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癫痫病患者:手机使用者大脑周围产生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6倍,少数劣质手机产生的电磁波超过空间电磁波百倍,可使脑电图异常,有诱发癫痫病的可能。 2.严重神经衰弱者:经常使用手机的人可能引发失眠、健忘、多梦、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 3.白内障患者:手机发射出的电磁波可使眼球晶状体温度上升、水肿,加重白内障患者的病情。 4.心脏病患者:心脏功能正常是与钾、钠、钙、镁离子产生的电位平衡分不开的,外来的电磁波可严重干扰心肌电生理过程。试验证明,手机的电磁波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电磁勘探方法拟地震解释的可行性,针对电磁波与弹性波在传播理论上的类似之处,介绍了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摹本原理,通过对探地雷达和常规电磁法使用的不同频率电磁波在损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的对比分析,指出地质雷达使用的是超高频电磁波,传播规律和弹性波相似,可以直接利用地震勘探的处理解释方法进行解释;常规电磁法勘探因使用的电磁波频率较低,具有明显的色散效应,其传播规律和弹性波有较大差异,采用拟地震解释难以得到理想效果。该成果对电磁法拟地震解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体这个局部的电磁兼容系统,正面临着环境电磁骚扰的挑战。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电磁波生物效应,文章通过对人体构建三层介质模型,利用解析法研究了电磁波垂直入射到人体模型时,在几层介质内的能量损耗状况;入射与透射电磁波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入射系数与反射系数的表达式。最后根据具体的电磁环境进行了讨论,并计算了比吸收率。  相似文献   

4.
吸波材料研究一直是军事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而四氧化三铁磁性材料又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在大尺度空间动态吸波隐身模型的建立在军事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为研究四氧化三铁颗粒大尺度空中动态吸波效果,数值模拟计算出散布在大尺度空中粒径长分别为0.25μm和10.57nm的Fe3O4颗粒在入射电磁波频率为2~18GHz范围内的电磁损耗和18GHz频率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电磁损耗。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频率为2~18GHz频率范围内时,10.57nm的Fe3O4颗粒散布空间产生的电磁损耗为0.40W到11.59W,在18GHz频率时,电磁损耗为11.381W到11.559W;入射电磁波频率为2~18GHz频率范围内时,0.25μm的Fe3O4颗粒散布空间产生的电磁损耗为0.22W到4.88W,在18GHz频率时, 电磁损耗为4.812W到4.899W。可见Fe3O4颗粒具有良好的吸波效果且纳米Fe3O4颗粒吸波性能优于微米Fe3O4颗粒。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手机辐射的高频电磁波对人体头部的作用效果,作者通过对人体头部构建3层介质模型,利用解析法研究了电磁波入射到人体头部模型时在每层介质内的能量损耗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的电磁环境计算了电场强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的组织器官由于其电磁参数不同,对电磁波吸收后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6.
火箭尾焰电磁特性参数对电磁波衰减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磁波波动方程WKB法近似解基础上,应用电磁波能量衰减计算方程,分析了电磁波在火箭尾焰中的传播与受干扰过程,研究了等离子体频率、自由电子碰撞频率和自由电子密度等火箭尾焰电磁特性参数对电磁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波频率和尾焰电磁特性共同影响电磁波的衰减.  相似文献   

7.
面向网络的实时飞行模拟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培养飞行员的效率和质量,节约费用,从整体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实时的、面向网络的飞行系统仿真模型。为了使其具有通用性及实时性,采用数据驱动方式,并通过使用稳定系数方式单独设计了一种适用的空气动力的数学模型。通过简单的配置用XML(extensib le M arkup Language)格式描述的配置文件,可以同时模拟各种类型的飞机飞行驾驶,为飞行员的飞行模拟训练提供了仿真平台,模型的建立方法可以为同类设计和研究提供借鉴。实践证明,本模型在通用性、实时性以及仿真度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应用此模型实现了某种国产初级教练机的仪表飞行系统,并被应用于飞行员的仪表飞行训练中。测试结果表明,如果不加控制信号,飞机能保持平飞状态达30 s以上。  相似文献   

8.
隐形飞机具有减少反射电磁波的能力,但隐形飞机工作中如雷达、电台及其他电气设备需要开机工作,飞机将形成对空间的电磁发射(包括设备的无意电磁发射EMI)波。本文提出了地面四点接收装置将抓住机会接收与分析,能够计算出飞机的坐标和高度。多站量值计算定位法不同于过去的方向交叉定位法和多站时间差定位法,具有实现难度小且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了数学建模、方程求解、民用及地面固定目标剔除,对隐形飞机目标探测。  相似文献   

