是信贷资金"饥馑";一边却是不少大企业出手阔绰、一掷千金,以及民间资金流动"过剩"。今年以来,已有25家上市公司宣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投入资金超过120亿元。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开始, 中央政府第一次“号召”银行系统“增加向中小企业贷款”.以前在经济不景气、需要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国民总产值和就业机会的时候, 中央政府也曾提出过“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或“鼓励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明确提出并要求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这还是第一次, 这当然是个好开端。接下去便发生了许多具体的事情, 如一些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部, 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局, 上海、北京等地成立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担保基金, 等等, 也都是第一次。这说明, 我们的经济在理论上、认识上, 又进步了。但是, 一两年下来, 算一算账, 问一问中小企业的感觉, 贷款似乎不是增加了, 相反, 倒还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刘文君 《科技信息》2009,(32):92-9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面着手,探索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以切实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东"十二五"减排重点是中小企业 广东省"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可能比"十一五"更高,"十一五"节能减排的重点特别是在工业领域,对大型企业抓得比较紧,但是对中小企业有所忽视。"十二五"发展我们将把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设立以来,安徽通过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扶持,强化了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扶持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挥了创新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架起了科技引领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活跃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始终是困扰中小业发展的"瓶颈"。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活力最强的关键力量之一。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配套的政策服务、良好的创新环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解现行政策服务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诉求,本文重点对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服务的知晓情况、效果评价及需求建议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政策服务的知晓情况政策知晓度。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对现行政策的知晓情况,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有5.8%的受访企业选择"了解"政策,接近半数(48%)的受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宿迁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科技创新券"的实践,以解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通病",进一步刺激和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天津科技》2012,(1):16-16
让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天津全民总动员,上下齐联动,兴起创业潮。2010年9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和切入点,推出了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一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14.
难!难!难!三个难字一语道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心声。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水平有限、抵押担保不到位、财务信息非真实性等,不少企业的发展仍受制于融资瓶颈。然而,在企业抱怨融资难的同时,中小企业却已成为各大银行"出镜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显示,中国银行家当前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在调查"未来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发现时,80%的银行家选择了中小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15.
《太原科技》2014,(11):80-80
近日,山西省中小企业产业信息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在太原开通。这是全国首家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信息服务的大型专业平台,标志着山西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山西省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称,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是山西省着力打造的山西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惠企"工程。平台将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6.
浅析甘肃中小企业发展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民 《甘肃科技》2009,25(19):1-5,26
对甘肃省中小企业的特点与现状进行分析,以"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为指导。强调中小企业,首先,应从企业内部构筑核心竞争力入手;另一方面,必须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应对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构筑甘肃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具体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凡 《华东科技》2011,(5):28-29
自从2008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体经济大受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然不是一时半会热议的话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近些年来,政府非常重视这类问题,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都出台了不少。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途径不灵活,银行支持不够……这些说法也仍然会经常听到。其实银行并非像社会普遍认为的那样,只"锦上添花"而不"雪中送炭";也并非像人们所议论的那样只对大单感兴趣;部分银行也在很努力地尝试各种新的业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在实现利税、扩大就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近几年,中小企业特别是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成为限制其迅速发展的最大"瓶颈"。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难满足,而且担保机构担保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顺利融资,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国英 《科技智囊》2011,(10):62-65
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问题及成因 缺乏银行认可的抵质押品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资金实力较弱,流动资金匮乏,信用评级较低,缺少银行认可的房产、土地等抵质押品,而符合银行担保要求的大企业又不愿为中小企业担保。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之间往往相互担保。因此就出现了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曹菁菁 《科技资讯》2010,(28):144-145
据统计,我国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的数量,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万家,在全部注册企业中所占的比例约为99%,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缴纳税收、就业岗位提供等各方面,都占有相当的比例,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而数据显示,去年中小企业贷款份额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的10%,可见,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试做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