9.
驾驶舱人机界面对飞行的影响不仅是指其对飞行员体力、心理和意识活动的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飞行员的工作效率和飞行安全。人机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在于,使用界面的是人,界面合适与否需要通过人的使用来证明。驾驶舱人机工程界面包含有控制-显示、声音、标记标牌、环境等,飞机驾驶舱设计时应以人机工程理论为基础,对飞机驾驶舱设计进行合理布局,使得飞行员能舒适、高效和安全的飞行和完成特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定点着舰过程中,飞机着舰下滑阶段的操纵难度和危险系数都是最高的,如何解决光学导引仿真中模型的准确度和视景特效的逼真度。是定点着舰仿真应用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光学导引秉统成像原理以及飞机、舰之间的几何关系,实时计算光学下滑道,建立了仿真平台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状态方程。在基于VP平台的视景系统中,采用“立体光面”和动态缩放光晕的方法建立菲涅尔助降灯阵和迎角指示器的模型,保证了模拟着舰过程中飞行员视觉的逼真度。以美F-16飞机模型,进行了多次计算机仿真着舰,试验数据表明:在理想条件下光学导引仿真平台模型正确可信,飞行员着舰质量明显提高,能够起到导引着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温州机场扩建工程中堆载预压地基处理道面标高的控制数据,计算分析得出温州机场新跑道投入使用后软粘土地基的超固结比;基于飞机荷载的动力特性,计算得到温州机场新跑道软粘土地基在A380机型作用下附加应力的分布情况;选取1/4余弦波模拟飞机循环降落荷载,通过循环三轴试验对温州机场新跑道软粘土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新跑道投入使用后,运营初期飞机降落造成的地基工后沉降非常显著,应予以重点监测;此外,扩建工程中堆载预压地基处理能够显著减少飞机降落荷载所引起的工后沉降.同时,应用指数模型对试验得到的应变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与OCR和循环次数相关的应变预测模型.经推演检验,此模型对温州机场新跑道土基沉降的长期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志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358-2363
分析了驾驶员模型参数对人-机闭环系统特性的影响。用时域Neal-Smith(Time Domain Neal-Smith,TDNS)准则评估PIO易感性,分析驾驶员模型参数的改变对PIO易感性的影响。TDNS准则使用了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SQP)算法确定驾驶员模型参数。以某型机为算例,采用TDNS准则,对其PIO易感性进行评估,并分析驾驶员模型参数对PIO易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员模型参数对PIO易感性影响很大,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参数。  相似文献   

13.
在电法勘探正演模拟中,利用有限元法提出了电磁波在二维电阻率介质模型中的传播特征。我们将电磁波波动方程与声波波动方程类比,运用适当的近似,取等效方程中相同的主要项,利用适当的边界条件,则电磁波场问题可化为类似于地震波场问题,从而可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中的任何方法去完成。我们选用的是波动方程有限元方法。计算可在频域也可在时域进行去模拟二维电阻率分布的响应即电场视剖面。实例表明:正演结果所得到的二维电阻率成像剖面与实际的二维电阻率分布完全相吻合。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进行电阻率成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结冰条件下飞行风险定量评估可以为飞机结冰适航验证提供参考指标。提出了极值理论与Copular模型相结合的机翼结冰条件下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基于人 机 环复杂动力学模型进行蒙特卡罗仿真实验,提取了关键飞行参数(空速、滚转角和迎角)极值。利用辨识得到的参数进行拟合优度检验,验证了Joe Copula模型能够较为准确描述三维极值参数联合分布形式。通过建立的风险概率判据计算了飞行风险概率,分析表明结冰风险事件往往伴随着飞行安全关键参数不同程度的超限和耦合影响。所提方法可为结冰条件下的飞行风险定量评估和预测管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应用惯性光流实现六旋翼飞行器悬停的非线性控制器.为克服外界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辅助悬停控制系统.首先由球面相机获取目标平面的图像,并通过动态映射实现目标点到相机镜头表面的映射;然后比对连续时刻的图像获取目标点的平移光流;最后,使用分散平移光流作为控制器的反馈信息,实现飞行器的稳定悬停.目标平面为室内多纹理的平坦地面,共完成10次测试.实际飞行测试表明,飞行器在水平与高度方向的悬停位置误差为±5 cm,验证了该非线性控制器与辅助悬停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将生物体中的电磁场视为入射场与散射场的迭加,引入极化电流的概念,导出了电磁波在人体中散射的矢量积分方程。利用矩量法将矢量积分方程化为矩阵方程,取脉冲函数为基函数,δ函数为检验函数,求内积得3N 维的复系数线性方程组。对于 N=82的人体块模型,在垂直极化与水平极化的频率为80MHz 的入射波条件下,所得计算结果与 GANDHI的实验室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自由飞行下基于事件树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自由飞行下的飞行安全,需要评估自由飞行下飞机的碰撞风险。考虑到飞机碰撞事故的发生是飞机发生冲突事件、机载防撞系统告警失败事件和飞行员干预失败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飞机发生碰撞的事件树模型。由于不同事件对碰撞影响的机理不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和建模。首先,运用随机微分方程法分析通信导航监视性能对冲突概率的影响;其次,运用集对分析法分析机载防撞系统可靠性对碰撞风险的影响;最后,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飞行员可靠性对碰撞风险的影响。给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磁场方法分析了正入射平面波的屏蔽问题,讨论了电磁场方法与传输线方法的等效性,并用传输线模拟方法提出了任意多层平板屏蔽体对正入射平面波的屏蔽系数计算公式,纠正了以往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片的自由电子密度与目标隐身的关系,给出不同等离子体自由电子密度分布时,对不同频段的雷达电磁波的衰减.研究发现,等离子体的自由电子密度应与雷达频率相关.雷达在高频、甚高频等低频段工作时,等离子体隐身的效果不理想;雷达工作在L、S、C、X等高频频段时,等离子体隐身效果显著.此外,我们发现对不同的雷达频率,等离子体存在一个最佳碰撞频率使入射电磁波衰减最大,该频率接近入射电磁波的频率.  相似文献   

20.
李伟  高正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961-1964,1985
在PIO研究中,拟线性的McRuer驾驶员模型,因其结构简单、能反映驾驶员基本的行为特性而被广泛采用,但在通常情况下,驾驶员的行为具有高度的非线性,而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精确地描述驾驶员的非线性特性。以某机为例,利用试飞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仿真运算,并用时域Neal-Smith(TDNS)准则对该飞机进行了PIO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与McRuer驾驶员模型相比,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好地逼近驾驶员特性,据此运用TDNS准则可以很好地对PIO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